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确定了是哪种症结之后,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出科学的解决之道。下面几招供您参考:
(1)首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行为,它会让一个人被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钱,家里的东西。
(2)给他合理数目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告诉他需要什么东西可以说出来,并和孩子讨论哪些愿望是可以马上实现的,哪些不行,告诉他原因。
(3)平时多关爱孩子、注意孩子。当父母的要做的不仅是让孩子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关注他心灵的成长,这点我觉得我无需赘言了。
(4)引导孩子交好朋友,给孩子建立一个免于偷窃的环境。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到有节制地生活,避免大手大脚地花钱。
3.教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包庇孩子,而是教导他如何面对后果。让孩子归还偷拿物品,有必要时让他当面道歉,以培养他的羞耻心。警告他下次再犯会有什么后果。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惩罚他,取消他的某些权益,比如刷一个星期碗或取消一个星期的动画片等,都可有效地对孩子起到惩戒的作用。
总之,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既不能反应过激也不能掉以轻心,把孩子偷东西看做是借东西与把孩子贬斥为贼的做法同样有害。对孩子的行为视而不见和夸大其词都是不可取的。另外,世上也没有一种育儿方式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打造合格的孩子。
五、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不太好,也就中等水平,为了督促他上进,我向他许下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每科成绩达到80分以上,寒假就带他到香港去旅游。
那天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下班一回到家,儿子就兴高采烈地跑过来:“爸爸,你看!”
我接过一看,原来是成绩单,每科都是80分以上,还有90多分的,尤其是他一贯的瘸腿科——语文竟然考了89,真让我大大意外。正想表扬他,我仔细一看,那个“8”怎么那么奇怪,弧度那么生硬,在一张纸上,唯独这个“8”长得奇怪,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但我没有马上发作,照例表扬了儿子。
晚上我给老师打电话核对了一下成绩,别的均属实,但语文考了59分,很显然,儿子把59改成了89。我既惊愕又生气,随即不知怎么做才合适。不可否认,孩子确实尽最大努力学习了,进步很大,我戳穿他不给他奖励,他肯定下学期就会泄气;但如果我不戳穿他、教训他,他养成撒谎的习惯可怎么办啊?我急于得到帮助。
专家解析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挽回面子,有时为了不伤害他人,会说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言。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竟也学会了欺骗,撒谎说作业做了,或修改成绩单等等,让我们气愤而不知所措,不知怎样管教孩子走上正途。
一些机敏、活泼的孩子经常把谎话编得天衣无缝,让老师和家长都信以为真。如果缺少家校沟通,他们的撒谎行为甚至很难被发现。好好的孩子,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撒谎呢?
1.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他们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分不清想象和真实,游走在期待和现实之间无法划清二者界限,容易把想象的事当成真实的事。例如他可能会对伙伴们说:“我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实际上,孩子的意思是:“我希望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爸爸、妈妈,老师让我当班长。”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我要是当了班长,妈妈会多骄傲啊。”更常听到“我爸爸是大力水手,一脚能把房子踢塌,连警察都不是他的对手”之类的谎言,他们的夸张、吹牛充满了童趣。
2.家长太过严厉
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分数看得非常重要,必须要孩子考到前几名,否则就“家法”伺候。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情感生疏缺少沟通,面对把分数视为命根的家长,孩子不撒谎也很难。这时撒谎成了孩子的护身符,成了避免挨打、挨批而无奈做出的选择,时间长了,撒谎就成了一种习惯。
另外,还有一类平时的乖孩子,也会撒谎,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很大,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也会撒谎,以此来保持自己在家长心中“乖孩子”的良好形象。
3.为了某种心理需要
像事例中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带他去香港旅游而撒谎一样,许多孩子为证实自己的能力或为了获得某种权益,会蓄意说谎,比如:“老师今天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了”、“我小测验考了第一名”等等。
4.为了中伤他人
一些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得罪了他,而制造一些谣言来中伤他人,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间。这类谎言不易识破,而且对他人有伤害力、破坏力,性质较严重,必须及时制止。
孩子撒谎的原因多种多样,那么怎样做到对症下药,纠正孩子说谎呢?
专家支招
(1)对于第一种认知力不成熟的孩子,父母不必担心。当你不关注这件事时,孩子就失去了杜撰的乐趣。他们还小,以至于不明白撒谎的含义,也意识不到撒谎是不道德的。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要把他们的吹牛夸张上升到品质道德的层面上,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性撒谎,只要不影响孩子的主流发展,家长不必忧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2)对于第二种情况,家长必须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否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与惩罚是否不近人情。考虑一下是否应该给孩子“松绑”,给孩子减减负,减减压,毕竟你的希望不是培养出有道德品质问题的高分孩子。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二章 小学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6)
有时候孩子撒谎是因为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他们认为撒谎比失败更值。这时家长要看看自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和错误的,是否能够接受不完美。
(3)如果孩子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经常对你说“妈妈,老师今天念我的作文了”之类的话时,你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你可以说“我不认为事实是这样的”或“是吗,原来老师又念你作文了啊!”然后置之不理,采取冷处理。事后再给孩子讲撒谎的害处,孩子会听你的。
像例子中的孩子,撒谎是为得到益处,让爸爸履行承诺去香港,就像那位爸爸说的,不带他去吧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带他去吧就等于助长了撒谎这个坏习惯,怎么办呢?我建议这位家长直接揭穿孩子的谎言,然后告诉他,如果他没有撒谎,看在他各科都有很大进步的分上也许会带他去香港的,但他撒了谎就必须惩罚他,去香港改为去厦门旅游,总之让他明白撒谎不仅仅于事无补,而且会雪上加霜。
(4)如果孩子说谎是为了中伤他人,家长就必须坚决地表明立场,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教育,让孩子明白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5)尤为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好诚实的榜样,比如有人找你,你让孩子接电话告诉对方你不在等等。注意,你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
(6)把唠叨变成行动。对于孩子的撒谎,有的家长唠唠叨叨,穷追不舍,其实,我们倒不如把唠叨化为行动,不要和他争论,也不恳求他坦白,只需告诉他,你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及你要采取的办法。比如你知道孩子谎称作业做完了时,你可以严肃地说:“我知道你没有完成,你今天必须完成它!”或者你也可以惩罚他多做一遍,让他知道撒谎的后果。这比你气愤地指责他更让他冷静,也更能解决问题。
六、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我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级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却很少见她和同学一起玩。她一直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可能因为她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吧,所以她学习非常努力,也只有在拿到一百分时才显得活跃一些。可我知道她是需要友谊的。她曾经也有过一个好朋友——小霞,她们非常好,她也经常带她到家里玩,有什么好东西总让我给她带两份,一份给小霞。总之,她对她好得无可挑剔,可后来,她们却闹崩了,小霞说她对她太好,让她承受不住。女儿也说交朋友太累了,从此,女儿就更加沉默了。
我知道现代社会有个重要名词——情商,我的女儿只会学习,不会交朋友,是为什么,是不是情商太低?那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这位家长说得非常对,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确实非常重要,是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能因此就说孩子情商低,孩子不会交朋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的性格文静、内向。他们不会像外向的孩子一样爱热闹、爱玩、爱说话,羞于交往。
(2)不会玩。孩子在玩方面缺少新意,在玩时也不能占主动,也玩不好,体验不到共同玩耍的乐趣,因此缺少玩伴。
(3)不善于合作。有的孩子天生不会说好话,总爱与别人对着干,而且他们自尊心比较强,在与同伴出现分歧时,固执己见,不能用宽容、灵活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4)自卑。有一些孩子胆小自卑,他们往往不愿主动与人交朋友或加入某个团体,因为他们怕遭拒绝,受挫折。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为了将来的前途,孩子必须学会交朋友。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把人生分为几个支点的话,亲情、爱情、友谊、事业等方面为一个人的四个重要支点,任何一个支点都是十分重要的。恩格斯与马克思交朋友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海泉和羽凡组合红透了大半个中国。朋友在你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怎么才能让孩子交到好朋友呢?
专家支招
1.告诉孩子交友三原则
第一原则就是交友要多样化。
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将来我们会与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学校里的人也各不相同,学校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孩子学会了在学校与各色人等和谐共处,能与任何性格的人打交道,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再说不同的朋友可以满足一个不同的需求。有的可以给你出主意,有的可以在学习上帮助你,有的能和你玩。所以,我们的朋友必须广泛而多样化。
第二个原则是交友要宽容。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在家说一不二,只注重自我感受,在看人时,也总是挑剔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在谈起朋友时,总是吹毛求疵,这不好,那不好,这是现代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会乐于和别人交朋友,在与别人的共处中才会快乐。
第三个原则是交友要有独立见解。
孩子处于模仿的年龄,很容易受别人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是为什么家长总是让孩子找学习好的孩子交朋友的原因。但我们不能一味干扰孩子对朋友的选择,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些不正确的事,即使朋友们都干了,你也不一定要去跟着干。
2.鼓励孩子交朋友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块总是想着法变着法玩,会耽误学习,所以限制孩子交朋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