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社会学,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认为成年人的情绪表达或表现能改变儿童的现有行为。家长对孩子自我控制的教育投入在建立孩子的情绪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家长对儿童的非语言性情绪表达指导在建立情绪调整上也很重要。詹姆斯·格茹斯指出,情绪反应趋向性和调整能力之间的互动已在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和社会竞争理论中得到阐明。目前,发展心理学家们也开始更多地研究情绪调整过程。比如有的学者发现情绪调整或控制过程也在老年人群中增加。该发现推翻了以往发展心理学界认为情绪调整过程只在儿童和青年时期发展。
18.情绪调整和情绪失调(2)
4.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从表面上看,社会心理学似乎与涉及到人的内心活动的情绪毫不相干。其实,情绪反应趋向性与社会情境相关联,我们不可能忽视这样的关联。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情绪调整过程也有着明确的社会学根基。比如,情绪调整过程有社会学基础(如,帮助行为、自我接受困难、婚姻互动和减少不协调)。在悲观情绪缓解模式中,帮助行为是由人们希望降低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激发。比如,有的人在悲痛时设法帮助别人以增加快乐感来降低自身的悲观情绪。社会技能缺乏或者为过失而辩解或者夸大自己的成功能力都是由于有效行为理想化与情绪调整之间的不协调所致。?
詹姆斯·格茹斯还指出,情绪调整过程永远参与婚姻互动之中。婚姻互动的好与坏决定于乐观情绪与悲观情绪出现的比率如何。一个人有意识去减少悲观情绪出现对他的认知协调过程会有很好的帮助。?
由于情绪调整已经属于社会学问题,社会心理学家们在研究情绪调整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5.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
人格心理学家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人格的形成。人格心理学家们承认,社会因素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活动在个体行为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体应对环境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个体情绪。近来,人格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塑造人格过程时,更着重对人的内在心理过程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如思维和情绪的控制)而不是对外界事件的控制分析。?
人格心理学家们已不再仅仅研究基本人格形成过程,他们更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欲理解情绪调整过程需要我们弄明白特殊的个体在特殊的时间里是什么被调整的。研究个体的情绪调整差异性则需要研究个体情绪表达、体验、生理反应以及各个反应系统的相关性。而不幸的是,确定情绪调整的个体差异性因受到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的干扰而难以达到,这些因素包括有情绪抑制、悲观心境调整、压制和沉思分散(rumination-distraction)。?
就人格心理学而言,詹姆斯·格茹斯认为,与情绪调整相关的其他结构包括有感觉迟纯监督(monitoring-blunting)、感觉寻求(sensation seeking)、结构思维(coustructive thinking )、乐观主义(optimism)、冲动(impulsivity)、行为抑制(behavior inhibition)束缚(coustraint)、情绪矛盾(ambivalence)、延缓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失读情感(alexithymia)、情绪警觉强度(levels of emotional awareness)、应对风格(coping style)、控制自我(ego control)、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和反思(rumination)。这些结构在情绪调整的个体差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6.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
我们知道情绪调整过程是心理精神卫生的中心。情绪调整过程能支持或干扰人们的一切活动。的确,情绪失调(emotioal dysregulation)涉及到DSM-IV第一部分(Axis I)中大多数精神异常疾病和第二部分(Axis II)中的所有精神异常疾病。在正常的心理功能范围内,一个人如有重试的悲观情绪加上较差的情绪调整就意味着该个体有较低的社会竞争能力,也难以被同伴们接纳和喜爱。?
帮助个体、夫妻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去修正无效的情绪调整的所有干预手段是大多数心理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干预情绪调整手段主要包括影响激发情绪的情境、解释情境的方式以及改变自身情绪反应。情绪调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当事人会反复经历情绪失调。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应该随时更换新的方法帮助病患建立情绪调整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病患自我检查他们的情绪调整目的是什么;他们到底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
7.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不能够管理好悲观情绪必能导致疾病产生。许多研究结果早已论证了这一观点。慢性敌意情绪和抑制生气与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相关。压制情绪同样也能使轻症病加重,甚至也可能加快癌症发展。因此,过分地控制悲观情绪也可能对身体健康不利。?
那么,情绪控制是如何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加强生理反应,比如,与自然地情绪表达相比,抑制情绪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随之而来的危害是躯体活动降低。第二种可能的机制是免疫系统抑制。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性会出现选择性抑制一些免疫反应,理论上讲,在一定较长时间内选择性地降低免疫调整能力可能增加疾病产生的机会。?
(三)情绪调整过程模式?
也许读者会问,情绪调整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在管理情绪时,到底调整了什么?由于情绪是一个多面现象,包含有心理性唤起、神经性活动、注意力过程以及反应性趋向性,因此情绪调整过程同样是多种系统共同参与进行的。现将美国心理学界两种主要情绪调整过程模式介绍给读者。?
1. 詹姆斯·格茹斯过程定位模式?
詹姆斯·格茹斯指出,当情绪刺激物被当事人认定是很重要的时候,情绪反应趋向即被激起。一旦情绪反应趋向产生,它们就可能在不同情绪产生过程中被调节。因此,情绪调整行为可以发生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当然,一个人在进行一次情绪调整时往往包括多种调整方式。比如,一位男士晚上约朋友一起外出到酒吧喝酒,以缓解白天上班与同事发生激烈争吵后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该男士对其情绪的调整包含我们将要介绍的各种调整过程。詹姆斯·格茹斯将情绪调整过程分为 5个作用点:①情境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②情境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③调度注意力(attention deploynent);④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⑤反应调节(response modulation)。这5个作用点有些发生在情绪产生之前(称之为“关注事前的情绪调整”),有些发生在情绪发生之后(“关注反应的情绪调整”)。?
情绪调整过程模式?
?
?
?
?
?
?
?
图5. 3 情绪调整带过程模式?
A. 情境选择:?
情境选择是个体接近或避免某些人、某些地方或某种物品以便调整自己情绪。比如,你每天开车上班,在平时行驶的路段中,因修路有一段路时常有堵车的可能性。为避免因堵车而可能产生发怒或不安情绪,你选择其他路线,绕道行驶。又比如,当你与情人决定当晚外出吃饭并讨论你们的婚礼时,你们选择装璜得有情调和安静的餐馆就餐,以便比较容易产生好的心情。?
为了懂得情境选择,人必须辨别激起情绪的情境特征是什么。同时,人们还必须辨别自己的爱好是什么?鉴赏能力如何?以及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怎样进行不同的整合。?
情境调整是人们先假设自己了解了非确定的某种情境和自己对该情境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然而,外界的情境往往是复杂的,常会滋生各种情绪。自我判断怎样进行情绪调整,首先需要人们作出恰当决定,到底需要或者回避什么样的情绪,尤其是面对有些短期的情绪调整收益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心理烦恼时,我们更应该作出明智的决策。比如,一位性格害羞的人采取回避社会活动(情境)以减轻他的焦虑情绪。以短期效应来看,他的焦虑情绪的确得到了缓解,但从长期效果看,他经常将自己关在房间会导致与社会隔离,他的生活将面临更多困难。?
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在介绍辩证行为疗法的有效情绪调整技能时,将会比较详细地介绍如何应用情绪选择去达到情绪调整的目的。?
B. 情境修正?
一些人在面对外部引诱情绪的情境时并不一定最终产生这种情绪。比如,清晨3点钟,你的邻居还在大声播放音乐使你无法入睡,你可能会愤怒,但是你忍住了没有发怒。有一天,老板突然改变主意要求你原来两天后才交给他的工作报告在半天内完成,你应该表示不满情绪,可你也没有。你采取了某种行为直接修正了情境,以致改变了该情境可能引发情绪的方向。?
情境修正是很重要的情绪调整过程,许多学者称它为“初级控制”(primary control)。有时候人们无法自己选择情境,只能面对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努力修正情绪可能会有效地引出一种新的情境,使原来可能出现的情绪得到控制。?
情绪的表现或表达有重要的社会效果,它能意想不到地改变正在发生的社会活动。比如,当夫妻正在讨论家庭问题时,突然妻子看上去像生气了。在这种情境下,继续讨论有可能造成夫妻争吵。此时,丈夫一个微笑或一个拥抱化解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原来的情绪得到了修正。当然,人们在采取改变情境的情绪表达时,必须认清这种情绪表达是否真的能改变情境,并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加重原来不好的情境。?
19.情绪调整和情绪失调(3)
C. 调度注意力?
多数研究情绪调整的学者们同意,分离或分散注意力是情绪调整过程的第一步。调度注意力策略可以包括分散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和沉思。分散是指将注意力转移到不能产生情绪的情境上。分散也包括改变个体内在注意力。如,当个体将注意力从一个难以实现的个人目标转到另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避免因执着追求原来困难的目标而可能造成沮丧情绪。?
集中注意力能使人们有效享用认知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应用注意力去发现情境所隐藏的某种玄机。应用集中注意力能更好作出情绪选择决定。?
沉思也具有调整注意力方向的功能。但这里所指的是注意感受的方向和感受的后果。但是,如果持续地对悲观情绪的沉思或关注必定导致抑郁症状。同样地,担忧(注意力放在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导致焦虑症状。因此,人们必须把握好沉思某种情境的恰当时间 —— 什么时候使用沉思,什么时候终止。?
D. 认知改变?
詹姆斯·格茹斯指出,对某种人而言,有时候一种情境引发情绪的特征已明显出现,但他们也不一定会产生情绪。因为,个体对情境的感觉、评定和管理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其中感觉情境所起的作用最为主要。?
认知改变包含了修正某些认知步骤或评估情境。传统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如否认、孤立以及理智化作用都属于认知改变范畴。趋向于对事件的乐观解释也属这类情绪调整。我们在后面的“情绪调整技能”章节中将会介绍另一种认知改变形式 —— 社会比较。如,个体通过与自己更不幸者的比较能降低悲观情绪强度。?
认知重建也是认知改变的重要形式。比如,一位学生因酷爱绘画而花去大量时间练习绘画,结果高考落榜了。为了避免因高考失败而产生的沮丧感,他将这种学习不好的认知转变成为自己很有绘画天才,也许将来能成为画家,从而实现绘画方面的目标。?
E. 反应修正?
反应修正直接地影响人的生理反应、体验和行为反应。与以上4种情绪调整过程不同的是反应修正发生在情绪产生之后或者情绪反应趋向已出现。?
试图调整情绪的生理反应和体验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比如,人们锻炼身体、做放松练习(如瑜伽)等都是为了降低生理反应和降低悲观情绪(如焦虑情绪)的体验。本书后面将介绍辩证行为疗法中的警觉技能就属于反应修正过程。此外,人们吸烟、饮酒、喝咖啡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