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医学心理学(上) (13)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吐
疣
据Kaplan(1980)
在1980年出版的DSM-Ⅲ中,这个名词又被改为“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psychological factora affecting physical conditions)而不太强调躯体疾病中心理发病原因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现在愈来愈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因素而是多因素的。
尽管如此,“心射疾病”(或心身障碍)一词仍在医学文献中应用。我们主张把“心身疾病”定义为“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可纳入这一范畴的障碍与病症见专栏5-2。
校对时间:00-09-18 17:24:24
第三节 应对机制
第三节 应对机制
应对(coping),或称积极应对(coping with),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是个体对抗应激的一种手段。用心理学的术语来定义;则“应对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作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改变现存的人-环境关系(问题指向性应对);二是对应激性情绪或生理性唤醒的控制(情绪调节性应付)。问题指向性应对是通过改变个体支持总是的行为或改变环境条件来对抗应激原;情绪调节性应对是通过应对以降低烦恼并维持一个适当的内部状态以便较好地处理各种信息。
在应对严重应激时常可分为两期:①急性期:进行情绪调节以减轻或防卫事件的冲击;②重组期:对损害、丧失或威胁重新做评价,应对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改变人-环境关系。
一、应对相伴随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应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的过程和完成伴随一系列行为与生理的变化。
(一)行为变化
人类的应对是通过预测(predictability)、反馈(feedback)及控制(control)三种机制实现的。预测是对威胁情境的正确理解与评价。对病人的术前教育就是加强其预测性。反馈是校正应对的作用。反馈的精确程度也能左右应对的成功程度。控制包括自我控制与对环境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承受应激和调整环境的能力。
(二)生理变化
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可以反映应对的成效。一般在应对成功后,在心理上表现满足感、轻松感和达到目的感的同时,血液中皮质醇浓度保持低水平。而应对失败则可引起质醇浓度较长时间的升高,正常时定期释放的频率增加、数量增多,昼夜节律中午放至清晨停止释放的现象消失。动物实验证明,应对失败后,血中皮质醇浓度在最初24小时内持续升高并稳定在高水平,可达5天左右。远远超过一般休克时引起皮质醇升高所持续的时间。
二、应对影响健康的途径
应对是作为对抗致病刺激作用的过程而表现的,因此,它必然影响个体的健康,主要途径有四:
1.通过影响个体体验的应激反应的频率,强度及特征而影响健康(参见前述应激的中介机制)。
2.通过习得并保持参与应对功能的生理机能。如血压升高可伴随压力感受器的兴奋而产生镇静作用。在长跑锻炼时,这种升压反应可短期降低焦虑情绪。
3.有些不良的应对行为可影响个体健康水平。如有人以饮酒、吸烟来应对应激,常可使其原有疾病加剧。
4.个体对急性病的威胁或慢性病的需求所作出的应对常成为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以吸烟有利于痰的排出为理由来拒绝成烟;素来健康者常忽视微小症状而酿成大病。
(徐斌)
校对时间:00-09-18 17:23:0420 Mar 2001 21:17:08 +0800 陈卫 (作者:徐斌)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心血管功能改变作为情绪反应的整合部分已为人们所熟知。人们常把心脏称为“焦虑的专门器官”。情绪应激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文献上早有报道,但由于情绪应激概念模糊,难以用单独的量度来确定。Taggart等的研究表明,各种情绪应激都可以引起心动过速,主要是通过β-肾上腺素能机制;但在体验,甚至预期疼痛发生的情境下,却可引起心动过缓。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境下明显占优势的迷走神经活动可以掩盖增强了的交感性活动。
近二十年来,对冠心及高血压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近来来对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心理因素也日益予以重视。
专栏6-1 情绪对心脏的效应
情绪应激与粥样硬化病变有关,还涉及心绞痛、心律失常与猝死等心脏急症。为探索这一关系,以心率、心电图波形及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为指标来定量地评定不同类型和强度的情绪对心脏的影响。
(一)轻度情绪(在城市中驾驶汽车)的影响
在伦敦驾车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心动过速,正常人与冠心患者相似。在高速公路上驾车,峰值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间,口服β阻滞剂心得平使心动过速消失。
3名正常人在实验中呈现轻度ST-T改变(T波压低或平坦)。曾报道一名21岁女性在伦敦公路上驾车时,因焦虑和害怕,引起心动过速,并有T波平坦,在给心得平后,T波转为直立但仍有心动过速。
(二)中度以上情绪(对公众演讲)的影响
7名冠心病病人与8名正常被试者作两次研究,一次服安慰剂,另一次服40mg心得平(均在演讲前一小时服用))。未服β阻滞剂者,演讲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心动过速,最高可达180次/分,正常心脏组与冠心病组差别不显著,用药后两组心动过速均受抑制。
(三)强烈情绪的影响
1.驾驶赛车 赛前15分钟(10人)平均心率160±10. 8次/分。比赛时,最小179±13.7次/分。在10分钟到1.5小时的赛程中心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比赛结束后一分钟内就恢复正常。
在另一组拟比赛中测得用安慰剂组的最大心率平均为160±13.1次/分,口服β阻滞剂组为102±8.1次/分。
2.跳伞 15名不同经验的被试者作26次观察(每次15分钟,包括跳伞前、后各5分钟),其平均最大心率为:初学者(5人11次),183±6.0次/分;中间者(5人次),186±6.5次/分;有经验者(5人次),159±14.3次/分;全体(15人26次)为175±15.3次/分。
(四)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
四种情绪应激前、后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μg/L)
20 Mar 2001 21:17:08 +0800 陈卫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可因情绪状态而变化,但机制不明。临床上有些疾病如过度换气综合征、哮喘的发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缺氧后果及氧疗的顺从性等方面均与心理有关。
一、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换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但无癫痫、发作性睡病的证据。这种病只要使患者快速呼吸2~3分钟就可诱发,病人先感眩晕,然后昏厥或感头昏产生脱离现实的情感;耳鸣、眼花、肢体的刺痛或麻木、肌肉僵硬、手足痉挛等均可发生;有时口干舌燥或产生控制不信的器笑。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这类病人多有焦虑及癔病性格倾向。发作常与不安、过度紧张、恐惧等情绪因素有关。有报道,本病占内科病人的2.1~10.7%,女性为男性的1.6~2.0倍,25岁左右占60%(桂戴作,1986)
二、支气管哮喘
本病原因复杂且因人而异。现在已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触发因素,除变态反应、感染、生化因素之外,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认为起着始动机制的作用(Bengtsson,1984)。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是支气管平滑肌的高反应性,详细机制还未完全弄清,但一般倾向于认为,情绪因素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迷走神经)而引起哮喘的(图6-1)。
图6-1 情绪影响哮喘的生理机制
早年曾对哮喘症人的心理特征作过不少研究,近年来,对这方面有一些指导性观点:①支气管哮喘没有单纯的或统一的人格类型;②许多哮喘病人(约占1/2)有强烈的乞求他人(特别是母亲及其替代者)保护的潜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使病人对与母体分离特别敏感;③特殊的乞求的愿望是由母亲对哮喘儿童的态度所引起,但是对哮喘儿童及其家庭的研究并未找到一个单一型式的母子关系。
关于病人的人格特征,Iamandescu(1986)发现,哮喘与溃疡病这两种心身疾病之间的MMPI并无统计的差别,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着代表哮喘(或其他心身疾病)的特异的人格类型还不能确定。
三、慢性阻塞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其病程是进行性的又是不可逆的。它的后果是呼吸衰竭和脑缺氧,要通过长期氧治疗来处理。病人的日常活动受限制,Kaptein(1986)的研究表明,这种日常活动受限是由于心理因素,而与客观的肺功能参数无关;但完成12分钟的步行测试则与肺功能参数有关与心理因素无关。说明病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负担不是客观参数而是心理因素,这一点可以应用于健康教育及临床监护(表6-1)。
表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患行为
限止日常活动
12分钟行试验
焦虑
抑郁
乐观
耻辱
神经质
自尊
PaO2
PaCO2
肺活量%
FEV1%
0.39**
0.49***
-0.51***
0.36*
0.36**
-0.47***
-0.16NS
0.06NS
-0.22NS
-0.27NS
-0.20NS
-0.29NS
0.27NS
-0.05NS
-0.11NS
0.27NS
0.46**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3080.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13]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DSM-4诊断与统计手册:...
医学心理学(上)
心理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心...
情志病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
修炼当下的力量
非理性信念不合理想法的...
心理医生是高危人群
心理医生的工作内容
对子女婚恋不满意引发的...
心理问题到心理障碍再到...
热点心理治疗
推荐心理治疗
心理异常分类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精神...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