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天使刘亦菲在妈妈的鼓励和爱的阳光下,像鲜花一样开放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这其中固然有她自身的因素,但中国有千千万万像亦菲一样漂亮的孩子,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缺少鼓励和欣赏,他们缺少自信的源泉,缺少成功的动力。
《阳光女孩》的小作者张茗才16岁,她的妈妈也是一位善用鼓励去欣赏孩子的好妈妈。
张茗7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镜子的美丽》,诗写得并不算好,而且许多字都是用拼音代替的,可她的妈妈看了后认为女儿很了不起,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女儿成了小诗人了,我要把它珍藏起来!”
妈妈的鼓励,更加激发了她写作的欲望,也让她信心倍增,每当孩子写出了新诗,妈妈不论多忙,都赶快放下手里的活去当女儿的第一读者和评论者。妈妈的欣赏极大地激发了女儿的潜能,树立了女儿的信心,从而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年诗人和作家。她经常对女儿说的话是:“孩子,妈妈是你永远的读者。”张茗也曾说过:“妈妈的欣赏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用真心去赞扬他、欣赏他,父母欣赏的眼神就像阳光,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到蓬勃的力量;父母欣赏的话语就像源泉,让他们永永远远拥有自信的动力。
如果你想让孩子自信,想让孩子成功,就从现在做起——去欣赏孩子!
二、心灵成长需要尊重
时代在进步,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许许多多的父母盼子成才心切,对孩子过分关注,动辄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实现其未竟的梦想。
在《少年儿童研究》上曾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她是一个售货员,但她从小梦想着当一名作家、警察或新闻记者。当她下岗后,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自从有了儿子,我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为此,我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但必须把学习搞好,我给儿子报了奥校升级培训班、智力开发培训班、小学生作文跳级班、英语口语训练班。刚下岗的时候,我还忙着找工作,后来工作也不找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育儿子上面,只要儿子考上大学,就算大功告成。
可是,我的做法却让儿子很不高兴,他总说自己太累,经常赖着不去学习,当时我想,小孩懂得什么叫累?都是报纸上老替孩子呼吁这个,呼吁那个闹的。谁知道他给我写了个纸条突然离家出走了,纸条上写着:
‘妈妈,你总说自己命不好,连保管员也做不成。你说那是姥姥、姥爷不尊重你的结果,可是你知道吗?我也希望被尊重!我不想学的东西,你们为什么非逼着我学?我觉得太累,快爆炸了。所以我想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去。你不要找我了,请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放心,我不会自杀的。’”
孩子到了离家出走这一步,这位母亲才顿悟:孩子需要尊重!当孩子归来后,她及时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与孩子约定好,父母不再勉强他去做任何事,凡事都和他商量,如果有一方不同意,就相互辩论,谁胜利了就听谁的。从此,孩子和母亲相处得非常好,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孩子比以前更听话,也比以前更爱学习了。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二章 了解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2)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尊重,这个尊重的定义不是说凡事都要顺着孩子,凡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而是顺应他们个性的发展,尊重他们的爱好和想法,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
几年前,在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痛案件: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徐力,用铁头砸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5年。
是什么让一个花季少年对亲爱的母亲痛下毒手呢?记者带着满腹疑问在看守所里采访了徐力。
徐力说:“在家里,我一点秘密都没有,我一直很压抑。我的父母总把我当小孩子看,管我管得很严。我家也不小,我有自己独立的房子,可却没有自由的天地。我家没有一个带锁的抽屉。我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时会把一些不好讲的事写在日记里。有一次我偷跑出去和同学溜冰,把这件事记在了日记上,母亲趁我外出时翻看了我的日记,我回来时她大骂了我一顿,狠狠地打我的脸,打我的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记日记了。”
徐力还说:“上高中之后,我和妈妈的矛盾更加激化了,在家里,我能时时刻刻感到母亲的眼睛在盯着我。家里的电话响了,我没有资格去接,她不让。有时我同学给我打电话,她总是向对方问个没完,仔仔细细问清楚,才把电话给我。我曾向妈妈提过意见,可她根本就不听,后来我的同学都不给我打电话了。
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可是我受不了,我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妈妈想让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一会儿也不让我玩,否则就打我,用皮带、用木棍、用扫帚,捞起什么拿什么打,从来不听我的解释。我太压抑了,压抑得不行,我烦死了,我都想过去死。
那天中午,我吃过午饭,看见妈妈在看电视,也想过去看几眼,母亲一看我过去就老生常谈地数落我:‘我告诉你,考不上大学,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我心里很委屈,很气愤,我都已经拼命学习了,她怎么还这样唠叨我。我一声不吭地拎起书包往外走,走到门口看到鞋柜上有一把铁头,我就进卧室……”
我们的房子越盖越大,而孩子的心灵空间却越来越小。徐力的母亲不能瞑目,我那么爱孩子,可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对我呀?是的,她是爱孩子,可却不知道怎样去爱。这真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无数像徐力的母亲一样的家长的悲哀。
他们不知道尊重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对孩子非打即骂;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上各种名校的特长班;他们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他们像监视小偷一样时时刻刻监视孩子,有的家长还去跟踪;对孩子交朋友进行严格限制,对孩子早恋的事如临大敌,只会堵不会疏;对一些事情,从不和孩子商量而是替孩子包办,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健康的心灵吗?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孩子必须从尊重孩子做起,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灵,把孩子从压抑和苦闷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一片自由、和谐的天空!
三、心灵成长需要挫折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勇敢的人感恩挫折,失败者抱怨命运的多舛。青少年心理比较稚嫩,需要我们用心培植。但是随着“四二一”家庭的增多,家长们在物质方面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越条件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必要的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让他们挑战生活中的一切风雨,直至成长为真正的强者。
近日在《羊城晚报》上登载了这样一件事,在南宁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故事大王”选拔邀请赛中,一些孩子的反应令人担忧,引人深思。
一个女孩在故事还没讲完时,看到了工作人员举起的“超时”牌,当即脸红耳赤地愣住了,随后走下来就大哭不止。立刻有家长和辅导老师围了过来,纷纷开始了对裁判的埋怨。女孩在大家的声援下撅嘴哭得更凶了。比赛得奖者得意忘形,名落孙山者在地上打滚。比赛期间,大会安排参赛的小选手和鞠萍、豆豆等著名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联欢,期间公布参加决赛选手的名单。一些玩得兴高采烈的孩子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马上毫无顾忌地大哭起来,更有甚者,一边哭一边在地上滚来滚去。
不仅在宣布复赛结果的时候场面尴尬,当晚小选手们住得最集中的一栋宾馆楼上也是哭声阵阵,一些家长和辅导老师不是从正面安慰、引导和鼓励孩子,而是一味抱怨选拔不公,组委会工作人员的住处不断有家长和老师上门来找。
儿童教育专家,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建兴认为,在这次比赛中,许多孩子表现出不能经受打击的性格缺陷,这是一种“常见病”,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缺陷。部分家长和老师忽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对他们从小就开始大包大揽,不让他们经历丝毫的风吹雨打,这样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孟子也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许多名人名家都是经过了挫折与磨难之后,才有大作为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能兴越灭吴;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才做得了淮阴侯;刘备三顾茅庐,才形成鼎立之势;孙膑忍得挖膝之痛,才成为军事名家;周文王被纣王拘于狱中而演《周易》;屈原被楚王放逐而著《离骚》;海伦-凯勒又盲又聋,却残而不废,成为一名卓越的作家;邓小平三起三落,才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塞曼小时候的读书自信心并不高,成绩也一直平平。塞曼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这种表现,心里十分着急。一天她把儿子叫到了跟前,注视着他的眼睛,神情激动地说:“早知道你是个平庸无能之辈,我当初真不该在波涛中挣扎……”接着,她向默默呆立的塞曼忆起往事:在塞曼将要降生的时候,家里突然遭到洪水的袭击,她死里逃生,好不容易才登上了一只小船,塞曼就降生在这只小船上,母亲望着滔滔的洪水和刚刚临世的小生命,想起了荷兰人的一句古训:“我要挣扎,我要探出头来!”听完妈妈的回忆,塞曼才知道母亲所经历过的艰难,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暗暗发誓要发奋攻读,绝不辜负妈妈的期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受到学校的赏识,被学校聘为助教。当他满怀喜悦去见母亲时,母亲已在弥留之际,此时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塞曼,嘴唇艰难地颤动着:“挣扎,再——挣——扎!”留下这句遗言后溘然长逝。
挣扎就是奋斗。挣扎,再挣扎,就是不满于现状,永远拼搏,塞曼把母亲的话铭刻在心。他将嵌有母亲遗像的金制小镜框一直挂在胸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便凝视着母亲的遗像,回想母亲的谆谆教诲,以增加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塞曼在科学的道路上挣扎,再挣扎!终于登上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诺贝尔物理学奖。
塞曼的母亲给孩子树立了“挣扎”的榜样,她没有给塞曼留下任何金钱、宝贝,却给他留下了最宝贵的人间财富——战胜困难的勇气。可看看今天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许多家长对孩子百般宠溺,百般呵护,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干一丁点家务活,甚至上六年级的12岁的孩子还让妈妈穿衣服、擦屁股,这怎么能行?大人企图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让孩子直达成功,可是这怎么可能?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二章 了解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3)
爱迪生说得好:&ld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