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人格障碍
家庭治疗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彻底治疗
治疗反馈
心理学首页
|
心理测量
|
心理心闻
|
生活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快乐心理学
|
大众心理学
|
心理学书籍
|
哲学宗教
|
心理百科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当前位置:
心理学首页
>>
心理学书籍
>>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17)
2008-03-22 15:00:28 心理咨询电子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
华人心理咨询网
http://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当抑郁症患者能看到一点希望时,病愈的希望就不远了。果然,×××走后不久,病就好了。
病愈后,姐姐来看我,她听了我的病愈过程,也觉得不可思议,病愈竟是一个早晨的事。她思前想后,忽然想到气功师幻觉中那个没有摆平的瓶子,与来看我的那个老同学的名字×××谐音同音,“假的摆平了,其实是没有摆平”。这个巧合,也许同我的病愈没有任何关系,这里仅供专家学者研究。
康德说:“疯子是在清醒状态中的做梦者”。克劳斯说:“精神病是神志清醒时的梦”。肖彭豪尔称:“梦是短时间的精神病,而精神病是一个长久的梦”。
弗洛伊德在《梦的释义》中指出:“对于承受身体和心理痛苦折磨的人来说,梦给予他们已被现实否定的事物、才智、身体健康和幸福;精神病者也是如此,他看到了幸福、显赫和富有的鲜明形象,假想的拥有财产和愿望的想象性满足是往往构成谵妄的主要内容,而它们的破灭或否定确实是精神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失去爱子的母亲在谵妄中体验到母性的快乐;忍受着命运挫折的男子相信自己极为富有;而遭遗弃的女孩把自己看得温柔可爱”。
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其合理的内核。由此,我想到有些特医看病,所看对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有精神疾病,治疗的方法如果对身体没有损害,如果患者相信特医,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治好某些精神疾病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特医也有他的“信则灵”的土壤。
在写此书时,一次,我看到由邢莉、易华编著的《草原文化》一书,书中介绍了治疗抑郁型精神疾病的方法。
草原民族心地开阔,性情豪爽,能歌善舞。原始萨满医术也反映了这一点。他们常用歌舞形式进行医疗活动,这就是安代疗法。
安代病起源于精神或心理不适,分为两种:缠魔安代病和失恋安代病。前者主要指抑郁型精神病;后者主要指所思不遂,抑郁成疾。治疗的时候,先让病人披发坐在房子或空地的中央,由萨满领着一群舞者持彩巾绕病人边舞边唱,激起病人也想参加舞蹈的欲望,直到病人情不自禁地和大家跳起舞来。这种独特的安代疗法由古代一直流传到明清而不衰。这种安代舞韵律优美,唱词生动感人,通常能吸引众多的人参加。当舞蹈结束时(有时是通宵达旦),不管是缠魔安代或失恋安代,精神状况都有明显好转。
现代的精神卫生医院治疗精神疾病也采用音乐治疗这一方法。笔者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体验生活也看到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
笔者大胆地设想,在对抑郁症进行心理治疗时,设想些偶像,设法给抑郁症患者制造些希望,对于有些梦进行有利于病愈的解释,有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
在我病愈那天,妹妹兴奋地说:“是我在灵隐寺给我哥烧香许愿好的吧”。我听后一笑,也没有留意。因为烧香许愿是不能治病的。一个好事的朋友问我,听说你病好那天就是你妹妹给你烧香那天。我说,我妹妹出门是给我烧香了,但是哪一天烧的我没问。那位朋友说,你回去问一问。回去问后,果然是10月25日那天。因为是星期天,妹妹记得特别清楚。可见那时,亲人为我的病愈几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既然是精神与神经方面的疾病,那么幻想、幻听、幻境、异像、异语、异事等等这些精神病学中常见的病理特征也同样见怪不怪地多发于抑郁型患者当中,而这些异象特征,又往往间接而神秘地反映着患者病情的轻重,病愈的急缓,治疗的难易,也有的暗示出患者的病因、康复的机缘,甚至是他的状态等等,这一点不容忽视,这启示着人们如何更细心地去观察、看待、对待患者,如何去全面利用内因、外因引导解脱那些本该自然的灵魂。
第九章 轻舟已过万重山(1)
--抑郁症患者变化的机遇
在病中,我的姐姐曾和家人说过这样的话:“有人说,这种病如果好了,更懂得人情,更明白事理,更加成熟”。当时,我对这句话仅是一听了之,并不相信,但这句话我是记住了。
病愈后,我觉得我获得了巨大的内省力,好象自己通过患病过程,全面掌握了“内省法”。“内省法”是心理学的专用术语,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内省即自我观察的陈述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内省法这个概念,创始于中古时期的天主教奥古斯丁(354-430年)。他认为心理是主观自生的内部体验,别人无法直接认识,只能通过被试者的内部反省或报告,才能被人了解。这是中古时期教父心理学的神秘主义研究方法。现代科学的心理学也需要应用内省法,即自我观察。但必须和客观观察法相结合才有积极意义。
抑郁症患者在病中,时时刻刻地在用内省法消极地观察自己。不管他是否知道这个词汇,但在实践中他已这样做了。一位哲学家说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抑郁症患者病愈后,就会用积极的内省法观察自己。这种全面的内省,无异于一次心灵的洗礼。病愈后,我似乎产生了一种饱经风霜,“惯看秋月春风”的气度。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好像是卸下了重载的轻舟,进入了坦途,在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经过艰难岁月,摆脱痛苦之后突然迸发出一种激情。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我的眼前,是一片坦荡,没有障碍了。我把“当我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我要改变对现实的态度”作为我的座右铭。一位同学看到我的变化感慨地说:“你给我的感觉不是病刚好,而是大学刚毕业”。恩格斯在谈到人类社会发展时指出:“没有一种巨大的历史灾难是没有历史的进步来作为补偿的”。人类中许多传染病也是这样,如麻疹、天花,当人们患过某种传染病后,望洋兴叹会再患这种病了,医学上称之为“免疫力”。有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也是具有“免疫力”。病愈后,笔者曾有感而发,写篇散文名曰《从潘多拉的箱子谈起》,在此文中,我深有感触地说:“无论自然科学多么发展,社会多么进步,人生的困难和灾难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应当锻炼自己承受多种灾难的能力。虽然潘多拉犯了一个大错误,她把灾难之魔放了出来,但她也把希望之魔给我们留下了。即使患了抑郁症,也给自己提供一次'变化的机遇'。弗拉赫博士指出:'在个人生活中,任何足以强迫人们打破这道防线的变故或事件,无论何种原因,都会带来痛苦。体验过一场急性抑郁症,不仅能使人进一步了解自己,而且能使人更加完美'。'它能使患者在抑郁症治愈之后有机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敏感,更具有创新精神,效率更高'。”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望,当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不远了,记住,希望与我们同在!”
在尔后的《赞美回忆》这篇散文中,我是这样认识抑郁症的:“我每每回忆起三年自然灾害吃糠咽菜的童年;'文革'时期的血雨胜风备受歧视的学生时代;上山下乡八年蹉跎岁月的无奈;五年自学之路的艰辛;七百二十个日子抑郁症的折磨,都感慨万千,尽管生活之路充满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而,我们走过来了,能走过来就是成功者”。抑郁症患者的转化机遇主要是经过内省,打消自卑心理而产生的自信心,非比寻常的高度自信心。
“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有个惊奇的发现,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十分痛苦的事情,甚至使你痛不欲生,现在看来淡多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当时这样痛苦实在大可不必。甚至会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挫折会使你聪明,挫折会使你成熟”。
病愈后,我沿着内省法的轨迹寻觅,探索是什么原因使我大彻大悟,在内省中我认识到我经过一次,不,而是近两年的时间我面对“生与死”的思考。抑郁,使我提前面对“生与死”,去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我认真地回忆自己的“生”,也多次思考过“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我曾进入了如何对待“死”,如何去“死”的角色。我闯过了“生与死”,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诚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理性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经历了这场抑郁之后,可以说我经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礼,我又拥有了一份财富:这就是对人生加倍的珍惜和深刻的思考,我又拥有了一次人生。王书灵先生在《女性自杀问题窥探》一文中讲了例“还阳者”的感受:
这是一位因婚姻不幸两次自杀得救的女性。她贤慧、聪颖、正直、漂亮,只因那有生以来,没见过面的父亲解放前夕飞到了台湾,对她半辈生活投下浓重的阴影。她的第一次婚姻是“强迫型”,第二次婚姻是“欺骗型”,两次婚姻都同她的身世有关。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她爬上了铁轨,是一位素不相识的过路大姐把她从车轮下拉出来。另一次是正要喝“敌敌畏”时,被人敲开了门。第二天,她从报纸上找到一条出路,一则招收尼姑的启事促使她投身佛门。经过了辗转和曲折之后,她又回到了红尘,当上了一家工厂的“先进生产者”,以后又结了婚,而且很幸福。她深有感触地道出自身的体验:“生需要一生的勇气,死只需要一时的冲动。活下来之后我才发现,在自己认为无路可走的时候,其实还有许多条路”。
经历了“生与死”这一关,对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大彻大悟,所以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种“福”可能是来源于当事人对人生新的认识吧。当然,更是来源于自己已从心胸偏窄中跳了出来,变得豁达大度,已把名利看得淡泊,更趋向于顺其自然,不做无谓的抗争。
在常人看来,“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哈的,“死”的意义是消极的,是恐惧的。在弗洛伊德看来,正是人的最基本、最深层的本能。对死亡的恐惧,才使人们热爱生命。所以,只有“死”才显其“生”更有意义,如果无“死”,那么“生”的意义几乎不存在了;只有有“死”,人们才更珍惜人生。从这个角度看,“死”对于人生又有了积极的意义。
人们都知道死,也都知道自己也有一定会死的。客观地讲,尽管人知道自己也一定会死,对于一个正常死亡的人,或可预知自己死亡的人一生中只能体验一次临将死亡时的心态。那么,非正常死亡的人,他的一生中就没有对临近死亡的心态的体验。然而,患过急性抑郁症的人,却比他人多上了一次“生与死”的课,多了一次关于“生与死”身临其境的体验。
常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在将死时,“死亡”的刺激会促使人产生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界就出现了以孟子为代表的“性本善”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本恶”的争论。两千多年这两种观点争论不休。某届大学生辩论会也以此为题进行激烈的辩论。笔者认为应该把两种观点综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着社会的进化,人的自然属性在人的社会性面前已是十分软弱无力了。换言之,人也不能脱脑社会去表现他的自然属性。所以,先哲为“人”所确定的概念为“人即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于我们平凡的百姓,应珍惜我们“平淡”的人生。在和朋友们侃大山时,我曾说过,失去的昨天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失去的昨天不会再来了,憧憬的明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明天加进了你的想像色彩。等到了明天,你才恍然大悟,原来也是这样“平谈”。我有一个小朋友,向我诉说他失恋后极其痛苦的心情。我说,你大可不必,她其实没有那么好,是你把她想像得太好了,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你没有和她结婚呢,如果结婚后也许你还会提出离婚呢。笔者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司法助理,就发现再婚的家庭离婚率更高。曾有一位当事人接到离婚调解书后感慨地说,原来我追求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啊。所以,人应该适应“平淡”,从“平淡”中挖掘幸福,从而珍惜平谈中寓含的幸福。客观地确定自己对人生“期望值”,切忌偏高。所以有人说:“在选择配偶时,不要挑选最好的,要挑选最对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xue/xinli_2917.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17]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责任编辑:
华人心理咨询网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
或www.hrxl.cn@qq.com
心理咨询电话:
最新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五...
社会心理学第九节爱情婚...
女心理师(上册)
《弗洛伊德传》
找回不抱怨的自己
实用心理学
人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冯...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四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三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二
热点心理学
推荐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第三节心理诊断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二...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美国·SBT快速婚姻治疗法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相关心理学
上海白领患抑郁症遭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