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同的紧张环境中,个性有缺陷的人,会较之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让情绪持续地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
(1)完美主义:袁远的母亲在谈到女儿时说:“也许女儿要强,追求完美,在国内一直是尖子,但出国后发现并不都能拔尖,心理就出现了障碍。”
达不到“完美标准”的恐惧,让他们时时处在焦虑情绪中。
在现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患强迫症的,呈现多发趋势。如,有位学生,出门会反复地整理书包,整理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应该带的课本没有带齐;还有位学生看书时,刚翻过一页,就觉得前面的东西遗漏了,再翻回来重看;再翻过去看时,又觉得什么东西忘了,于是又翻回来重看,看时,就像小孩子一样用手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看,自己也觉得自己特别怪,但就是摆脱不了这个毛病。
其中,家教过严的学生、尖子学生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症状。有关部门曾在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成绩优异的重点学校学生中出现强迫症症状的人数,是普通学校学生的两倍以上。原因可能和他们的“完美主义”个性有关。
(2)偏执性人格:上边个案中说的淮安留学生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难以容忍轻微的过错和失误,不允许丝毫的杂乱和污秽,他们讲究整洁和秩序,一切都要仔细检查,反复核实。这是优点,但由于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也由于过度自我关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们很少有自由悠闲的心境,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3)内心脆弱:内心脆弱的人,应变能力差,环境的改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而让其慌恐焦虑。
青岛有位10岁的小学生,本来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和同学、老师相处得也很好。去年9月,父母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将他转到了另一所小学。之后,他变得孤僻起来,上课走神,下课也不和同学们玩,甚至患上了强迫症,对做过的事情老是不放心,一遍遍地去做,如,书包整理了再整理;做过的作业检查了再检查等。
这个孩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新环境中没有安全感,“对做过的事,要一遍遍地去做”,是恐惧让他“过分追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青少年的心理,尚在成长过程中,比较脆弱。那些必须随父母迁居,到陌生地方学习生活的孩子,一定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
现在很多少年也加入了留学大军,小小年龄一下子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生活,其心理变化更须关注,出国留洋最好能在孩子心智成熟后实施,一般来说,最佳的“文化迁徙”时间为18岁以后。
强迫症还有个高发人群是白领阶层。
如何治疗强迫症:激发幸福激素的分泌
1、发现病情:正常人可能都会有强迫的体验,如,总怀疑门或抽屉没锁上而反复检查数遍;信寄出后常怀疑写错地址,后悔当初没有反复检查等,如何鉴别自己是否患上了强迫症呢?
做个测试:
A、病程长短:不到三个月=1分;三个月-一年=2分;一年以上=3分
B、痛苦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改变=2分;别人帮助也无法摆脱=3分
C、社会功能: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有轻微妨碍=1分;工作学习、人际关 系有显著妨碍=2分;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全部丧失=3分
以上三项总分6分以上,您可能患上强迫症,要看心理医生了。
2、自我治疗:
如果一时找不到心理医生,不妨试着自我治疗。
(1)正视它:你必须了解强迫症状,是来自“脑部错误的讯息”,知道这些强迫思考,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必须集中所有的心力,永远记得:“这不是我,这是我的强迫症在搞鬼!”
(2)改变行为:若有强迫症的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强迫性感觉思考去做。虽然一时无法改变感觉,但是却可以改变行为,必须转移注意力,进行自我换挡。
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篮球等。
参加这些令人愉快的活动,以此来“手动”将尾状核换挡,这个方法具有重塑性意义,因为它促使了一个新的大脑回路的形成,这种回路带来愉悦,并且触发幸福激素多巴胺等的释放。
多巴胺等的释放对这种新的活动进行了奖励,并且巩固、增加了新的神经连接。这种新的回路最终可以跟之前那个“强迫回路”进行竞争,并且根据不用则废的原则,病态的回路网络将会削弱。
记住,想改变脑部的生化变化,来减少强迫性冲动,可能要花上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朋友切不可心急。当然,如果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治病,效果肯定更好。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