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时间:2025-02-27 20:22:09  来源:  作者: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五章 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3)

    四、开发孩子的智力

    开发孩子智力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形式,如拼图、积木、绘画、做游戏、拆装玩具等,还有专门的智力游戏等。智力开发一般包括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第二章中已做了专门的论述,家长可以查阅相关章节。

    另外,开发孩子智力还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某种习惯的养成过程,这本身就是决定孩子能否健康发展的过程。并且,坏习惯一旦养成,再去纠正往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甚至有些习惯对孩子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为了不分散孩子的精力,从早期就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般来说,良好习惯往往同时具有行为上的自然性、自觉性、科学性、规律性等特征。所以良好习惯的塑造过程也是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锻炼过程。

    现代的医学研究显示:手指的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手在劳动过程中能将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思维、判断又不停地检查、纠正和改善手的动作。手、脑能否灵敏、协调地配合,对孩子心智发展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就是用手脑并用的方式对孩子的智力进行锻炼,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2.紧抓孩子智力发展关键期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尤其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更是要抓住时机。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就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对关键期要熟悉和了解才能抓得准,抓得有成效。

    就思维发展来说,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两个质变期;就品德发展来说,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两个质变期;至于脑智力发展关键时期是孩子六岁前。在这些时期我们不能热衷于让孩子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热衷于灌注式、填鸭式、平面教育,而应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教孩子用左手拿筷子、拍球,用左脚跳格子等游戏来促进右脑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聪明、有创造能力的人。

    3.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对于他们好奇的事、感兴趣的事、热衷的事,往往饭不吃、觉不睡地去干,即使遇到难题和麻烦,他们也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不用大人帮忙。这充分表明,孩子的内在力量是巨大的,对他们的成长也至关重要。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内在潜力的挖掘,孩子内在力量的充分发挥,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得更充分、全面、完善。这里有两个要注意的重点:

    一是注重激发,培养孩子具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都要认真回答,不可敷衍;另外还要引导孩子感知大自然的美。这个过程就是挖掘孩子内在潜力,调动、发挥孩子内在动力的过程。

    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孩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孩子把内在力量的充分发挥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孩子的内在潜力和内在力量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并坚持下去。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1)

    一、孩子怕上幼儿园怎么办

    佳佳快四岁了,每次我带着她经过幼儿园时,她都会羡慕地停下来往里看,看里面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爬滑梯、荡秋千、唱儿歌……她总是心里痒痒的,对我说:“妈妈,我也要上学!”

    于是我和她爸爸商量让她上幼儿园,佳佳知道快上幼儿园时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快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9月1号那天,我们将她带到幼儿园报了名,她也十分高兴,激动地摸摸书包,看看带有“黑猪”图案的笔袋,快乐得涨红了脸。第二天,佳佳正式上学了,刚走到教室门口,她不乐意了,站在门口不肯进教室,幼儿园老师对我们挥挥手:“家长快走!”我们转身准备走,只听佳佳“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心里一酸,眼睛一红,可还是硬着心肠走了。第二天,我们准备送她去幼儿园,可她说什么也不去了,哄了半天才将她哄去,可下午去接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中午还是将孩子接回去吧,她不肯吃饭,我们喂一口,她吐一口,怎么劝也不吃。”

    为什么佳佳上幼儿园这么难,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其实,90%的父母在抚养儿女的过程中,都会碰到拒绝上学的孩子,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认知与行为能力不足

    孩子年纪太小,认知与行为的发展还不够,还不能适应有纪律、有约束的集体生活。

    2.性格内向胆小

    孩子生性害羞胆小,遇事畏缩不前,需要比别人更长的适应期。

    3.遇到困难

    在学校遇到困难,比如与同学产生矛盾,不知如何面对,故此对上学产生畏惧心理。

    专家支招

    1.耐心等待孩子长大

    如果是第一类(认知与行为能力不足)的原因,强行让孩子上学,孩子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可能会以做噩梦、尖叫、哭泣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耐心等待,让孩子稍大一些,当他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上幼儿园。

    2.逐步消除恐惧心理

    如果是属于第二类(生性害羞)的情况,可以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比如说孩子对狗有强烈的恐惧感,可以先让他看一些关于狗的图片或影视;当他对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让他看狗与孩子亲昵、玩耍的场面,也可以带他到街道上看人带狗散步的情景;等他渐渐地不怕小狗了,再让他接近那些形体小,性情温顺的小狗。这样慢慢地孩子就悦纳了狗,就不怕狗了。上幼儿园也是一样,可以让他观看一些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活动情景,让他熟悉那种生活,当他对幼儿园生活有了了解之后,相信他就会背上书包快快乐乐地上学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