3.抓住问题本质
如果是第一类(遇到困难)的情况,有的孩子就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甚至不惜采取一些令你想不到的方法,比如假装肚子疼、头疼等。当遇到这种情况,先确定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生了病,如果是假的,千万不要心软,必须强制他去上学,否则将会错过上学适龄期。
二、孩子没主见怎么办
我是一个四岁男孩的母亲,我一直为孩子没有主见的性格而苦恼,孩子的性格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因为我自己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在生活中尽量迁就别人,认识到这种性格的苦恼,所以我想培养孩子果断的性格,在平时,尽量让他自己作决定,比如穿衣服时让他自己挑选,买东西时征求他的意见,去哪玩时也问问他,只要他说了就按他的想法去做。可他却总是说“妈妈说怎样就怎样”、“我听妈妈的”。心理书上说这时是形成孩子性格的关键年龄,我很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更有主见呢?
专家解析
我认为这位家长有点过虑了,四岁的孩子正是开始学习判断、识别环境和个人行为的年龄,这时期,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喜欢看父母脸色行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情况会慢慢改变的。父母也应该悦纳孩子的性格,社会是多元的,需要具有不同性格的人。众所周知,一些高度成功、高智商的人,性格往往不是开朗外向的,所以孩子的性格不与主流文化相适应,也不必过分担心。父母要做的是接受、喜欢孩子的性格,并帮助孩子自我认同,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并不在于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而在于他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当父母告诉孩子这个性格不好,你要改时,孩子很可能由于你给他贴上了这个标签,而发展成那样性格的孩子,并且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与缺陷感,进而影响孩子一生对幸福的感觉。
专家支招
如果你要问,对于孩子没有主见的性格,父母就无能为力了吗?也不是的,这里提供了两个方法:
1.对于孩子的任何决定都不要予以否定,要夸奖他作决定的行为;也许你会问,“孩子根本就不作决定我怎么夸奖他呢?”其实不然,当孩子说“妈妈说怎样就怎样”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决定,只不过这是一种聪明而狡猾的决定而已,是绝不会错,也不会招致反对的决定。这时你可以这样说:“你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2.当孩子的决定不对时,你也不要马上指出,那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你可以说:“再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当然,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体验失败,让他在实践中跌跟头,进而提高决定的正确率。慢慢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果敢而有决断力的孩子了。
三、孩子有“多动症”怎么办
我的孩子今年上幼儿园了,我想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却等来了幼儿园阿姨一连串的抱怨:
“松松今天上课时,不停地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他根本就坐不住板凳。”
“松松今天上课时,从窗户跳出去到外面捉蝴蝶。”
“松松下课就和同学追跑打闹,上课铃响了都喊不回来。”
我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怎么管也管不住,真让我操碎了心,他从出生那天起就不让我省心,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就事多了,得全家老小不停地伺候他才行,轮流抱着溜达、唱歌。会爬,会走时就更厉害了,所有能摔碎的东西都不能让他碰,否则就会“性命不保”。
那天,我和他爸爸去幼儿园看他,他在滑梯上爬上爬下,跑起来横冲直撞。他如此好动,我该怎么办呢?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2)
专家解析
一般来说,孩子在二至三岁时,都会有好动现象发生,但随着年龄增加,好动现象就会减少。但据调查,有5%~10%的孩子有“多动症”倾向,他们好动问题比一般孩子严重得多,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引导,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孩子好动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生理上的原因
这是由孩子生理特点决定的,有一类孩子大肌肉特别发达、精力充沛,在学校表现为坐不住板凳,他在需要身体运动的课程中往往成绩出色。在多动的孩子中,男孩数量是女孩的4倍,而且你无论使用什么招数,他多动的毛病就是改不了,是公认的“惹祸包”,这些都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
2.学习快的原因
有些孩子特别聪明,老师讲的内容,他很快就掌握了,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他已经把所有的题都完成了,所以没事干时,他就会调皮捣蛋,这类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总想钻空子想坏点子,让老师们可气又可笑。
3.早期关怀不够
还有一些孩子,是由于在早期生活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与关怀。这种类型的孩子上学后,会很不容易融入集体生活,会故意与老师作对来吸引别人对他的关注。对于这类孩子如果不进行及时科学的教育,有可能发展成为问题少年,我们要重视起来,并防患于未然,在孩子成长初期给予足够多的关怀与爱。
专家支招
1.奖励的办法
用这种方法之前,家长要向孩子明确提出希望他怎么办,比如不在大街上乱跑等。当孩子乖乖听话时,要马上夸奖他,例如“明明真听话,比隔壁的刚刚强多了”,当孩子听到这些溢美之词时,就会快乐无比,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当孩子要求物质奖励时,你可以让孩子用代币的东西积累点数,当达到一定点数时,满足他的一个愿望,这样孩子有了一个期望值,也会自觉变乖。当然,每次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不能太多。 20/36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