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允许孩子交异性朋友
许多父母对孩子有异性朋友都特别敏感,连孩子接个电话,父母都会盘问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如果是异性同学,父母就会高度紧张起来。他们认为男女生交往多了会出问题,其实这是种普遍的偏见和误解。
诚然,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交往需要父母引导,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此而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实践证明,那些与异性相处好的人,更容易自信、大方,在婚姻问题上也显得更主动,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为幸福。如果孩子在人生过程中缺少与异性相处的经验,在长大后,恋爱婚姻都容易出问题,概括讲,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二章 小学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7)
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恰当地与异性交往。合格健康的孩子,是应该有男性朋友,也有女性朋友的。世界本来就是由男与女共同组成的,男女交往可以互补性别带来的性格上的不足,只要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不是一对一的,就无需过虑。
4.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做客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很懂孩子,她会在每月定期约孩子的朋友到家里玩,也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里作客。每次家里来了小朋友,她都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拿出水果和点心,让他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说话聊天分享小秘密,结果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过得非常快乐,心情好,学习更不在话下了。不要因为孩子们弄脏了地板而不快,因为你友好善意地对待他们,他们不仅会喜欢你,也会善待你的孩子。
总之,对孩子交朋友要采取鼓励的态度。有时,一个好朋友会影响人的一生,成就人的一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利于孩子全面发展。还有一些孩子会因为交友的问题而苦恼,父母要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沟通讨论,给他们出出主意,亲子关系会和谐得多,孩子的交往也会快乐得多。
七、孩子依赖性强怎么办
我女儿上六年级了,可还是什么都不会做。上学前一天晚上我得帮忙把她的书包装好,早晨一起来还等着我给她穿衣服,有时她不爱吃饭,还得我喂她吃。晚上学习时也是,一会妈妈这,一会妈妈那,比如“妈妈我本子找不到了”、“妈妈,我这道题不会,你给家教打个电话吧!”
以前,我想多帮女儿干点事,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确实,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次又考了全班第一,这也是我的骄傲,可女儿处处依赖的性格也确实成了问题,外套得我给脱,脚得我给洗,牙膏得我给挤……有时,我想让她自己干,我刚一说,她立刻就反驳过来:“妈妈,我又给你考了全班第一,作为奖励,你也应该给我洗脚吧?”说完还又添上一句,“谁让你是当妈的呢?你以为当别人的妈那么容易呀?”
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女儿现在伶牙俐齿得很,处处跟我顶,我都说不过她。女儿今天这样,也都是我惯的,我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女儿成长很不利,可我该怎么做呢?
专家解析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建造的水晶宫,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能力不足,甘愿处于从属地位。缺少独立生活的勇气与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帮助,性格优柔寡断,难做决定。在学校,他们表现为听老师话,对老师的要求奉为圣旨,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处处让父母包办,处处让父母代劳,动手、动脑能力极差。
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长期下去可能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如恐惧症、焦虑症等。
孩子依赖的性格,绝大多数都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对于依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过度保护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关照得“无微不至”,像个保姆一样包办,代替了一切,即使孩子提出干点家务,他们也会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干不干活没关系。长期溺爱下去,孩子不仅变得无能,而且还冷酷无情、缺少爱心。
据报道,有一个二年级的女孩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然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她从没有看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平时都是大人剥好了送到她面前的。问问孩子们鸡蛋从哪里来的,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家长的过度保护,带来了如此无能的孩子。
2.过度专制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过于专制,从不让孩子思考、选择。为了方便快捷,他们不是教孩子学习如何办事,如何思考,他们认为这太费时费力,不如自己去代办更轻松愉快。他们长期替孩子办事,做决定,而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行动、独立思考、增长知识、增加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的性格。
3.享受被需要的幸福
有些家长对孩子把自己的依赖当成一种享受,认为孩子依赖自己是因为孩子爱自己,离不开自己。他们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时,体验到了巨大的幸福感。在这里不仅是孩子依赖父母那么简单了,父母对孩子的需要也是一种依赖。
亲爱的父母亲们,请反思一下,你是否有上述三种情形?但请别忘了,孩子总有一天必须离巢高飞,必然要走向社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如果让孩子一直躲在你的羽翼之下,他们如何高飞而不至于跌落?
实践证明,许多中小学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到了大学之后却不能很好地生活学习,甚至发生了许多让人痛心的事情。长大之后他们不能很好地步入社会,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啃老族”,他们怕事、畏缩,宁愿在家享受母亲的照顾,宁愿吃爸爸的工资,也不敢步入社会。他们虽已成年,但仍待业在家,他们惧怕外面的世界,不能独立认真地完成一件事,更别提对工作负责了,所以只能做“啃老”一族。
在电影《狮子与我》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妇,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对它照顾得无微不至,小狮子一天天长大。有一天,他们突然想到小狮子不可能永远住在他家里,它总有一天要走向森林,它必须学会生存、学会觅食。于是这对夫妇含泪把小狮子放回森林,每天暗中跟踪观察,可是小狮子由于没有经过母狮训练,独立生存非常困难,它因为不懂觅食而瘦骨嶙峋。
父母们,请学会放手吧!如果你永远牵着他的小手,他就永远学不会奔跑与跳跃。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是健全而快乐的,就从现在做起,利用下面的办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二章 小学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8)
专家支招
1.教导孩子独立做事
懒惰,是人的本性。当有人愿意为我们服务与代劳时,谁还会费心思自己去努力?事事有人代劳的孩子,要转变成自己去动手、独立做事的孩子,这是很难过渡的,需要家长耐心而坚定的教导。家长必须对孩子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逐步地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可以让他们先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等。当他们能够做到时,不妨再让他们学干一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刷碗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感恩意识,体会父母的艰辛。
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多问问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决定。
2.多肯定,少打击
当孩子独立地去做一件事时,即使事情不大,即使做得不好,也不妨鼓励一下他做事的动机和勇气。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张与看法时,要多肯定、少打击。对他们合理的想法与主张要给予肯定与支持,并鼓励他们去实施,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会一天天强起来。
3.鼓励孩子交独立性强的朋友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独立性强的同学做朋友,耳闻目睹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提高独立地处理事情和问题的能力,激发自我,提高独立意识和进取心,从而形成独立的人格。
4.循序渐进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孩子的坏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想要一两次就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长时间的耐心与努力,按一定步骤或计划逐步形成。过度的变化会带来孩子的抗拒,还会破坏亲子感情。所以父母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逐步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5.坚定立场,坚持原则
由于习惯了被宠溺,一旦有所改变,肯定会反抗,希望重现以前“颐指气使”的美好时光。这时,你一定要坚定立场,坚守原则,不要屈服于孩子的无理取闹。有必要时可以制定一些惩罚条例,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哭闹是无济于事的。
父母们,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做那只无能的小狮子,就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觅食,学做兽中之王吧!
八、孩子患了厌学症怎么办
我最近一直很苦恼,不知道儿子最近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神情,学习时也瞌睡不断,应付了事。写起作业来拖拖拉拉,一支笔也能拿在手里看上半天。你一批评他,他就说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老师也向我反映,他这学期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交得迟,即使交上也会错一多半。我的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厌学症?我该怎么办?我急于得到您的帮助。
专家解析
孩子不愿意学习,这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个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都出现过不愿学习的情绪。什么是厌学症呢?
厌学症指的是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情绪、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及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不愿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学习消极被动,思维缓慢;学习效率低,知识脱节无系统;考试及作业错误率提高,学习成绩较差。严重者,还可能有逃学、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据一次调查显示:“喜欢学习”的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7%,而高中生仅为4.3%。可见厌学是在学生中间广泛存在的现象。
长期的厌学,会使学生成绩下降,还会带来逃学、吸烟、沉溺网络等品行障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厌学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客观原因
从客观原因说,与我国国情有关。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足,升学压力极大。大多数学校施行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材内容陈旧单调,教学方式死板机械,以应试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延长学生学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