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管所所有的少年犯都被这位母亲博大的爱深深地震撼,他们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进步都很快……
亲情的包容能消冰融雪,它能让浪子回头,能让绝望的人绝处逢生。父母的爱永远是孩子心灵的防护墙,家庭永远是天涯浪子的最后归宿。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宽容的爱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一天,他在校园里走时,发现那个叫王友的调皮男生正在用泥块砸人,先生立刻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去校长室。
一放学,王友就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递给王友,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非常惊诧。一会儿,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第二块糖,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刻停下来了,这说明你尊重校长,应该奖励。”
王友惊讶得摸不着头脑。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王友手里说:“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是正直善良的表现,为你有与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奖励你!”
调皮大王王友一下子感动得哭了:“陶……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砸的哪是坏人,他们是我的同学啊……”
陶行知看效果达到了,非常高兴,他随即掏出最后一块糖说:“你知错能改,让校长很高兴,再奖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没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多么震撼人心的教育啊!陶行知用宽广的包容唤起了孩子纯真的心灵。这种震撼与触动将使一个孩子终生受益,这就是包容的力量。包容不是无原则的忍让,而是用心灵唤回心灵的回归,用爱给孩子重生的机会;包容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睿智,一种人间大爱!
六、心灵成长需要理想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孩子心灵的翅膀,孩子借助它展翅翱翔,理想一旦消亡,生命就像贫瘠的荒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
一个自杀未遂的12岁女孩深沉地说:“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早晚都得死,早死了还早解脱,活着有什么意思啊。我妈为了我太累了,她工作那么忙,还要为我操心,天天忙这忙那的,我死了她也就轻松了。再说‘长痛不如短痛’。我死了,他们最多难过几天,可往后的日子就省心了!”
童年是多思多梦的季节,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得如此单调、如此乏味?
有关人士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对北京、上海、重庆、河南等9个省市的几千名学生的理想进行了了解。孩子们的理想一定是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充满高昂的激情和梦幻。可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90%的中小学生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考名牌大学,找一个高薪的工作”。
童年的世界本来是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可现在的孩子却过早地变成了为生计和生存考虑的小大人,他们不知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不知人生的快乐在何方。
有一个花季少年13岁,他身材修长,长相俊美,每年都是三好学生,班里的学习委员,次次考试第一,可却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房间里,服毒去了另一个地方……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二章 了解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5)
原因是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栏目:记者采访了乡间的一个放羊娃。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让羊快快长大!”
“羊长大了怎么样呢?”
“换成钱,盖漂亮的房子。”
“盖房子用来干什么?”
“娶老婆,生孩子。”
“生了孩子之后呢?”
“让他也出来放羊呗!”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采访,引起这个少年对于生命的思考:我为什么要刻苦学习?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大学毕业了又干什么?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有了好工作之后呢?找一个好妻子。再然后,就生孩子,也逼他学习,考大学,找工作,娶老婆,生孩子……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样轮回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价值?这个花季少年苦苦地思索,没有答案,所以他自杀了。
一个个娇嫩生命的陨落,一朵朵蓓蕾的过早凋零。从这些残酷的事例中,父母们应该明白了:孩子成才与否的关键不是分数,而是理想。现在社会发达,竞争十分残酷,父母也没有办法,只有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去考个好大学,再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但是这样孩子能快快乐乐、生活幸福吗?
“一个富于理想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总看到自己的生活具有传奇色彩,这就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想创造美好的生活,不如说他想使他的生命成为一个美妙的故事。”再看看今天的孩子吧!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只有一个东西——学习,因为他们的父母只关心一个东西——成绩。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他们没有欢笑,没有童年,只有学习,只有成绩,他们生活的目标只有一个——大学。家庭失去了欢笑,亲子失去了亲情,“分数像一个魔术棒一样,控制着全家的喜怒哀乐和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分高,则全家喜洋洋,对孩子众星捧月,一旦孩子考试失利,则全家闷闷不乐,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有个孩子考完试,把卷子拿回家让家长签字。第二天老师上课问学生,家长们都是什么态度,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昨天晚上,我遭遇了一场特级‘暴风雨’,你看我的胳膊都肿了!”
分数像一座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极大地压制了孩子们的理想,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展,使他们的思维和生活空间极度地狭小,成了分数的奴隶和机器。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也不难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没有理想。理想之花的开放需要宽松的环境、自由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在父母的逼迫和老师重压的夹缝中成长的孩子,心灵是干涸的,头脑是机械的,怎么可能有理想的种子呢?
“环境造就人”,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整天活得忙忙碌碌,悲观焦虑,患得患失,那么孩子也不可能有快乐健康的心态,就会轻生厌世,觉得活着没意思。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不在于这个家庭是否富有,孩子学习好不好,而在于全家成员是不是相亲相爱,孩子的人生价值也不会在于考不考得上大学,而在于活得是不是积极向上,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是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快乐地去奋斗。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父母活,为了分数活,只有为了自己活的人才会由衷地体会到“活着真好”。父母们,请去掉你们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压力吧!还孩子一个自由的天地,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有理想的世界。
理想是火,点燃你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你前行之路;理想是路,引领你攀登成功高峰。点燃孩子心中的理想吧!让孩子在漆黑的夜里也能找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七、心灵成长需要诚信
梁婷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生,这段时间,她遭遇了花季雨季的烦恼。
最近,她发现身边老有一个影子——一个男生,他常在放学的路上和她巧遇,男孩还给她讲题,借她课外书。梁婷对这个男孩的印象也不错,他学习很棒,会打篮球,人也很开朗,在班里相当有人缘。一段时间的相处,梁婷也慢慢地希望和这个男生在一起,愿意和他聊天。她知道早恋是不正确的,会影响学习,可又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她把自己的烦恼说给妈妈听,并一再让妈妈保证不要把这件事和别人说,连爸爸也不要告诉。
梁婷的妈妈听了女儿的心事后很焦急,她怕孩子陷入早恋,影响成绩,思来想去之后,她去学校找孩子的班主任帮忙解决。
最后,班主任找到梁婷和那个男孩,批评了他们,并在班会上警告全班同学不许早恋,补充说有的学生家长都找到了学校,请老师管管恋爱的同学。
从此之后,梁婷和那个男孩子成了陌生人,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走路碰见时也装作不认识对方,尴尬极了。梁婷心中十分恨妈妈,从此之后再也不把心里话对她说了。
这个母亲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孩子把心底的秘密告诉她,说明对母亲十分信任,可母亲却让孩子失望了,她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化解青春期的烦恼,还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容易让孩子对所有人都不信任,产生不安全感,父母都不相信,我还相信谁呢?
古人都明白一诺千金的道理,很早就意识到了诚信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买东西,小儿子也要闹着跟妈妈一同去,曾参的妻子随口哄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到妻子回家后,曾参便开始磨刀杀猪。他的妻子急忙制止他说:“我刚才只不过和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参郑重地对妻子说:“做父母的说话要算数。孩子小,会拿父母做榜样,听父母的教诲,如今你说话不算数,哄骗孩子,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谎。当妈妈的欺骗孩子,孩子便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妈妈再对他进行教育就不会有效果了。”
于是曾参把猪杀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父母诚信与否将直接决定你孩子是否是一个诚信的人。如果你失信了,不但会在孩子心中失去诚信,还会给孩子以不良影响。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治国三要素之一就是诚信。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杰出青年的父母,尽管大多是普通劳动者,学历也不是很高,但他们给孩子最大的影响是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教育者、父母或老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财富之一。儿童不可欺,做父母的万不可哄骗孩子。请听一个孩子的心声吧:
我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我妈妈说,我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可我写完了她又让我画一个小时画。我爸爸也是一样,他说我考了前3名,暑假就带我去北戴河旅游。可我真的考了前3名,他又说没空,下次再去。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曾经看过的影片《麦兜的故事》:麦兜的母亲让他吃药,只要他吃药病好了,就带他去马尔代夫。最后麦兜听妈妈的话吃药,当他病真的好了时,妈妈却不兑现承诺。我觉得我和麦兜一样可怜,都被人欺骗。往后爸爸、妈妈再说什么我都不敢相信了,全是骗人的花言巧语!
经调查,在小学生对父母最不满意的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了第一位,可见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诚信度是极其低的。孩子的心灵单纯而简单,父母的失信会对他们产生极坏的影响,这种坏的影响极其危险和深远。孩子可能因此失望甚至绝望,进而成长为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为了孩子的心灵健康,请父母们不要空头许诺,要一诺千金,掷地有声!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三章 了解孩子的性心理发展(1)
一、中国性教育的尴尬
“爸爸,我是从哪儿来的?”
&nbs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