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减少扰治疗行为?
重视干扰治疗行为是辩证行为疗法的独有特征。减少干扰治疗行为是仅次于自杀行为的第二位重要治疗目标。为什么治疗干扰行为如此重要?很显然,如果病患常常缺席,或者治疗时心不在焉、有名无实,或不与治疗师好好合作,任何心理治疗方法对他们均不可能有效果。辩证行为疗法尤其需要病患与治疗师共同参加一些治疗活动。在个人心理辅导和团体技能训练中,病人必须与治疗师合作。两次治疗课程之间,病人必须在家里做一些练习。另外,治疗中需要病患随时保持承诺不再有自杀行为出现。辩证行为疗法同时也强调了要关注治疗师的干扰治疗行为。如果治疗师不认真负责地也对待治疗,不处处为病患着想,治疗同样也不会有好效果。病患的干扰治疗行为与精神分析疗法中的“抗拒”(resistance)概念雷同;治疗师的干扰治疗行为与“反移情” (countertransference)概念雷同。?
(1)频频移动型和依恋型病患: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赖汉博士将边缘人格障碍病患和准自杀病患分为两种类型,即频频移动型和依恋型。两类病患之间的区别请看表3. 1:?
?
频频移动型?
依恋型?
参加治疗?
阶段性时常缺席?
从不缺席?
履行承诺?
常常打破?
比较履行承诺?
与治疗师的关系?
疏远?
紧密?
基本关系者?
亲人或其他病患?
治疗师?
治疗时间?
短?
长?
中途退出治疗?
常见?
很少?
给治疗师打电话?
很少?
常常?
主要干扰治疗行为?
不与治疗师合作?
无能力忍受治疗师常常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2)病患干扰治疗行为:这类行为包括3个方面。?
A. 干扰病患自己接受治疗行为:该行为主要指病患要求治疗,但并没有真正接受到治疗。?
—— 不参加治疗课程行为:很明显,如果一个病患不参加治疗课程或中途退出治疗计划,他将不可能从治疗中受益。同样的,如果病患参加了治疗,但心不在治疗中,该病患也不会真正获得治疗。一般而言,这类行为包括:退出治疗计划,威胁要马上退出治疗,治疗课程缺席,无理由取消治疗日程,常常有中断治疗的危机行为出现,住进精神病院而缺席治疗,自杀行为,参加治疗课程之前服用或饮用致使神志模糊的药品,早退,惊恐发作,治疗中突然晕倒,治疗中出现分裂现象或幻想,参加治疗前一晚上睡眠不足,等等。?
—— 不合作行为:作为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非常强调治疗中病患与治疗师的合作,尤其治疗中涉及到要求病人主动参与一些治疗活动。由于直接纠正成年人的行为非常困难,治疗中多采取训练病患获得技能,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因此,治疗师必须教导病患怎样去纠正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至于增加自己的机能行为,在这种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主动合作是治疗的基础。不合作行为包括有:无能力或拒绝参加治疗工作,对治疗师撒谎,治疗中不说话,治疗中无任何情绪反应,对治疗师的任何说法和观点都加以反驳,治疗讨论中分散注意力或离开主题,对治疗师提出的任何问题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或“我记不清了”。?
—— 不依从行为:在治疗中,如果病患不按照治疗师所要求的步骤进行,就不会良好的行为结果。不依从行为主要包括:不填写日记卡或忘记带日记卡,填写的日记卡不完整、不正确;不履行承诺,拒绝完成或只完成部分在家中的行为练习不按要求进行内隐想象行动,如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或不按要求练习新的行为,如社会技能训练中的角色扮演。?
B. 干扰其他病患治疗行为:在辩证行为疗法团体技能训练中病患与病患之间的互动状况能影响治疗的成与败。一些行为直接表现出对其他病患的敌意、批评和评判,干扰了其他病患治疗行为,致使其他病患不能从治疗中受益,例如,其他病患正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该病患插话:“不对,你在撒谎。”边缘人格障碍病患对任何不良反应非常敏感,他们常常为此感到惊恐和不安。在团体治疗中,一位病患不能接受其他病患的悲观反馈意见而表现出的悲观情绪或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干扰治疗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地方、任何人群中的互动,不可能绝对没有意见冲突。因此,辩证行为疗法的目的不是避免冲突发生而是教导病患如何在冲突面前保持镇静或感到轻松和舒适。?
C. 引起治疗师厌倦行为:照顾精神异常病患的确很容易感到厌倦。这类病患想要得到别人帮助,但是他们又常常缺乏技能去请求和接受帮助,常常刁难帮助和照顾他们的人,让别人感到厌倦。对这些病患而言,学习怎样得体地去请求和接受帮助以及怎样体谅给予帮助的人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技能。并且这些病患故意刁难治疗师的行为常常没有被治疗师确认,以为这些行为只是他们病态心理的一部分,并不打算作为特定的治疗目标。许多治疗师相信只要将病患的边缘行为治疗好了,这些刁难行为自然也就消失了。?
病患引起治疗师厌倦行为主要包括超出了治疗师个人能力所限的催迫行为以及治疗机构能力的限制行为。?
—— 超出了治疗师个人能力所限制:每位治疗师都有个人能力限制范围。在治疗中,这种能力限制包含想要为病患做些什么和忍耐病患行为。如果病患的行为超出了治疗师的能力限制,这种行为就是属于干扰治疗行为,比如病患要求治疗师给他找份满意的工作或要求治疗师每天跟他住在一起。最重要的超出治疗师能力限制行为是指病患拒绝参与或接受对治疗进展有效果的基本治疗策略。如果病患不愿参与这些基本治疗策略,其他合理的接受策略就无法进行下去,治疗进展肯定就会受到影响。其他催迫治疗师个人能力限制行为还包括:频繁给治疗师打电话,走进治疗师私人住宅,并和治疗师家人接近,要求治疗师自己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治疗师所不能给予的更多治疗时间或治疗次数,与治疗师的关系超出正常的治疗关系,如性关系或虐待关系,侵犯治疗师私人工作范围,威胁要伤害治疗师和他的家庭成员,等等。?
—— 超出治疗机构能力的限制行为:每个治疗机构都有各自的规定范围、特定要求或治疗条件,如果病患的行为超出了机构的能力限制,就属于干扰治疗行为。另外,不同的治疗机构如精神病院、精神病研究单位或私人诊所,都有不同的治疗要求,例如标准的辩证行为疗法要求每个病患必须参加个人心理辅导和团体技能训练;精神病院要求住院病患参加院内其他特殊治疗活动;研究单位要求所有病患参与阶段性评估。如果病患的要求超出治疗机构所指定的范围,病患的行为就是属于干扰治疗行为。?
—— 降低治疗师能动性行为:在任何心理治疗中,病患和治疗师的能动性或积极性或动机对治疗进程是否顺利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动性需要强化、需要鼓励。病患降低治疗师的能动性行为包括:不参加治疗,不合作、不服从,对治疗师表现敌意态度,没有耐心,指责治疗师应该做得更好,指责治疗师不是一个好治疗师,批评治疗师的人格,批评治疗师的治疗方法、工作环境或家庭,对治疗师的努力毫无感激,将其他自认为好的治疗师与现在治疗师比较,个别更为严重的行为是威胁起诉治疗师,向执照颁发委员会告发治疗师或在公共场所指责治疗师。毫不怀疑,任何治疗师面对这些行为就不可能对治疗有较高的能动性或积极性。
12.辩证行为疗法的基本构成与治疗目标(4)
(3)治疗师干扰治疗行为:辩证行为疗法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不同的是,它强调了治疗师干扰治疗行为对治疗的影响。广义讲,任何不必要地导致病患痛苦、压力或治疗进展困难的行为都属于治疗师干扰治疗行为。作为一个凡人,治疗师的行为也会受到外界和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增加治疗师干扰治疗行为的因素包括:私人生活因素,如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睡眠不足,生病,被病患要求太多,自感能力不足,被病患敌意对待,感到被病患推向极限,治疗中失去控制,害怕被病患起诉,担忧病患随时自杀,对病患无理期望太多,等等。?
治疗师干扰治疗行为可分为两大类:关系到治疗过程中平衡问题和关系到尊重病患问题。?
A. 导致治疗失衡行为:这类行为包括4个方面:接受和改变失衡,易变性和固定性失衡,养育对抗要求失衡、互动交谈风格和不礼貌交谈风格失衡。?
—— 接受和改变失衡:对治疗师来讲治疗中最坏的行为就是引起或保持接受和改变策略的不平衡。一个治疗师过度关注改变是对病患认识自己的非合理化认同。如病患对治疗师的做法表示不满,治疗师会指责病患过于自卫。相反地,一位治疗师过于无条件接受病患,不教导病患学习新的适宜行为,病患的病情就不会得到改善。?
—— 易变性固定性失衡:有些治疗师由于缺乏辩证行为疗法理论作治疗指导,故急于求成,频繁不停地更换治疗策略或治疗技术。他们的基本问题是没有耐心等待病患的行为改变,他们不明白任何心理治疗策略的应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现效果。与其相反,另外一些治疗师缺乏灵活应用其他可以应用的治疗技术,过于固定保持某些应用策略。在这种僵死的治疗方法之下可能导致病患极度悲观情绪,或致使治疗进程停滞不前。?
—— 养育和要求失衡:极端养育病患意味着治疗师把病患当做幼稚的孩子,迁就病患。他们认为病患不能够对任何事作出决定,为病患包办所有与治疗相关的事,如将治疗地点设在商场里,因为病患害怕走进诊所办公室;或亲自开车接送病患,因为病患不会开车;帮助病患管理他们的钱财;等等。相反,有些治疗师极端要求病患,过于严厉,常常假设病患完全可以自我管理行为,夸大病患的生活能力。?
—— 互动交流和不礼貌交流失衡:由于边缘人格障碍病患具有情绪易发性,他们似乎倾向于与治疗师分享各自私人经历和思想,他们在治疗师面前无话不说,也非常有兴趣了解治疗师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有些治疗师在治疗中对待病患如同对待亲密朋友一般。当然,赖汉博士也指出,在治疗边缘人格障碍病患时,也需要治疗师与病患共同分享自己的个人特征和生活经历,需要治疗师自我暴露自己的思想,这是治疗所要求的,但不易过度。特别是个别最过度的与病患的亲密关系是发生性行为,虽然这种情形非常罕见,但也需治疗师引起注意。另一极端的行为是过分强调与病患保持距离,这类治疗师有时表现为攻击病患的信念、情绪反应和行为。情感上,他们对病患冷漠;躯体上,他们与病患保持一定距离,从未出现肢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等。?
B. 显示不尊重病患行为:治疗师对病患的不尊重行为有时直接从语言上表现出来,但更多的是从不在乎病患和不尽心照顾病患的形式表现。不尊重病患行为可参见表3. 2:?
?
表3. 2治疗师不尊重病患行为举例?
1. 错过或忘记与病患的约会?
2. 取消与病患的约会而没有重新安排下次约会时间?
3. 擅自随意改变治疗策略规定,如改变电话号码,改变收费标准等?
4. 不回病患的电话或推迟回病患的电话?
5. 遗失病患病情档案或记录?
6. 不阅读病患交给治疗师的记录或文件等?
7. 迟到?
8. 穿着打扮或外表不像专业人士?
9. 外表看上去身体很不健康?
10、办公室脏乱?
11. 治疗中吸烟?
12. 治疗中嚼口香糖?
13. 治疗中不关房间的门?
14. 治疗中允许有其他因素打扰,如接打电话,接便条等?
15. 治疗中途暂时缺席,如接长话或参加其他活动?
16. 忘记病患的重要资料,如名字、重要相关病史等?
17. 重复自己的话,常常忘记自己刚才所说的话?
18. 外表看上去很疲倦?
19. 与病患交谈时打瞌睡?
20. 避免与病患眼睛对视或讲话时不看病患的眼睛?
21. 治疗中,谈论别的病患?
22. 治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