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断得到调整和修正。
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是一个逐渐确切和加深的过程。年幼儿童初期掌握的词汇意义与成
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表现为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有的则与成人的词义部分重叠。随着年
龄增长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所掌握的词义不断得到校正。成人的教育以及儿童自己的主
动探索和对词汇的尝试运用在其词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词类的扩展
1岁到1岁半儿童所掌握的词,多为名词和少量动词,到3岁以后逐步掌握各类词汇,
但是不同词类的多寡差异很大。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如表3—2所示。
词类
表3—2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情况
3"--4岁 ·4--5岁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5----6岁
数量 百分比
┌─────┬────┬─────┬────┬─────┬────┬────┐
│ 名 词│ 935 │ 54.1 │ 1446│ 56.0 │ 2049│ 57.5 │
│ 动 词│ 431 │ 25.0 │ 579 │ 22.4 │ 725 │ 20.4 │
│ 形容词│ 204 │ 11.8 │ 308 │ 11.9 │ 382 │ 10.7 │
│ 数 词│ 53 │ 3.1 │ 114 │ 4.4 │ 225 │ 6.3 │
│ 量 词│ 28 │ 1。7 │ 46 │ 1.8 │ 70 │ 2.0 │
│ 副 词│ 24 │ 1.3 │ 28 │ 1.1 │ 40 │ 1.1 │
│ 代 词│ 18 │ 1.0 │ X │ 0.9 │ 25 │ 0.7 │
│ │ │ │ │ │ │ { │
└─────┴────┴─────┴────┴─────┴────┴────┘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并加以缩减)
从表3—2中看到,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
在名词中具体名词占80%一85%,在动词中外显的动作行为词汇约占85%。这表明幼
儿的词汇中具体名词和可见的外部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这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有着密切
的关系。
4.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理解但不
能正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理解。儿童拥有的词汇量并不等于都是他们
既可理解又可正确运用的积极词汇。这种现象与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有关。幼儿对词义的理
解常有失之过宽或失之过窄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儿童对词义理解的加深和表述
能力的发展,消极词汇会逐渐减少,积极词汇不断增长。但是在词汇量迅速扩大的情况下,
消极和积极词汇之间的消长过程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
儿童要掌握语言必须获得语法结构,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律。年幼儿童具有独特的获得
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的规则,并大致按照如下趋势发展:
第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咨询师
儿童说出的句子的结构是一个逐步分化和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出现的主谓不分的单词
句到双词句,而后又发展到简单句,最后出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复合句。
在幼儿阶段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发展态势如表3—3。
2---6岁儿童陈述句中的简单句和复合句比较(%)
82.6
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到幼儿期,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逐渐发展起
来。但是到幼儿期末,陈述句仍然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对被动句、反语句、双重否定
句等形式复杂的句子仍难以正确理解。
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使用的简单句并无修饰语,以后逐渐发展到有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
第四,句子长度的变化
通常以句子的长度作为衡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指标(量的指标),汉语是以词作为计
算句子长度的单位。表3—4表明幼儿句子长度的增长趋势。
年龄
句子长度(词数)
2'--6岁儿童简单陈述句句子长度的发展
6岁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
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宝贵的时机。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他
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
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1.年幼儿童记忆的容量随年龄而增加,3岁儿童3个左右,6岁儿童可达6个左右。
2.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主要特点是: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起来;机械记忆为主,意
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这两种记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
(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1.幼儿期思维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43·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依赖
于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展开的。在幼儿期,儿童生活活动范围扩大、
经验开始增长、词汇量急速增加、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都迅速发展起
来,这促使儿童的思维由直接行动思维向间接形式过渡,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以下从思
维的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掌握概念的某些特点以及思维的规律几个方
面介绍幼儿思维的特点。
·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①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主要区别在于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原有思维中的
各种感知与行动被简化、被压缩,而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通过表象之间的联系、运演进
行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另一区别在于词的符号功能。词的符号功能
在于思维的概括性与言语的调节作用。归根结底,儿童思维活动的发展在于识别、运用和
创造符号功能的发展。
②符号功能: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符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其思维发展的
主要标志之一。幼儿符号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最明显的符号能力是儿童绘画
所使用的图像符号。二三岁儿童的绘画表现符号是象征性的,1岁到4岁、5岁,儿童的绘
画中就出现了具有一般性质的符号。这些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普遍标志,是具有与人们交往
性质的,也是儿童进入成人社会人口的交流手段,这些符号都是用词标志的,是可以通过
言语调节的。
③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由于思维具有了一定的词的概括性和言语的调节性,他们
便可以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思考过去的经验,联想有关的形象,从而能计划自己的行动,
预见行为的结果,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④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幼儿的认识水平还基本上处于了解事物的鲜明特点、表面现象
和外部联系的阶段,因此往往具有不清晰、不确切、缺乏连续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是思
维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非本质联系的特点。
(2)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欲求的发展,幼儿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
认识水平,他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势必促使思维的具体形
象性中萌发出抽象逻辑性。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的类型的变化和概念
形成的特点上。
①提问类型的变化: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高涨,好奇心强,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
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二三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他们的求知水平
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儿童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
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大量的“为什么”说明儿童对客观世
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②概念形成的特点:对概念的概括水平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关研究表明:
幼儿并不是以形状和颜色这样的外部特征作为概念概括的主要标准;四五岁儿童以功用关
系为概括的主要依据;从5岁开始按类别进行概括的能力迅速发展,这说明从幼儿后期开
始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得以迅速发展。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咨询师
③儿童获得概念的基本方式有4种,通过典型事例获取概念是幼儿学习概念的主要方
式。成人总是把一类事物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指出(如水果中的苹果),并与词结合起来
教给儿童。这是儿童,特别是幼儿获取概念的最基本的方式。此外还有通过定义获得科学
概念,通过言语讲解和概括文章命脉获得概念以及通过概念名称的组合推知组合后的复合
概念。后三种掌握概念的途径都可归结为言语理解方式。事例的方式是各种言语理解方式
的前提。儿童早期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以典型事例为依据的。
概念的层级性(也称层级类概念):事例概念按抽象程度不同可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
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如植物、树、松树的概括层次关系。下级概念所负荷的信息量大,
上级概念抽象程度高有可能失去更多的信息。为了便于儿童掌握和运用概念,需要选择详
细情报与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