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家庭治疗
>>
受伤的女人和男人 (6)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ellip;”
男的别过脸没做声,但表情明显在说:“你这么有本领,就自己有本领去!
不知何故,女人愈能干,男人便愈消极;也不知是否因为男人愈来愈消极,才造成女人愈来愈能干?这种不平衡的夫妇形势,不知制造了多少痴男怨女。
夫妇关系一旦成为互比强弱的战场,就只有怨恨,再也没有相处之道可言。
期待对方爱护
他们已经十多年没有行房。
女的说:“我绝对不介意!
只是她铁硬的脸上,隐现着一股不被爱惜的苦涩,眼泪不停地涌出。
男的眼睛望着地上。
我问他:“你有多久没有看她的脸?”
他苦笑:“很久很久了。”
我提议说:“试试看她,看看那是一张怎样的脸。”
他勉强地转头望她,说:“一张十分不开心的脸。”
我又问:“你愿意为她做些减轻她痛苦的事吗?”
他犹豫了好久,终于站起来,把妻子拥在怀中。本来怨气冲天的一个大女人,渐渐地像绵羊一样靠在丈夫身上。
起初,我还以为,他们斗得那么你死我活,其婚姻已经无可救药;却原来两个口硬的人,骨子里仍是期待着对方的爱护。
婚姻是需要成长的,千万别以五十年不变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因为长不大的婚姻,将会成为你的诅咒。
婚姻是你们的第一个孩子,请仔细观察你是否忽视了它的成长。
进食障碍
这少女瘦得皮包骨。
她说:“你们看我的模样,就知道我有问题,但是我当初不知道这是一种病,只知道工作压力很大,自己又缺乏社交活动,不知不觉地就把情绪发泄在食物上。”
填不满的洞
少女继续说道:“最初是因为忙着工作,不吃午餐,晚饭时又吃得过饱,早上醒来更加不用早餐,渐渐地一天三餐都集中在晚饭上,吃饱了也不离席,白天滴水不沾,晚上却大喝特喝,把家中的水都喝干了,就喝自来水,喝到呕吐为止。”
她说:“我什么压力都能承受,只要晚上吃一大顿。一直吃,一直吃,心中有一种空虚,像一个洞,怎么也填不满……”
这少女患的是进食障碍,已经患了10年。
进食障碍的范围,一般是包括厌食或暴食,而且往往会由厌食变成暴食,又由暴食变回厌食。病者以15~25岁的少女为多,死亡率达20%,患者同时情绪低落,有自杀倾向。
另一位女病人说:“我自小就很爱我的爸妈,我有3个兄弟,妈妈把食物分给我们,我却总是不敢多取,要留一份给妈妈。有时做梦被人追杀,在梦中也觉得自己要以保护家人为主,但是我入院留医时,曾经这样想,如果我妈就睡在邻床,我要选择救她一命重要,还是自己瘦一磅重要,我会选择自己多瘦一磅……”
病人大集会
这是一个60人的集会,大部分是患进食障碍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大家分享彼此的经验及苦恼。
这是一个奇怪的心理病,很多人归罪于我们这个爱瘦不爱肥的社会大文化。“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其实,审美观念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有很大的因素,是心理上的不平衡。
病人很多都是甚有天分,也是完美主义者,工作能力高,但是缺乏自信心、缺少朋友,困扰在一份挫败感中,不自觉地就借食物消愁,食物成了他们的心魔。
一位父亲说,他起初知道女儿发病时,以为叫她进食就可能解决问题,结果为了食物,与女儿纠缠得天翻地覆。
他说:“作为父母,最可怕的地方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病症,甚至不知是病,结果愈慌愈乱。”
成立支持小组
这对父母极力在香港推行一个进食障碍的支持小组,协助别的父母在面临同样情况时,知道如何面对。
我被邀参加这个会议,听着病人及家人陈述他们每个不同的故事,只觉得比书本上的描写及专家的报道更为有力动人。
食物本是最容易满足人心的一项发现,没想对于患进食障碍的人,进食如同打仗,粮食竟成为作贱自己身体的工具。
但是这并非一种“饮食病”,而是一种“家庭病”,因为不单病者苦恼,家人一样苦恼。话题尽是放在食物上去,骨子里却是充满着爱与恨,控制与反控制。
控制与反控制
一位母亲作了一个很切实的自我反省,她说:“我的儿子本来很听话,但是我们一家三代,给他的压力很大。他觉得做别的事情不成功,起码可以用减肥成功来回报家人。”
“我起初见他消瘦时,还让他教我减肥之道,后来知道他发生问题,苦苦要求他吃一只鸡蛋,也要花上三天时间。
“也许我把儿子看得太紧,没有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他说我是一盏大灯,老是照向他。但是对我来说,爱心是食物,他拒绝食物,就像拒绝了我的爱……”
有学派认为这是一种“成长病”,青年人要在父母及社会中找到自己的适当空间,实在不容易。如果缺乏一种自我成功的感觉,有时真的会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为束缚,拿不起,放不下。不能面对人际关系的矛盾,只有关起门来秘密地与自己的身体作对,食物才能成为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
因此,心病还须心药医。一位女病人说:心中的那一股空虚、那一个洞,只有不断地用食物,或别的东西塞进去能感到踏实,但往往是愈塞愈空洞。
面对成长的困难,只有直接面对自己与家人及人际间的不如意,才是走出心魔的第一步。
婚姻物语:哭泣的男孩
这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被疑患上抑郁症,不时哭泣,甚至好端端上课时,也会突然哭得死去活来,一发不可收拾。
主诊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却说,小楠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父母的关系上。他的爸爸与另一女人同居,一周只回家一两天探望小楠兄妹二人。明显地,父亲只要孩子不要妻子。妻子天天嚷着要离婚,但转眼就是五年,一切都没有改变。
大人暧昧的关系、愤恨、绝望等,小楠全都承受下来,成为一个哭泣的孩子。
马医生说,他见了小楠四次,觉得他已经开朗起来,只是父母间的问题如果继续如此不明确,孩子很快就会打回原形。因此,马医生要求小楠父母一起接受家庭治疗。
没精打采的小楠
约见那天,不见父亲,只有母亲照旧带着小楠前来。落寞的妈妈,带着落寞的儿子。
我们商量了好久,不知道是否要见他们母子二人。见的话,没有父亲在场,一不小心就会把儿子补上父亲的位置。只是他们来了老半天,不见的话,又好像有点不近人情。
结果我们决定,由辅导员见小楠,向他解释问题不在他身上,这次会面是特别为他父母而设的,让他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并且给他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没想到小楠随辅导员入室后,没精打采,一面腼腆,头低垂在胸口,问一句答一句。辅导员问起他的父母,他就以牛一般的低音说:“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迟些才回答?”
辅导员没有办法,唯有不停地鼓励他说话。我在单面玻璃镜后传话给她说:“这孩子不想谈父母的事,不要逼他;不如暂时转换话题,让他放松一下。”
又一次被抛弃
于是辅导员向他介绍玻璃镜后观察他们谈话的人,并告诉他:“马医生也在后面。”
小楠听到马医生的名字,突然有了强烈反应,频说:“假的,假的!
不知道他是指马医生不会在后面观察,还是另有所指。马医生向我们解释,他本来告诉小楠,自己将会调职他往,所以要把这个个案转给别人处理,并且一早已向小楠母子告别。没想到他的调职安排暂时被搁置。小楠在会客室时见到马医生,以为他先前说要离去是找借口,故意骗他的。
一个父亲离家而去的孩子,对于“被抛弃”的感觉特别敏锐,马医生的离职,对他来说,是另一次被他所信赖的人抛弃。怪不得他听到马医生的名字,立即产生一股愤怒。
辅导员很明白这小男孩的心事,对他说:“马医生真的在镜后,不信的话,可以走到镜前敲一下,他就会回答你。”
小楠说:“他说过要走的!
辅导员:“他没有走。如果你觉得他说谎骗你,你就大声要他出来向你解释。”男孩不语,眼睛向镜子方向扫过,转过身来,一面委屈之情,无奈中却带着一份期待。
辅导员鼓励他说:“这是一面魔镜,你只要去敲敲,马医生就会出来。”
小楠说:“那怎会是魔镜!
但是他却不期然地向镜子走去,独个儿站在镜前良久。我们在镜后,看着他的面部表情,由于近距离而变成一个大特写:毫无表情的面孔,黑黑实实,剪上平头装,应该是个活泼健康的男孩,只是一双圆眼睛充满哀愁。我们都被他那一股哀愁感染,一镜之隔,镜后的成人与镜前的孩子一样无助,凝结在同一空间里。
孩子的悲哀
孩子的悲哀,成年人往往很难察觉。
成人给予孩子的失望,孩子往往要无声吞下。
在这一刻,我们镜后的一群儿童专家与顾问,都深深地被笼罩在一个孩子的彷徨中。
小楠瞪着镜子动也不动,弯起一只食指,等了老半天,才轻轻地弹了玻璃镜一下,轻得站在他后面的辅导员全不发觉,于是她继续说:“你敲吧!马医生正在等你叫他出来。”
小楠轻声说:“敲过了!
辅导员说:“你要敲得响一点,因为大人往往是聋的,听不到小孩子的声音。”
小楠又再提起手指,迟疑了一会儿,终于用力敲下去。马医生立即回应,走入邻室。小楠没有转身,眼睛从镜中望见他身后的马医生,面孔立即明亮起来。
马医生期期艾艾,解释自己仍然留职的原因,结论是:大人与小孩子一样,往往身不由己。
从父母死结中拉出来
小楠不再计较,自然地坐到马医生身旁。忧郁的小男孩,一下子就活泼起来。然后两个一大一小的男士,完全不用眼神交流,却能说到天南地北,十分感人。
我们也舒了口气,为孩子高兴。
马医生却愁眉苦脸,他知道孩子对他有好感,把他当是父亲,但他终有离去的时候,小楠对他愈依附,就将会愈失望。
这也是一个儿童治疗师的悲哀,因为无论你多么成功地化解了一个孩子的苦恼,如果没有父母参与,孩子的苦恼一样挥不去。马医生的成功,只会替小楠带来多一次失望。除非他可以把他的教子心得成功地传授给小楠爸爸,让真正的父亲取回他在儿子心中的位置。
讲座这个案时,我取笑马医生说:“如果你想脱身,就得赶快把小楠的父亲找来!
婚姻失败的夫妇,其实一样可以成功地当父母,只是他们被困在彼此的怨恨中,不但没有尽父母的责任,反而往往由孩子去保护他们。
小楠拉着母亲的手离开诊所,他说:“妈妈很少出门,我怕她摸不清哪个车站下车,一定要陪她来!
这是一个忠于家庭的乖孩子,他的哭泣,也是母亲的哭泣。马医生不知要费多少气力才可以把小楠从父母的死结中拉出来,让小楠与父亲建立一个健康的父子关系。
而玻璃镜前那无所适从的小孩面孔,那逼人的大特写,是所有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的一个写照。
婚姻物语:婆媳之争
这个青年人面色苍白,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他的父亲在旁苦苦哀求,问他为什么不肯上学。
他却是毫不动容,只说:“家里有办不完的事,暂时不能上学。”
父亲被儿子弄得毫无办法,只好对他千依百顺。他问:“如果我跪在地上向你下拜,你肯不肯去上学?”
表面看来,这父亲毫无杀伤力,任得儿子摆布。后来才知道,父亲本来管教甚严,直到儿子患了强迫症,不停地清洁房子。怕孩子出事,他才作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不敢再向孩子提出要求。
原来青年人所指家中办不完的事,就是洗涤不完的一衣一物,尤其是那积满油烟的厨房。他一手拿着强力洗洁精,一手拿着钢线刷子,但是无论怎么洗,怎么擦,总是清除不了家中的污积。
碰上这种问题,一般治疗师都会引用行为治疗法,让父母一步步地以赏罚分明的办法纠正儿子的行为。
问题是,当一个青年人不肯听话时,任何人都是无计可施的,尤其是一个患上强迫症的青年,更是“一筹莫展”。
父母的掌上明珠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而言,强迫症是一种控制病。以不断重复的动作,将无可改变的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9308.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6]
[
7
] [
8
] [
9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不在怨恨父母丈夫
完美父母也容易导致孩子...
孩子没有动力做事情
父母彼此责备孩子不会与...
父母的过多干预会变成孩...
孩子有问题主要是父母有...
受伤的女人和男人
矛盾固执的父子关系
热点心理治疗
不在怨恨父母丈夫
推荐心理治疗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