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家庭治疗
>>
受伤的女人和男人 (2)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情愿”洗碗扫地的人?这位太太因为不能接受丈夫“不真心”,弄得两口子十分别扭。
但是如果是生死攸关的谎言,便不能不正视,例如丈夫包二奶,还用了你的薪金供养对方,无论有多心痛,这残局可不能不收拾。
因为最伤人的事实,都会比活在一个谎言中,痛得真实!
要适当处理愤怒
上周在诊所见到一位太太,令我苦苦思量。
不是这位太太有什么异常之处,相反的,她代表着一个典型,一个我们甚为熟悉的典型。
她表面看来没有什么,来就诊,主要是因为她那十多岁女儿不听话,而且对她时而拳打脚踢。但是一提到她的婚姻关系,她便完全失控,一桩又一桩地数落丈夫对她的不是。
她说:“如果养一头狗,在它生病时也会带它去看兽医;但是我病得半死,他眼尾也不朝我看,我自己爬着去买药,自己挣扎去买菜,还要给他做饭,给女儿洗衣服,他还骂我说,要死就赶快死,不要烦我……”
她滔滔不绝,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一张脸扭曲得一塌糊涂,情况十分不堪。
她的丈夫坐在一旁,低头不语,真的是眼尾也不朝她看。
这位太太的悲哀是那么深,她的愤怒更深。但是她被一股厚厚的苦涩笼罩着,水泼不入。她完全听不到我们对她所说的任何话,她只是不停地投诉,不断地呐喊!
不幸女性的典型
这位太太的影子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无论在临床经验中,或是日常生活里,我都曾见过这种类型的太太。她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不少女性的一种典型:不能接受婚姻失败的不幸,又不能冲破人际关系的囚牢,她们的失意与无助,化成一股自怜自叹,一有机会便会不绝地向人申诉。
她们不知道,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只会把自己与别人更加隔离。丈夫鄙夷她,孩子背叛她,连辅导人员都怕了她,因为她那被怨恨笼罩了的表达方式,令辅导专家都难以发挥作用,只能尽量给她机会发泄。
问题是,现代社会产生了大量这类女性,她们不能像上一代的母亲那样安分,又无法享有近代女性的特权;夹在两个交接不清的时代中,她们只有怨恨!
美国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勒纳(HarrietLerner)写过一本书,叫做《怒之舞》,描写的就是这种女性心态。
女性不接受自己的愤怒
她说,愤怒是一个信号,我们不可置之不理。我们愤怒,是因为受了伤,权利被人侵犯,我们的需要被人忽视,我们的信心、价值观、欲望,或野心受压迫;愤怒其实对人具有保护作用。
但是大部分的女性,都不能容忍自己的愤怒,因为愤怒令我们失去仪态,令我们丑陋,尤其是对男人愤怒的女人,外国人称她们为母狗,叫她们做castrators———把男人阉割的女人!种种形容,令女人不敢让自己发怒。对女人发怒的男人就没有这种形象的损害,我们顶多称他们为bastard(小野种)或sonofabitch(狗杂种),这些称呼其实并没有怪罪那些发怒的男人,反而归罪于他们的母亲。
因此,做受伤的女人易,做生气的女人难。
因为不能发恶,我们的愤怒往往表达得十分别扭,或积怨成愤,令我们爆炸起来臭气熏天,又或怨话不停口,造成一种“口泻”的状况。
没有正当途径表达自己的愤怒,勒纳认为女人处理愤怒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好女子症状”,尽量强作好人,把愤怒深藏;一种是“母狗式女人”,尽量找机会发作,见人就咬。
当然,以上两种都是极端,不是妥善的表达愤怒的方法。
应发怒时要发怒
愤怒最好及时处理,应发怒的时候要发怒;应骂人时不骂人,怒气会慢慢地积累成一股侵蚀我们的毒气。因此,百忍绝对不会成金,只会令人变得窝囊,令人变相。
我特别喜欢中国舞台上处理愤怒的手法,尤其是地方戏,无论骂的是贪官,是昏君,是背义的朋友,或是负心郎,都是骂得淋漓尽致,死而后已,大快人心,痛快而干净利落。
干脆,是骂人的要诀。
骂人切忌声东击西,拖泥带水,殃及鱼池。如果非要指桑骂槐不可,也要指得清楚明白,免得桑槐混淆。
骂人要骂得适时,一定要新鲜处理,过时的怒气,是会发霉的。而且高潮一过,便要懂得鸣金收兵,切莫依依不舍,干净还需要利落,才可以痛快而去。
愤怒是一股能量,处理适当,能增强我们的效率;任其发展,却有怒火焚身的可能。当然,骂人并非泄怒的唯一办法,但是我们必须敢于让自己发恶。
怎样与愤怒共舞,是一种修身及与人相处的艺术。
有人说,知易行难,尤其在情绪高涨之时,如何运用自己的理智?而且过于理智的话,又会造成压制自己不许发怒的反效果。
恶性循环
例如上述的那位太太,她的哀鸣是她唯一的倾诉机会,怎样叫她能干脆利落?再者,此情此景,无论你说什么话,她都不会听不进去;她最需要的,是有人去拍拍她的肩膀,最好是有一双结实的手臂把她紧紧地抱在怀中,让她痛快地一哭大顿。但是环顾四周,只有一个不耐烦的丈夫,以及两个夹在中间不知所措的女儿,包括辅导员在内,人人等着她收声,却没有人敢走近。
愈是没有人理会她,她愈是不能收声;她愈是不收声,愈是生人勿近。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怎样打破?谁能打破?这是心理治疗界中的一个大难题。
上述讨论处理愤怒的方法,都是未雨绸缪、养生修性的道理,只可用作预防,却不能用来救急;在怒火焚身的当儿,一般辅导者都会教人做深呼吸,缓和当前形势,却解救不了纠缠已久的困境。
若处理愤怒的方法不妥,愤怒会变成毒瘤,到时要施手术也很难,最好还是平时频频拂拭心中的明镜,莫使惹尘埃!
爱他,不如爱自己
何太太结婚十二年,孩子已经十一岁。
何先生是文化人,走在时代的尖端。新时代的时事世情,以至吃喝耍玩,无一不通。
何太太是家庭主妇,结婚后一心想做个好妻子、好妈妈。
何先生的眼睛看到很远,整个地球不过是一个村落。何太太的视野却离不开丈夫与女儿。
二人世界的距离愈来愈远,丈夫的工作变成妻子的仇敌,处处威胁着她的家庭计划。妻子的爱,成为丈夫的牢狱,他说:“我每次走入家门,就觉得要告别自由!”
丈夫的话,像利刀一般把妻子的心切成碎片。
何太太无法接受,婚前的柔情似水,男欢女爱,怎会变得如此无情无义?
何太太坚持丈夫一定有外遇,丈夫也坚持自己没有。
丈夫在家的日子,夫妻的对话就是集中在这话题上:“你一定是爱上别的女人!我没有。”“你有!我没有!你有!”“没有,没有!有,有!”
然后是相对无言,再也没有别的话可说。
与何太太谈话,她同样是一桩又一桩地投诉丈夫的秘密:那没有署名的留言,那没有回声的来电,那不明来历的旅馆账单……
何太太成为丈夫的侦探,丈夫的一举一动,全部逃不过她的明察秋毫。
她说:“我爱他,不能没有他!”她也说:“我再也受不了了,这样下去我会疯掉,我要离开他!”
被爱焚烧的女人,是这新时代的一个旧现象,相夫教子的角色,扮演在新时代的家庭舞台,其实对女性是十分不利的。
爱不是通行证
婚姻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不能单靠爱情维持,况且爱情是什么一回事,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例如对何太太来说,爱情是婚前的重要承诺,丈夫对自己的爱护与关怀,是她的全部所求;爱,是长相厮守,是她对他的无限关注,以及井井有条的照顾。
不让他与“猪朋狗友”相交,不让他周末迟起床,不让他赌马,不喜欢他养金鱼,都是为了爱他!
何先生却恨痒痒地说:“爱,是行凶的借口,一个爱字,就可以任意宰割。”
爱,的确不是通行证。
何太太的爱,愈来愈行不通,她那千方百计的爱,变成他那千方百计的逃。
妻子百思不解,只好自作分析。她想,自己与丈夫可能是性格不合。自己温柔体贴,什么事都为丈夫着想,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家庭,对别的男人全部不放在眼内;丈夫是鲁莽自私,把家当是旅馆,与所有女人都勾勾搭搭,最老最丑的也不例外。
最不可忍受的,是丈夫与什么人都谈得投契,唯独是与自己无话可说。他爱我吗?他不爱我了。他爱我吗?为何如此冷漠?
他不爱我吗?为什么又时有关怀?
爱是何物?
从人类学的发展看男女关系,很多学者都认为男欢女爱的形式,与我们远古的祖先生活有关。老祖宗居于山野,男人都以打猎为生,猎兽行为,必须集中精神,然后出击,因此造成男人那集中焦点、不善猜疑的性格;相反,女人留在山洞看顾小孩,收集野果,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留心小节。男女之别,多是进化过程的遗迹,与爱无关。
不如先爱自己
近代大脑扫描的研究发现,相爱的人在一块,脑袋中会发出四点光亮,像四盏小电灯,闪闪生光。
原来爱的存在,全凭脑海中能否亮灯。
问题是,何太太脑袋里的四盏小灯亮得刺眼,何先生脑袋里却好像一片混沌。
不能同时亮灯,是男女间的千古遗憾。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而言,爱是必须有对象的;所谓对象,指的就是情的依附。从孩童时候开始,我们就学会依恋母体;长大了,就继续寻找别的物体用情系住。
但是无论你爱的是谁,最后目的仍是希望对方依恋自己。希望透过选择的对象投桃报李,好好回报你的爱。
如此看来,所有恋爱都是自恋。
看到台湾出版的一本新书,名为《爱他,也要爱自己》。
但如果爱人本来就是爱自己,又何必多此一举?干脆爱自己就是了,省得多生枝节。
何太太说:“也许我太爱我的先生,不懂得爱自己!”
其实何太太爱丈夫,就是希望他爱自己。不如走捷径,学习爱自己。如果她把集中在丈夫身上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也许她会发现,自己脸上带着多少焦虑,自己的身体顶着几斤重担,自己的心胸,被爱的失落捆得多紧。
别问他是否爱你,先问:“我爱不爱自己?”然后打开紧闭的家门,向一片蓝天吸入一肚子清新空气!
被挡在门外的爸爸
人人都说这父亲过于权威,不懂亲子之道。
张爸爸真的是每句话都针对着儿子,叫儿子要坐得端正,说话要有礼,眼睛不要东张西望。
十一岁的儿子,对父亲的每一句话都怒目回视,大大的眼睛充满怨恨,眼角挂着一滴又圆又大的眼泪,亮得晶莹,却久久没有滴下来。
我不明白这父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如此深仇大恨?他们自己也摸不着头脑。
问起张妈妈来,她却一口咬定是张爸爸的问题:做人太执著,对孩子有太多无理要求,放不下父亲的威严。
父亲不满孩子,母亲不满父亲,这个故事好像逻辑分明。
李爸爸的故事也是一样,九岁的女儿把他当作恐怖分子,完全不让他接近。父女相处常常发展成一场激烈大战。
李爸爸一见到女儿,不是叫她做好功课,就是要她收拾玩具。但是无论父亲要她做什么,女儿都充耳不闻,偏要做相反的事情。叫她做功课,她就把书包丢到地上;叫她收拾玩具,她就把小毛熊、小布猫全部踢得七零八落,然后躺在地上大哭大嚷。
李妈妈不明白丈夫为何对女儿如此不放松,每每弄到场面完全失控。到后来,唯有叫丈夫下班后不要直接回家,让女儿睡觉后才好回来。
李爸爸与女儿之间究竟出了什么事?
与张爸爸一样,李爸爸也是一位公认为失败的父亲。他们选择接近儿女的方式,全部弄巧反拙。
但是这只是片面的看法。
有母亲撑腰
很多人不知道,天下没有单一的父子关系,或是父女关系。父母子、父母女,往往都是三个人的复杂组合。(子女天性会影响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反过来亲子关系倒过来会影响父母关系,交错复杂。)
二重奏变成三重奏,故事的层次便大大改观。
张爸爸与李爸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但是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了很多被挡在门外的爸爸。
外表看来,他们好像蛮横无理,老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压迫子女;做事糊涂,横冲直撞;无事找事,甚至满腔牢骚。
他们的妻子都说这是丈夫的个性。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9308.html
[
1
]
[2]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不在怨恨父母丈夫
完美父母也容易导致孩子...
孩子没有动力做事情
父母彼此责备孩子不会与...
父母的过多干预会变成孩...
孩子有问题主要是父母有...
受伤的女人和男人
矛盾固执的父子关系
热点心理治疗
不在怨恨父母丈夫
推荐心理治疗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