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女孩参加夏令营时,面对眼前的鸡蛋,却不知如何下口,问她为什么不吃鸡蛋,她说:“这个鸡蛋和我家鸡蛋长得不一样,我家的鸡蛋软软嫩嫩的很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在家里都是大人把鸡蛋剥好放在她的面前,她从来没有看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我们的孩子已经变得如此无能,我们的教育已经如此的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代英主李世民,18岁举义兵,29岁登基,由一个贵族公子一跃成为“一代贤君”,这其中除了历史形势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他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刻苦磨炼自己。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认为他是个傻子,其实在刘禅小时候,诸葛亮曾夸赞过他聪明,可为什么后来他变“傻”了呢?因为刘备在世时没有让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里接受锻炼。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少年时代即求学东北、天津,后又辗转日本,他没自理、自强的能力行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6岁就漂洋过海,去法国勤工俭学,他没有自立、自理的能力行吗?
2003年秋季开学,南京大学出了个新闻人物。她母亲是个县委宣传部长。这位高级知识分子母亲给孩子带去两个“高级保姆”,因为嫌学校饭菜不好,让保姆每顿去给女儿上餐馆订餐,晚上她还亲自去女儿宿舍哄女儿睡觉,连宿舍管理员都看不过去了:“我们这是大学生宿舍,又不是幼儿园。”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给女儿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由于她平时娇气惯了,与同寝室的人格格不入,上大学后一直郁郁寡欢,精神不振。可以想象,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这个女孩子将会遇到多少困难!当她与别人格格不入时,当她因为无能而被人看不起时,当她处处碰壁时,她在心里怨恨的不是别人,正是对她万般宠爱的母亲啊!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四章 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历程(5)
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关于如何培养,这里提几点建议:
1.鼓励和分配孩子做家务活
现在的大部分独生子女存在自私、任性、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不懂礼貌等问题。可以在平时多给孩子讲解“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理,让他们明白“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在深层次上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改掉乱花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娇气任性的毛病。
2.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般情况下,吃饭、穿衣服、做作业等都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该让孩子锻炼的时候就让孩子去做。某件事确有困难家长也只能教他做,而不应该替他做。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父母要让孩子有“独立做事”的观念和意识,让孩子具有独立办事的能力。
3.让孩子吃点苦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成功人士都是经过一番艰难挫折才有大作为、大成就的。少年时期一切都来得及塑造,也有机会去塑造,贫穷困苦虽然不是我们的追求,但它确实能磨炼青少年的意志,让他们奋发图强,去勇敢开创未来,迎接挑战。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就会不思进取,也不会有所成就。所以家长应适当找些苦给孩子吃,避免他们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的磨炼下,增长坚强的意志和实干的本领。
小贴士:
下面有一个大致的列表,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给孩子分配相应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自立、自理的能力。
★2~3岁半:
自己洗手,脱袜子,开、关灯,自己上厕所,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往杯子里倒水,收拾自己的玩具,递拿一些较小的物品。
★3岁半~5岁:
学会自己洗脸、刷牙和梳头,能穿、脱不太复杂的衣服和鞋,能帮父母接电话和转达一些简单的话,会用小扫帚扫地,用小抹布擦桌子,饭前帮助摆碗筷,饭后会收拾筷子,能用剪刀剪不复杂的图形,会上公厕。
★5~6岁半:
会自己换衣服、叠衣服,能打开简单的商品包装,拧开饮料瓶的盖子,能用筷子夹起较小的食物,独立去购买小件物品,能步行一公里左右,会收拾桌子,能去取报纸和牛奶。
★6岁半~8岁半:
能自己洗澡,换下的衣服不随便乱扔,能放到一定的地方,能自己打扫房间,熟练地使用电话与人交流,能识别“危险”、“禁止横穿马路”等标志并遵守执行,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会给小伙伴和老师写贺卡,会写留言,能使用锤子和螺丝刀。
★8岁半~10岁半:
能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会自己剪指甲,会自己开、关电视、CD机、VCD和录音机等电器,知道积累零用钱买一些自己需要的小东西,能自己乘公共汽车上、下学,能帮大人倒垃圾、择菜等,在大人的指导下独自去附近陌生的地方购物。
★10岁半以上:
能洗衣服、钉纽扣,根据场合、时间选择穿什么衣服,能用刀子削水果皮,会煮牛奶、鸡蛋,做简单的饭菜。能制订郊游计划,可以骑自行车到较远的地方。对于陌生的地方,可以通过查地图、问路和乘坐交通工具独自到达。
★12岁以上:
成人做的事情孩子差不多都有能力去做,可以吩咐他去洗澡、擦地、收拾自己的房间和自我卫生管理等。
对于这些家务,家长必须“狠”下心让孩子去做,只有让孩子切实提高自理能力,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妈妈。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五章 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1)
一、了解孩子大脑的发展过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是个功能庞大、结构复杂的机器,一般人只开发了其大脑的10%左右,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也仅仅开发了12%。可见,大脑尚待开发的空间是无穷无尽的。人的学习能力有50%都是在生命的前四年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开发孩子智力的早期工作,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教育只有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去进行,针对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去开发,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脑的发展过程:
(1)爬行动物脑:即小脑,它主管肢体平衡,协调四肢动作,始于胎儿初期,所以孩子都要经过爬行期。爬,可以提高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2)哺乳动物脑:即右脑,始于胎儿初期,它融集了自然界及宇宙的所有信息,人的潜能都集中在右脑,也称潜意识脑,所以人们开始重视右脑的开发。
(3)意识脑:即左脑,始于6岁,使用于7周岁以上。
了解了大脑形成的三个阶段,有助于我们在教育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开发孩子的右脑
对孩子右脑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开发右脑可以提高人的情商,右脑发达者,情绪稳定,乐于助人,有积极的情感。
另外,右脑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右脑的巨大作用。
左脑在记忆时靠的是语言,右脑靠的是图像。左脑记忆用的是逻辑方法,要花费一定时间,也称“直线处理记忆”;而右脑则完全不同,右脑可以一眼就把对象作为图像保留在脑海中,记忆几乎不花费时间,所以右脑记忆也称“平行处理记忆”。
左脑采用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累积式工作方式,它追求记忆和理解,通过一点点的理解来学习;而右脑则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并列式工作方式,不追求理解和记忆,只要把大量的知识机械地装到脑子里就可以了。
右脑发达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资料,拥有照相机般的记忆能力。右脑的开发对人很重要,对一般专门领域的人尤其不可缺少。
优秀的国棋手在下棋时,不仅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同时也能把整个棋局记下来。下棋之后,他们立刻就能把刚才的棋局重新摆出来。小提琴家在舞台上边演奏边看乐谱,瞬间一瞥就能记住几个小节或十几个音符。无论是棋手还是小提琴手,运用的都是右脑的平行处理记忆能力。如果你记单词时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记,那么左脑的直线处理记忆就会配合这种低速的节奏去工作,可能一天背下来几个单词都困难。但是,如果用右脑工作,一天背下来200个、300个单词也不是什么难事。在学习时有效地利用右脑的平衡处理记忆,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右脑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呢?
1.体育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所以要引导孩子多运动。还因为人脑的工作方式,右脑指挥左肢,左脑指挥右肢,所以为了锻炼右脑,必须加强左侧肢体的运动。让孩子用左手、左脚、左耳来干活。比如用左手拿筷子,用左脚跳跃,用左耳戴耳机听故事、听音乐,经常做向右摆头的动作等。
2.做游戏
一些游戏,如想象游戏、猜图游戏等有利于右脑的开发,所以要让孩子多做游戏,尤其是想象力强的游戏。
3.学习音乐
人的音乐中心位于右脑,所以要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根据孩子年龄与爱好,引导他们亲近音乐,对于婴幼儿期的孩子,可以让他多听自然界的鸟鸣声、流水声;三四岁之后,可以教孩子弹唱,既培养了特长,又开发了右脑,还锻炼了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4.数星星、看云朵
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利用大自然开发右脑的好办法。白天,可以让孩子看天上的云朵,激发他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天使等;晚上,可以和孩子一块看星星,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月亮、星星的故事。
5.变化环境
新的经历和体验对右脑功能的激发极为有效,所以要经常变化孩子的环境,比如改变卧室的颜色和布置,上幼儿园时改变路线,让孩子多结交陌生的小朋友等。
6.多画画
画画是一种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对右脑的刺激也是全方位的。
7.学习外语
经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同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当孩子学习一种语言时仅需左脑,但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右脑,右脑锻炼的机会就多了。
8.经常梳头
梳头,用手或梳子多梳孩子右侧头发,就会强化右侧头皮的刺激,不但可以加快头皮血液循环,还有利于头发生长。这是一个开发右脑的小窍门。
9.带孩子购物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所需物品,教孩子如何挑选水果或其他食品,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有助于右脑的开发。
开发孩子右脑,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完善。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做好右脑开发工作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三、了解人脑的智力构成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提出多元智力论,可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