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情绪产生?
情绪的产生是一种综合过程,其中包括着躯体的变化、大脑变化、感觉、行为冲动以及信念、假设或解释的出现。?
(1)躯体变化:当情绪出现时,躯体也会相继发生一些变化,如肌肉的紧张或松驰、血管收缩或舒张、心率的变化以及皮肤温度的改变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是面部肌肉的改变。研究表明,面部肌肉的改变在情绪出现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心理异常者,尤其是边缘人格障碍病患因长期生活在非合理化认同环境,他们往往倾向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活动,将自己的情绪隐藏不露。他们的隐藏是自动的、习惯的,正因为这种隐藏,人们常常不知道他们的情绪反应,也造成人们对他们的误会或不了解。?
(2)大脑变化:大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是情绪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研究结果表明,边缘人格障碍病患缺乏情绪调整之一是他们的大脑(如,边缘系统)神经化学物质出现了问题。一些抗心理疾病药物就大脑情绪控制中心是通过改变大脑神经化学物质而控制情绪的。?
(3)感觉:正常人出现情绪时,他们能感到自己躯体及大脑的变化,也就是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情绪。?
(4)行动冲动:一般而言,情绪的功能之一是引发某种行为产生。虽然具体的行为不属于情绪,但冲动为情绪的一部分。?
(5)信念或假设:人们出现情绪时往往伴随产生某些与情绪相关的信念、解释或假设。比如,绝望是悲伤情绪,常伴随着一种信念:“一切都完了,一切都那么可怕。”?
4. 情绪表达?
情绪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交流,而交流情绪主要靠情绪的表达进行。情绪表达分3种:肢体语言表达(如,姿势和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如,“我爱你”“我恨你” “对不起”)以及行为表达(如,亲吻、拥抱、跑开、回避)。人类的基本情绪表达属于“硬件”系统,无论什么种族、文化都遵循特定的情绪,有特定的情绪表达方式。当然,不同文化或国家对某种情绪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在表达悲伤方面,大多数文化或国家的表达方式是哭泣或沉默,而有些国家或文化则以唱歌或跳舞表达。不同的文化对情绪表达的强度也不相同。比如,西方国家的人在情绪表达的程度上比东方国家的人要强,西方国家的人善于表露情绪,而东方国家的人更多会隐藏情绪表达。有关学者曾将美国人与日本人在情绪表达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美国人的情绪表达明显而形式丰富;而日本人的情绪表达相对较弱,形式简单,甚至常常隐藏情绪表达。?
在性别上,情绪表达也存在差异性。一般情况下男性的表达方式没有女性丰富和明显。女性比男性更常表达害怕、焦虑和抑郁情绪,而男性比女性更常表达愤怒情绪。情绪表达还存在个体差异。比如,表达焦虑情绪,有的人扭自己的头发,有的人咬自己手指,有的人暴饮暴食。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们欲“读懂”别人的情绪相当困难,所以现实生活中,误解他人的情绪时有发生。?
许多心理异常者的非语言情绪表达(面部表情或肢体姿势)常常不能表明自己真正的情绪体验而被别人误解。比如,当他们有愉快情绪时,不是面带笑容、肌肉松驰,而是面部肌肉紧张;讲话时不是声调平和,“有声有色”,而是高声调,好像是在吵架一般。?
有些人在情绪表达时,肢体表达与语言表达不一致。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或认可肢体表达而不是语言表达。比如:你的朋友向你解释:“我没有生你的气。”可是他的面部表情仍然是生气的样子,此刻,你当然还是相信他还是在生你的气。?
5. 情绪命名?
人的初级情绪大致有8~9种,人的二次情绪却有上百种。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定自己的情绪和越能给自己的情绪准确挂上名,人们就越有能力控制情绪。怎样命名情绪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治疗师要求病患在日常生活练习中尽量做到给自己的每一种情绪挂上一个准确的名字,并明白这种情绪是什么情境下产生,有什么样的后果产生以及这种情绪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反应。?
图4. 8 描述情绪过程模式图?
?
?
插入图二?
17.情绪调整和情绪失调(1)
一、 情绪调整(emotion regulation)?
我们可以这样地假设,人类总是在不断地遭遇问题、解决问题和躲避问题中生存,而情绪在生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情绪如同大海波浪高低起伏,一波接一波:有时候像一匹桀骜不驯之野马任性狂奔;有时候却像一只被斗败的驴一样萎靡不振。人类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吗?人类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应当是关注它还是忽视它?是尊重它还是轻视它?是鼓励它还是抵制它?不同的文化和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类需要控制情绪以达到情绪平衡。?
(一)情绪调整定义?
什么是情绪调整?与情绪的概念一样,虽然每年有大量有关研究情绪调整的文献出现 ,但是对什么是情绪调整仍然缺乏一个完整的、权威性的或者较清晰的定义,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和理论家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教授约瑟夫?卡珀斯(Joseph Campos)认为情绪调整是修正情绪产生过程中所有环节,从而修正该环节而产生的行为。情绪调整发生在情绪的任何阶段以及情绪表达的任何时刻。?
心理学家纳安·福克斯(Nathan Fox)指出,情绪调整包括了一些外向性和内向性过程并承担监督、评定和修正情绪反应,尤其是针对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特性,最后实现个体的个人目的。?
Evic Mash建议情绪调整是对情绪反应的控制或调节操作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卡尔肯斯(Suan Calkins)认为情绪调整是服务于管理情绪的唤起和支持适应社会性以及非社会性的反应。她认为,人的气质在早期发展个体的情绪调整技能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的气质还形成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绪调整不同性。?
美国情绪研究家詹姆斯·格茹斯(James Gross)认为,情绪调整包含了我们所使用的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技能,以增加、保持或降低一种或多种情绪的感受、行为和生理反应(Gross,1998)。?
赖汉博士强调,情绪调整的定义包括了影响情绪体验和表达的许多个体和环境之间互动的技能。情绪调整过程是一个减弱情绪、扩大情绪、起动期望的情绪或掩盖情绪过程。?
詹姆斯·格茹斯强调,我们在为情绪调整下定义时,必须关注以下5个方面:?
(1)个体增加、保持和降低悲观和乐观情绪;?
(2)神经情绪通路不是完全重叠的;?
(3)强调个体的自我调节而不是靠他人影响;?
(4)情绪调整的最初形式是有意识的,如,转移谈话话题,转移注意力等;?
(5)情绪调整不存在是否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个体情绪结果反应如何。?
与情绪调整相关的其他概念有应对(coping)、心境调整(mood regulation)、心境修复(mood repair)、防御机制(defense)和情感调整(affect regulation)。然而,情绪调整与它们均有不同。?
应对最初关注的只是降低悲观情绪体验;心境调整和心境修复更关心改变情绪体验而不是改变情绪后的行为。?
防御机制与应对相似,也是强调对悲观情绪的调整,尤其指焦虑情绪的调整。防御机制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
情感调整实际上包括了多种形式, 以上所有与情绪管理相关的概念都属于情感调整。?
?
?
?
?
?
?
?
?
?
?
(资料来源:James J Gross.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on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8)?
(二)情绪调整的特征?
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情绪调整概念,我们可以总结出情绪调整过程基本的特征:?
(1)情绪调整包含了保持和增加情绪唤起以及抵制或减弱情绪唤起。以往理论家们强调情绪抑制价值。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的情绪调整技能大多数是降低情绪唤起,尤其是对悲观情绪的唤起。其实情绪管理策略更强调保持和增强情绪唤起的重要性。目前,增强情绪唤起已成为情绪调整过程的目标。?
(2)情绪调整不仅需要情绪自我管理策略,也需要外界影响,需要情绪被别人调整。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大量情绪调整是在别人的干预之下发生的。比如,父母亲付出努力通过监督、解释和调节去调整小孩子情绪。当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又应用直接干预或间接策略指导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虽然情绪调整有时候影响个别的情绪体验。比如,当不公正现象出现时,情绪调整可以让人感到内疚或害羞而不是生气。而且情绪调整更影响情绪的强度和时间特征。也就是说,情绪管理减弱或增强情绪的强度;减慢或加快情绪的出现或恢复;限制或增加情绪的持续时间等等。?
(4)情绪调整必须是功能性的和符合个体在特殊情况下的目标。这些目标也许被改变,它们不单纯是保持一种乐观状态。?
(三)情绪调整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
在介绍情绪调整过程之前,我们必须向读者介绍情绪调整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相关性。了解这些相关性,我们才能更加懂得情绪调整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据詹姆斯·格茹斯介绍,情绪调整与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医学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都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Gross, 1998)。?
图5. 2 情绪调整与其他心理学分支领域关系?
?
?
?
?
?
?
?
?
?
?
(资料来源:James Gross. The emerging e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 2. No3. 1998)?
1. 生物心理学(Biological Psychology)?
目前,研究者们认为,大脑前额皮质和皮质下层情绪起动结构的双向活动调节了大脑皮质下行动,并向大脑皮质充溢与情绪表达相关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曾经有过前额大脑组织伤害者比较容易情绪冲动和较差的情感调节(Gross,1998)。?
现代医学已比较精确地了解到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机制促成情绪调整。然而,研究者们至今还不能明确究竟左脑前额皮质还是右脑前额皮质组织优先控制悲观情绪以及优先控制乐观情绪。詹姆斯·格茹斯认为,大多数的情绪调整技能需要得到监督系统的反馈。而如今,人们还缺乏知道情绪反应趋向性(respose tendencies)是如何在不同的神经轴平面中表现的,这些表现又是如何影响情绪调整的。?
2. 认知心理学(Coginitive Psychology)?
很长一段时间认知心理学家们忽视了对情绪的研究,如今他们开始表示认知和情绪过程是相互交叉一起的,形成一种所谓的“认知 —— 情绪音乐遁走曲”。研究者还阐明,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如问题解决、学习、记忆等)是复杂地相互依赖关系。目前,确切地对情绪调整的研究还受到一定限制。不过,有学者开始认定情绪调整的某种形式的认知根基。比如,研究者试图表明,调整悲观情绪是通过思维抑制(suppression)进行的。?
3.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詹姆斯·格茹斯承认情绪的自我调整是管理行为的基础。近些年来,发展心理学家特别关注情绪调整。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个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