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家庭治疗
>>
受伤的女人和男人 (3)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个性是天生的,这两个男人的行为,却是环境造成的。
因为无论是张爸爸或是李爸爸,当他们与子女纠缠时,大部分人只看到父亲不妥之处,很少人注意到母亲的立场。
张小弟只有十一岁,站起来不够五尺;李小妹九岁,是个三寸钉,他们怎有这般大本领,连堂堂七尺的大男人也没他们奈何?
这些孩子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撑腰,才会比父亲强大。
我发觉张爸爸每次指责儿子时,张妈妈就十分不满,无论脸上表情或口中话语,都是指责丈夫的不是。
张妈妈说:“我丈夫的最大问题,就是放不下父亲的尊严!”
但是我留心观察,却发觉张爸爸无论发表什么意见,都被儿子及太太否定,连跟随在身旁的一个乖女儿,都自然加入抗父阵线。
如果他真的是放不下尊严,大概是因为完全没有尊严之故。
不久又发现,这位看来对孩子要求多多的父亲,其实一点杀伤力也没有。孩子只要向他稍动声色,纸老虎便立即软化下来,任由儿子摆布。
先通过妻子一关
我问小弟:“你爸爸其实对你千依百顺,你只要应他一声,他便甘心为你做任何事,你为什么对他这样抗拒?”
小弟说:“我也不清楚,只觉得妈妈是梦寐难求,爸爸却是百般不是。连妈妈都要每天骂他一百次。”
小姐姐在旁忍不住插口:“何止一百次!”
这对小姐弟眼中的严父慈母,原来只是一对不合拍的夫妇!我问张爸爸:“你看,两个孩子这么帮母亲,你要走入他们的阵线,就必须通过妻子不可。”
男人听了立即摇头说不:“通过她的一关,要比通过孩子更难!”
原来这是一个十分爱家的男人,他大清早外出工作,必然准时给两个孩子打电话,问长问短,弄得孩子烦恼不堪。
他自问没有妻子的口才,说不过妻子,只有千方百计走孩子路线。威逼利诱,结果弄出一个大头佛,全家人把他排斥在门外。
李爸爸的情况与张爸爸十分相似。不同的是他妻子并不口齿伶俐。他自己才是爱说话的人,但是不多话的妻子心中却积聚了一股对丈夫的不满,总是觉得男人不对劲,不解风情,不是一个好同伴。李妈妈精雕细琢,李爸爸却是个粗男人。
娶了好太太,生了宝贝女儿,男人乐不可支,以为可以享受家庭之乐,谁知妻子那无言的拒绝,变成女儿那轰天动地的大动作:把男人赶出家门!每个敲门的尝试,只落得鼻子被大门拍扁,哪有不发狂的可能!
中国家庭,有很多被关在门外的爸爸,他们不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进门,就要通过那守门的太座!
不要尽信沟通
走到地铁站,总看到“子女好与坏,在乎沟通与关怀”的海报。
作为一种亲子宣传,这个海报很有效;但如果你把这两句口号当作金科玉律,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见过很多案例,或多或少的,竟被这种“沟通与关怀”的信念捆缚得不能动弹。
案例一:一个犯了罪的青年,问起因由,做母亲的说,是因为父亲不懂得与儿子沟通。父亲救子心切,也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说:“清算我吧,是我的问题!”
我却说:“慢着,犯法的分明是你的儿子,怎么你把问题扯到自己身上?”
并不是说孩子的问题与父母无关,但是并非每个不能与父母沟通的子女都会犯法。无论家庭关系有多恶劣,总不能漠视青年人自己的责任。
奇怪的是,连感化官都认为是父母不明白青年人心理,忙于改善父母,而那个问题人物,却反而坐在一旁十问九不应。
每见到这种案例,我总禁不住去想,从前我们没有把“沟通”看成教子方程式时,起码会集中注意力去处理一些问题行为。虽然那也不一定是个有效方法,但总比让本来已经反叛的青年人觉得不必为自己一些行为负责为佳。
恶性循环
案例二:这一对父母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妻子十分不同意丈夫的教子方法,认为他不懂得亲子之道,只会喝骂。
丈夫一肚子怨气,决定与妻子划清界限。他以为,只要妻子不加阻挠,他就可以继续以严厉的方法教子。但是他不知道,即使妻子不作声,孩子也能看见母亲那绝不认同的眼光。
三个青少年,连父亲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也不肯就范,父亲愈教不来,就愈动气;愈动气,就愈被拒绝。
但是这恶性循环不止发生在父子身上,同时也会发生在夫妻之间。
妻子愈觉得丈夫无理,愈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补偿;愈认为丈夫不懂得与儿女交谈,就愈要事事解释,尽量多关注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从经验中学到一个重要道理:对孩子是不必事事交代的,尤其孩子使性子时,父母不加理会,不多解释,自然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线,他们自然会乖乖地就范。
这一对父母没有学到这个道理,主要是他们之间存有太多芥蒂:父亲管教孩子时,心中尽想着妻子的不认同;妻子教孩子时,心中想的是丈夫做得不对的事情。结果二人所做的互相抵消,孩子谁都不听。
亲子之道
妻子心伤极了,她说:“我读了很多亲子之道,都说父母要懂得与子女沟通,我不能接受丈夫的一套!”
但是她不知道,如果沟通变成一个教条,只会加强夫妻间的分歧,当她大条道理地指责丈夫不懂亲子之道时,夫妻之间更是无法继续交谈,结果三个大好青年变成全不受管,纠缠在父母的矛盾与积怨中,难以应付外面的世界。
其实沟通是很有趣的一回事,而且不全是靠说话表达。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子女是不断地互相接收信息的,所谓“身教”,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以为父母管教的方式不相同,造成孩子难教。其实世上哪有绝对相同的父母?无论你怎样扮作同一阵线,孩子也知道父母并不会一致的,除非他们是双胞胎。
叫孩子最难过的地方,是父母之间的怨恨,父母的互相抵消,互相不尊重,那种长期充满恨意或哀伤的家庭气氛,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敌人。
不和的父母偏偏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儿女身上,也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都转移到儿女身上。
像第二个案例中的三个青少年,我察觉两个年幼的很喜欢在大人谈话时,不断地在背后作评语。后来发现他们父亲说话的时候,母亲也会作旁白,这种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这种潜移默化,这种教育,这种纠缠不清,才是最难分难解的。
说他们没有沟通吗?那倒不是,这家人对每个人的行为和反应都甚为了解,简直是不言而喻,配合得天衣无缝。
说他们不够关怀吗?那也不对,这是一对会为孩子作任何牺牲的父母,眼睛跟着孩子转。孩子如不关注父母,也不会同样地如此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孩子是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的众生相。如果你要镜子清明,就要仔细思量,努力创造一个家庭的新形象。
窗外窗内看人生
星期日,我最喜欢到中环一间咖啡室去吃下午茶。
这天,选了一个窗口位,靠着落地玻璃而坐,优哉游哉地享受这个充满米兰情调的环境。眼睛由墙上挂着的米兰歌剧院旧海报,慢慢地溜到窗框上那古雅的深茶色天鹅绒布幔,突然发觉窗台外面坐了一排“宾妹”,背贴着玻璃窗,与我几乎相靠而坐。
我吓了一跳,一片玻璃,竟然割开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已经埋没的记忆突然被重翻起来。
一扇窗的娱乐
小时候家住北角,在一条斜路上。我的床也是靠在对街的窗下,我在床上站起来,就可以望街。
初时望的是一片山景,渐渐地,附近建满了楼房。因为在斜坡上,车房都建在下层,后来不知怎的,连车房也住满了人。
那时有很多由外地来的人,往往好几家人租用一个密不透风的车房,大热天时,住客都睡到街上去。帆布床就架在我的窗外,让我晚晚都与陌生人隔墙同眠;他们甚至把收音机挂在我的窗花上,于是他们听什么节目,我也听什么节目。他们之间的是非瓜葛喜怒哀乐,我也了如指掌。
家外有家,上海话、福建话、潮州话,我都学会了一点,尤其是骂人的话。
最喜欢看对面一对不停吵骂的夫妻,往往在半夜把我吵醒;爬起床来,只见女的拿着菜刀追着男的斩,追上时,却只是一边骂一边斩男人手中的雨伞。
又有一次,半夜传来女人凄厉的尖叫,对男人说:“不许你走,你走的话我就当众把衣服脱掉!”
男人还是走了,女人真的当众脱衣。我还记得她那一身乱七八糟的内衣裤,以及一边捶胸一边擦眼泪的神情。
那时电视机并不流行,我的一扇窗却供给我无限的娱乐,人与人之间自导自演的互动剧本比任何剧作都来得有趣。
一夜,我突然听到轰然一响,爬到窗前,看到一个男人俯伏在马路与行人路相接的沟头,脑浆溅满一地,与我相隔不足五尺。
有声音在大叫:“有人跳楼呀!”
从此我就不断见鬼。
被遗弃的小侄儿
窗外的景象,有时会延续到窗内。一天,一位少女抱着一个初生婴儿,在我家大门前呆坐。听大人们说,她是未婚妈妈,被家人赶了出来,无处可去。
我父亲叫人把婴儿抱到家中收养,那孩子就成为我的小侄儿。我们一起长大,一个健硕的婴儿,变成一个健硕的青年。但是窗外的人始终属于窗外,他并没真的被接纳,长大后也无法在社会容身,在应是年华最灿烂的时候,跳楼自杀了。
那时我在国外,据说他曾经对人说过:“姑姑回来就好了,她一定会帮我!”
原来我是他唯一的希望。只是那时我自顾不及,极少与他联络。我听不到他的呼唤,但是我看得见他的堕楼,那轰然一响,那脑浆涂地,那求助无门的绝望!
而我,却在他最需要我时,把窗关上。
我一生的故事都好像与窗子有关,沧海桑田,窗外的景色经过无数变化,但是所发生的事情却好像翻来覆去,景物换了;人物却总是不变,离不开那七情六欲。
怪不得有人说,心理治疗者都是窥视者汤姆(英国传说中的人物,因偷看一贵妇裸体骑马过市而致双目失明),全部有偷窥癖,喜欢在暗里观察别人心底的秘密。想来自己选择这一行业,必然与小时候天天看窗有关。
只是愈来愈发觉,别人的故事,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故事,窗内窗外,反映的是同一个世界。
没有窗的家
在纽约的米纽琴家庭研究中心有一盒录影带,叫做《没有门的家》,记录的是美国一些接受救济的家庭,门户大开,社会福利机构的员工在其中出入自如。
一个不能把门关上的家,饱受被外面世界侵占之苦,不能建立一个家庭应该拥有的独立空间。
保障自己的家庭空间,的确是健康家庭生活要素。
但是在东方国家,大城市的挤迫是一种传统文化,福利家庭固然会挤迫得不叠人,小康之家也一样备受人满之患。一位同学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家庭挤迫与家庭问题的关系,发觉在一个家庭内空间的分配,往往间接影响了一个家庭的运作,同时反映出一组家人的关系,甚至造成个人问题。
但是一个家庭的界线,并不止于四面墙壁,其实家庭成员之间,一样需要适当的界限。
例如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上一代的眼睛,变成闭路电视,追随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下一代的眼睛,同样在盯着上两代人的运作。
互相观察,是正常的家庭行为,但有时也会出岔子。我见过一个十岁男童,长得聪明伶俐,却无心上学。他说:“我的家人比上课来得重要,我要看着他们!”
原来他的母亲与祖母水火不容,不断明争暗斗。
男孩说:“好像家中有两个婴儿争着要哺乳,我不知道奶瓶要让给哪个好,因为让给一个,另一个就会生气,我实在应付不来。”
很多孩子,甚至成人的毛病,都是因为全神贯注在家人的关系矛盾上所致的。这些家庭往往密不通风,家人只有彼此相亲,互相纠缠。
因此,门关得太紧,同样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现代的孩子,往往变成过分受保护的动物,他们的房间没有窗,自然也没有窗外。
大蜥蜴的道理
读到一篇短文,作者是一位母亲。
只有一页纸的故事,描写一只大蜥蜴怎样由一只手掌般大小,变成五尺长的庞然大物。
这****是作者的女儿九岁时买来的。由于女儿对毛茸茸的动物敏感,母亲于是给她买了一只小蜥蜴做伴。没想到小蜥蜴一天天的长大,到女儿十五岁时,这****已经大得不能再当作****了。
一天,家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巨响———原来大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9308.html
[
1
] [
2
]
[3]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不在怨恨父母丈夫
完美父母也容易导致孩子...
孩子没有动力做事情
父母彼此责备孩子不会与...
父母的过多干预会变成孩...
孩子有问题主要是父母有...
受伤的女人和男人
矛盾固执的父子关系
热点心理治疗
不在怨恨父母丈夫
推荐心理治疗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