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

时间:2025-02-27 20:23:21  来源:  作者:

    要知道,等着别人的金钱与帮助,等着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只有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才能走进成功的大门。

    美国总统林肯有一个名叫詹斯顿的异姓兄弟,他曾是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还常常写信向林肯借钱,为此,林肯写了一封信来教育他。

    亲爱的詹斯顿:

    我想我现在不能答应你借钱的要求。每当我给你一点帮助,你就会对我说,“现在我们可以相处得很好了。”但是不久之后,我发现你又没有钱用了。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在行为上有缺点。至于这个缺点是什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你不懒惰,但你却游手好闲。我怀疑自从上次我们见面后,你有没有好好地劳动过一天。你并不是很讨厌劳动,但你不肯多做。这仅仅是因为你感到在劳动中得不到什么东西。

    这种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习惯正是你的症结之所在。这对你是不利的,对你的孩子也是有害的。你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以后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养成好习惯对他们更有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学会勤劳,这要比他们从懒惰中改正过来容易得多。

    此刻,你的生活需要钱,我的建议是,你应该自己去劳动,全力以赴地劳动而换取报酬。

    你家里的事情有父亲和孩子们来照管,比如备种、耕作。你去做事,尽全力多挣些钱,或者还清你的欠债。为了让你的劳动有一个合理的报酬,我决定从今天起到明年5月1日,你用自己的劳动每挣1元钱或者抵消1元钱的债务,我愿意额外给你1元钱。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强化自我:依赖给你幸福也给你痛苦(4)

    这样,要是你每月做工挣10元钱,还可以从我这里再得到10元钱,那么你做工一个月就挣20元钱了。你可以知道,我并非要你去圣-路易斯或加利福尼亚的铅矿或金矿去干活,我是要你就在家乡卡斯镇附近找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

    如果你愿意找事做,不用多久你就可以还清债务,而且还会养成一个不再欠债的好习惯,这样岂不是更好?反之,假如现在我帮你还清了债务,明年你肯定又会背上一大笔债。你说你会为七八十元钱而放弃你在天堂里的位置,那么天堂里的位置也被你看得太不值钱了,我相信,如果你同意我的想法,工作四五周就可以拿到七八十元。你说要是我借钱给你,你就会将地抵押给我,如果还不了钱,就把土地所有权让给我——简直是胡话!现在有土地你都很难过活,没有了土地你该怎么活呢?你对我一直很好,我也并不想刻薄地对你。反之,如果你接受我的劝告,你会发现这对你比10个80元还珍贵。

    你的哥哥林肯

    1848年12月24日

    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一个人要学会在社会中自强自立,不能只想依赖别人的帮助。靠他人的帮助维持生计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想真正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要学会自强自立,不要依赖于父母的保护伞。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开拓一条成才之路来。过多的仰赖、依附,只会让人成为平庸、软弱、毫无作为的凡夫俗子。

    离开依赖的拐杖

    心理专家认为,依赖心理与早期没能顺利解决对父母的依恋有关。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大小事情动辄求助于他人,吃苦耐劳能力差,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这一类问题的出现频率有所提高。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一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成长过程中磨炼的机会。

    过度的宠爱往往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的依赖心理,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曾有报道一个孩子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剥好壳送到嘴边的。这正是溺爱导致过度依赖的典型例子。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孩子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使其感到困惑。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主要表现如下:

    一、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

    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

    二、依赖心理过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

    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会不知所措。具有依赖心理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心理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依赖心理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