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轻型非精神病性抑郁亦列为研究对象。为了避免抑郁/焦虑性失眠与失眠症的混淆,本文把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统称之为单纯失眠症。对符合入组条件者再使用HAMD抑郁量表和失眠自评量表测评打分,区分抑郁/焦虑性失眠和单纯性失眠。确定抑郁/焦虑性失眠者用抗抑郁药或合并中药治疗;单纯性失眠者用西药或中药治疗。为了规范用药,采取性味较中和的药物组方。对失眠程度的评价,自评量表在12分以上的均列入研究对象,<20分为轻度,≥21分为中度,≥25分为重度。将96例以失眠为主诉的失眠患者,属抑郁/焦虑性失眠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失眠者也分为2组(单纯失眠设中药对照组观察),分别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西药组用氯硝西泮2~4mg或罗拉1~2mgQN,伴抑郁\焦虑者配合阿米替林或美舒玉;中西药组合用失眠2号BID(失眠2号:酸枣仁、川芎、赤芍、知母、龙骨、五味子、远志)。采取开放式门诊治疗方法,凡第一次就诊的病人,使用统一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睡眠健康教育指导。对二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作统计学处理。疗效评定:用失眠自评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评定减分率>60为显效,>40为有效,<40为无效。每15天打一次分,30天为一疗程。
从资料可以看出,以失眠为主诉的睡眠障碍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焦虑症患者。本研究虽把一些精神病性失眠排除在外,但对伴有轻度的抑郁/焦虑症患者仍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观察统计抑郁/焦虑症失眠所占睡眠障碍的比例,从而探讨自然人群存在失眠障碍的治疗规律。从就诊于门诊的失眠患者,还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抑郁/焦虑性失眠或者单纯性失眠,轻度失眠的患者就诊率远远低于中、重度失眠患者的就诊率。通过研究,向人们提示对有失眠症状的患者,不要轻易地自用安眠镇静药。而应该到医院去咨询和诊断,以确定失眠的性质,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研究还发现,大约有近40%的失眠属于抑郁/焦虑症失眠。其失眠机理与中枢神经递质5-HT、DA等的改变关系密切。配合抗抑郁剂可取得非常可靠的效果。同时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单纯性失眠,往往伴有失眠焦虑症。
拔毛癖
321.39
A.反复拔掉自己的毛发,以致毛发显著缺失。
B、在拔毛发前,或企图阻止此行为时,会有即时的紧张感。
C.在拔毛时有乐趣、满足、或解脱感。
D.此障碍不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而且并非由于一般躯体情况(例如,某种皮肤科疾患)。
E.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显著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41.1 适应障碍
A.作为对某一确定的应激因素的反应,在其后3个月内出现情绪或行为症状。
B.这种症状或行为具有临床上明显的下列证据:
(1)比该应激因素应该招致的更为严重的痛苦烦恼;
(2)在社交或职业(学业)上的功能缺损。
C.此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并不符合轴I其他诊断,也不是已有的轴I或轴II障碍的恶化。
D.这些症状不包括生离死别(居丧)。
E.一旦应激因素(或其后果)消失,症状也在6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