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心理咨询师
第一单元 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
一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靠良好的愿望、热情和一般
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求助者或鼓励求助者向疾病做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
反而引起求助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助人
知识来帮助求助者,使他们认识到困扰着他们的真正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
使心理成熟起来。
按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必须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
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
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在接受正规培训后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
作技能。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力地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求助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
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哪里,其次才谈得上针对性地协助求助者分析问题,并引导求助
者走出困境,促进人格的成长。
(二)技巧
心理咨询师的助人技巧,涵盖以下几方面:
1,在初诊阶段时能形成初步印象、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谈话法、产品分析法等手段和技巧。
为达此目的应掌握观察、
2.能即时进行自我平衡,在受到求助者不良情绪感染后,能在最短时间内,重新使自
己的心态恢复平静。
3,能在平等交谈中,启发求助者进行正确的独立思考。
4.有灵活性,随时转变咨询方式,以克服求助者的阻抗和掩饰。
5.有把握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向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目的,其中包
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求助者感到困惑的处境或事件;问题出现的时间及其发展变化等;
26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能适时地、机敏地提出问题,发现求助者不自觉的掩饰和阻抗,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内心深
处的症结;设计一些相应的方法来矫正某些不良行为,适时地向求助者进行某些解释,等
等。
二、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在咨询工作中,迷信巫术活动在处理人的行为时,从一开始就
是以独裁、武断为依据的,它们不具有丝毫理性的思辨和实验的根据。而在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指导下的科学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科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着自然规律,而
自然规律不是自明的,必须通过细心观察思考和实验研究才能获得通晓这些规律的必要资
料,而后进行概括,以便作为判断这一类事物的依据。
心理咨询正是遵循着一般科学的法则来处理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它不是武断地根
据臆测来做任何决定,无论在它的诊断部分还是在它的咨询部分,每一个决策都必须依据
事实规律或者说按照很严格的科学规定做出,不能只凭个人经验或利用患者对心理学的盲
目信任去指导患者。对于宗教,尽管它能够给人们的心灵生活带来一些慰藉和安宁,起到
心理平衡的作用,但它绝对不能等同于科学的心理咨询。为此,作为协助他人消除心理问
题的心理咨询师,需在工作中坚持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坚持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科学
思维方式,贯彻到心理咨询工作中,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观点,要求我们在各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在考虑心理问题时,要求咨询师无论在整理资料、形成诊断、确定咨询
方案和实施咨询时必须防止或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对待心理问题时应考虑心理、生理及
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一观点要求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人员
要有整体观念,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既要重视心理活动诸要素
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各种
咨询方法,以使咨询工作准确有效,防止或克服咨询工作中的片面性。
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多重含义。其一是心身一体的普遍联系。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的,因此,咨询人员理解心理问题应立足于二者的结合。心理问题的存在,久而
久之必然影响人的生理过程,所谓心身疾病就属此类问题。另外在临床上,求助者常把心
理问题用躯体体验进行表述,即把心理上的困扰和不适表述为各种躯体症状。还有一种情
况,有时候生理状态影响心理状态,比如,躯体疾病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情绪抑郁,
或者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如身材矮小、肢体有残疾等)引起自卑、苦恼等。这就需要咨询
人员善于分辨,辩证统一地分析和对待,而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普遍联系的观点还要求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压力源,进行综合分析。引起求助者心理困
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咨询员能够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各种压力源之间的关系中,去分析问题所在。(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具
体操作问题详见第七章应急问题的有关部分)
普遍联系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心理活动的综合性。人的心理与行为,即知、情、意,三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
者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系统。一般说来,其中一方面有问题,即某一子系统发生变化,
另外的两方也多少或迟早要有相应的改变。求助者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是单一的,其实却不
是,比如,情绪障碍常常涉及到对学习、工作、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识和个人行为
反映模式。咨询员要抓住主要矛盾,寻找最合适的突破口。
普遍联系的观点在临床实践中,是指将不同咨询和治疗方法综合实施。在临床工作中,
咨询师不能固执于自己偏爱的某种理论与方法,时间要求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效果,而不
是证实自己的或别人的理论见解,如果在临床上以证实理论和方法为核心,那就是用求助
者做“实验晶”,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另外事实证明各种理论和各种方法之间是存在
内在联系的,他们是各执真理的一面。所以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也各有长短。只有将他们综
合起来才是较全面、较好的方法。当然,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必须从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出
发。一切临床工作都是为了解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二)要有“度”的概念
“度”就是限度,不超过限度地做任何工作,结果必然是好的,超过限度或达不到限
度,工作结果必然不佳,所以,咨询师必须对自己工作的“度”要认真把握。
1,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职责的“度”
咨询师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的责任是有限的。比如求助者
可能认为,咨询师应该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负全部责任,这显然是误解。因为咨询师的责任,
仅仅是协助求助者决策和提醒实施决策的注意事项,咨询师决不能对求助者提供各种具体
帮助,如,求助者与领导关系不好,咨询师没有责任去调节他们的关系,吏不能去说服他
的领导;如果求助者因失业而感到痛苦,咨询师绝不能替他找工作;求助者失恋后,情绪
低落,咨询师决不能帮他介绍异性朋友等等。不对咨询师的责任加以限定,其效果肯定不
好,严重时可造成咨询失败。
2.咨询时间的限度 .
在咨询计划中,应明确规定咨询的次数、每次所用的时间。漫无。目的无时间限定的咨
询是盲目的低效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活动是不可取的。
3.感情沟通的限度
目前,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咨询师在咨询中的“共情”。且不说这
个词汇在翻译上是否妥当,单就一个“情”字就足以使咨询师不好把握。咨询师与求助者
之间,必须沟通,但这种沟通是单纯的情的沟通,还是理的沟通,或者二者兼有呢?其尺
度又如何把握呢?对待这类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度,“共情”的确有不好的后效。在临床
上,特别是异性间建立咨询关系后,情的过度沟通会使咨询关系中产生不应有的内容,从
而破坏正常的咨询关系。所以正常咨询关系的主干应当是理,而不是情。情必须在理的限
制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共情”,只要能达到设身处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就
可以了。咨询过程中所剩下的只能是达理。
4.咨询目标的限制
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于引起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种种原因,
如躯体疾病、社会环境和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心理咨询师应不做深入讨论。在不得不涉
及这类问题时,也只能听取求助者的看法,而不加任何评论。充其量也只能表示理解,如
·26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此而已。这样便可把咨询目标严格地限制在协助求助者化解心理问题方面。
(三)历史—逻辑一现实的观点
历史一逻辑一现实的观点是科学思维方式之一。因为它是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思
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咨询工作中有两种表现:1.当咨询师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
会考虑到其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方向和客观的逻辑。2.进行咨询干预之后,或
在干预过程中咨询师应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最后结局。对这
种预测也是按客观的逻辑性进行判断而得出的。以上这两种思考问题的表现用一句话来概
括:“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必将成为现实。
(四)中立性态度
人们的言行举止千差万别。其原因是因为人们有个性心理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
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要求别人的价值取向必须与自己的相同,或者认为所有人
的价值取向必须一致,这显然是无理的。因为这是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替代现实。在咨询
过程中,如果持这种观点就会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点,或者以某一种固定的价值取
向作为参照点,这样就必然要对求助者的个性特点及其观点进行评价,从而丧失了心理咨
询所要求的中立态度。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或固定的某一种价值取向去评论,甚至批判求助
者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做法。因为一个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消除、个性心理的成长
只能是以他原来的心理状态为基础,在与咨询师共同商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提高自己的
认识能力之后,对原有价值取向进行自我批判的结果。
为了保持非评判性态度,咨询师在和求助者谈话时,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
是评论性意见,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当看着日落时,我们
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
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心情观望而已。”对求助者的非评判性态度,就好比望着日落那样。这种
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使求助者无所顾虑,从而把内心世界完全展示
出来。咨询心理学家的这种非评判性态度,不仅体现在言语里,而且还要体现在表情和行
为上。即使在认知疗法中,强调求助者出现问题的起因在于错误的认知方式,也只是强调
他的认识和观点有与现实不适应的地方,对于求助者本人并不能进行刻意的批评和责怪。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操行(情操与行为)条件
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求助者,所以咨询师必须愿意和善于帮助他们,能够通过心理咨询
方式协助求助者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钟友彬(1982)十分概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