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

时间:2025-02-27 20:23:21  来源:  作者:

    16.ABC3;5;1 17.ABC7;5;3 18.ABC1;18;3

    19.ABC1;5;8 20.ABC5;3;1 21.ABC19;1;3

    测试结果

    1~5题测试的是你在愤怒情境中发怒的程度。这5题的得分总和在5至25分之间。

    5~10分:出于某种原因而害怕愤怒,不仅怕自己发怒,也害怕别人发怒。如果你的得分低于7分的话,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很可能属于那种“没脾气”的人。

    11~17分:你了解自己的愤怒并能适当地表达。你不是个愤怒的人,能保持理智,克制自己尽量不发脾气。

    18分以上:你发起脾气来无所顾忌,容易使他人感到威胁和敌意。有时会感到自己的感情失去了控制。

    第6~12题测试的是你在私人关系中的愤怒,第13~21题测试的是你在社会关系中的愤怒。这两类问题的总分在16~80分之间。

    60分以上:你属于公开愤怒的一类。

    40~59分:你属于能够控制愤怒的一类。

    39分以下:你属于压抑愤怒的一类。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情绪心理篇 释放自我:紧张是压迫心灵的顽石(1)

    七、释放自我:

    紧张是压迫心灵的顽石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紧张。原始社会,人们往往因自然界的威胁和食物的不足而紧张,而在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的冲突、环境的恶化都是现代人们紧张的重要原因。紧张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它是否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心理与生理的极限。而个体是多样性的,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会紧张得“茶饭不思”,有些人不把它当作一回事。然而,过度的紧张是有害的,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下,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你是否被考试紧张所困扰

    考试紧张是一种情绪反应,当考生觉得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思维、生理、行为三种成分,而其中最核心的成分是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

    最近,高三的一名学生宋晋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注意。平时他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但这学期学习成绩却明显下降,上学期还是全年级四五十名,而这学期却下滑至百名。经过仔细观察,老师发现:每当考试卷发到宋晋手里,他的脸就会慢慢地红起来,以致一直红到耳根,额头上也会渗出粒粒汗珠,拿笔的手也随之微微颤抖。做题时,他一会儿从头做起,一会儿又做最后一题,显得心神不宁,焦虑不安。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考试,他的成绩可想而知。宋晋同学的问题明显属于考试紧张。

    有些学生之所以出现考试紧张,主要原因在于伴随着考试情境而在其脑海中出现的不良思维。如有的考生错把兴奋当成紧张的信号,心里想:“坏了,我紧张了,这么重要的考试我怎么能紧张呢,这下我可完蛋了。”还有的考生在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时就会立刻想到“这道题可是十多分呢,我一定要做出来,不然我肯定考不好了。”可以说,正是这些不良思维,导致了考试紧张情况的出现。

    我们有很多同学视考试紧张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似乎在考试中不能有一点紧张,否则自己就完蛋了。正是这种对考试紧张的态度,加剧了考试紧张的心理,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答卷。

    在考试中很多考生在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时,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会对此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把难题放到一边,继续做下面的题目,这样在答题过程中,心情渐渐放松,心态也会平稳下来。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考生不必苛求自己考试时千万不能紧张,顺其自然,紧张就紧张吧,随它去好了。实践证明,这种对紧张不予理睬,只管认真答题的做法,对绝大多数同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生人面前为何如此紧张

    青少年容易在陌生人、异性、领导面前产生紧张情绪。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是人的本性,是每个人内在具有的,从刚出生的小孩亲近母亲而见了陌生人会啼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到了青少年时期,人的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开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开始渴望交往,并关注自己的表现——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表情,自己的长相,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他们很在乎自己的表现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他们的脑子中常有的信念是“我一定要让对方满意”、“我的举止总是很难看”等。有这样一些信念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他可能会为自己在别人面前说错了一句话而自责不已,会因为在乎别人的评价而不安,焦虑、害怕也在所难免了。

    武涛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管教严厉的家庭,父母不喜欢小孩子在院子里打打闹闹,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样子,就不愿让武涛与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上学以后,父母怕他“学坏”,很少让他与别的同学来往,所以武涛大多都是独来独往。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情绪心理篇 释放自我:紧张是压迫心灵的顽石(2)

    上了高中以后,他感到很不自在。家里有客人来了,父母让他见见客人,他低着头说一句“叔叔好或阿姨好”,就一个人回了自己的房间,不再出来。去某个地方,不识路,要向陌生人问个路,他会感到脸红、心慌,犹豫了半天才上去问话。平时遇到老师或异性同学,不得不和他们说话时,也总是紧张得不得了,严重时说话结结巴巴,全身直冒汗。随着社交圈子的扩大,这个“毛病”也越来越明显。而且,武涛越是想改掉见人就脸红的毛病,毛病反而越来越严重,这让他痛苦不堪。

    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紧张,那是因为他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别人在关注他。其实大家都是平凡的人,不是明星,没有人会特别关注你,在众人面前发言,重要的是把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先抛到一边,不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得体而担忧,只要考虑自己要做的事是否做得好就行了,而与人的交往也是这样,不要总担心自己表现得好不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