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依恋类型分为:
1、安全型。他们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2、焦虑—矛盾型。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他们需要依靠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怕亲密,但害怕被抛弃。(相信他人,而不相信自己)
3、回避型。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他们不怕被抛弃,但害怕亲密。(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
4、恐惧型。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值得爱……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的痛苦(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这里提到的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的成人是个性健康的人,其余三种都属于个性不健康,与性格色彩有关联性,但不是绝对的:
多数人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监护人给我们爱和支持,但这些都不是无条件的。就是说大多数父母都只是在孩子们满足了自己的期望时,才会爱他们。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时,他们就收回他们的爱。孩子们逐渐懂得,只有做了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孩子们需要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自己的行为为条件的。这种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作为成人,我们也还在继续这这一过程,我们只是把那些最有可能被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赞许、爱和支持的内容纳入自我概念。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还有另一部分内容,它们不被赞许或有可能被反对,与接受和表达这些思想和情感的做法相反,我们会否认或扭曲它们,把它们从自我概念中剔除出去。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与自己真实的情感的联系,也不可能成为心理和谐的人……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一直爱孩子,接受孩子,在这种条件下,孩子就会觉得不需要去隐藏那部分可能会引起爱的撤销的自我,他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到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
人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许多行为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
父母对孩子的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容易造成孩子不承认真实的自我,这一点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巨大的,许多成年以后因为性格矛盾而痛苦,都是因为受到父母及环境的有条件积极关注影响的结果,因为父母鼓励赞美认可某种优势,所以孩子努力向其期望的方向发展,最后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本色。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