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记住,无论你做什么,有一天你将会死去。无法顶料的一天,也许比你希望的更早到来,它将会发生。生命如此短暂,真的值得躲在你小小的安全世界里吗?谨慎而沉闷地呆在你的舒适地带, 那真的是你应该过的生活吗? 相反假如你能学着顺应改变,假如你已准备好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甚至“重塑”一个你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你肯定会感觉很警觉而且活生生。谁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呢。 假如你像鸵鸟般把头埋起来,期望一切终会回复“正常”,你会感觉到精力的反面——你会感觉你的能量在萎缩,你越来越无精打采。
如何面对变化和不安全的状况
当你对变化的状况反应强烈,首先要理解这是头脑因它的舒适地带受到挑战而被激发了。然后你可以问自己:“是自我的哪个部分感觉害怕?”,“最糟糕可能发生什么?” 坐下来写出你的清单——所有的弊与利。写下头脑抛出的每一件事,然后研究你的清单。 是的,这状况很可怕,也可能很剌激?有人曾经告诉我,中文里的“危机”代表着危险和机会。所以在认清危险的同时,也要看到机会。 记住,执着于你的舒适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说亦即选择了死亡:没有变化,没有运动,是死亡的象征。感觉活生生,就是迎向存在正提供给我们的机会。谁知道它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你准备好了吗?如果还没有,只要对自己承认,不要批判,你宁愿过着一只脚已踏进坟墓的生活。然后试试带着意识地这样生活几天! 记住,假如你能够对任何到来的改变说“是”,你将不会害怕失去任何东西,因为你没有执着于事情应该怎样的既定观念。 如果你活在你的安全区,然而也活在其所附带的一连串的先诀条件下,那么总有一部分的你会害怕失去那个所谓的安全感,所以你将会永远生活在某种紧张和不安当中。 正如恐惧和安全感的出双入对,自由和责任感也是寸步不离的。假如你选择了跳出自己的舒适地带而投入新的状况之中,那随之赋予你的自由将要求你完全地负责任,并全然地警觉——你已没有你的旧习惯和配套的反应模式可以倚靠了。 头脑只经历过过去,且把过去的经验投射到未来,它对“新的”一无所知。如果你跳入新的,你必须变得警觉,并准备着无论出现什么新状况,都能创造出恰当的新回应。 静心在这里会是个好帮手,因为它让你体验到你不仅仅是你的头脑——你远远多于你的头脑。下文阐释的静心技巧将把你与你的直觉、你的体验者联结,它们懂得如何应对新状况。 通过静心,你也开始经验到你与存在是不分离的,你是存在的一部分,是它那浩瀚、流动而始终变化的能量的一种独特表达。而伴随这体验,一种巨大的信任降临了——信任你是比你的头脑广阔得多的某种事物的一部分,而你不可能失去任何本质上属于你的东西。 苏菲有句很美丽的谚语——你怎能将潮湿从水中抽离?正如你不能将潮湿从水中抽离,你也不可能失去组成你自身存在的基本品质。你只能失去你所获的虚妄之物,那些当你死去你便总会失去的。 但在你拥有自己的体验之前,这些也只是无意义的言词。所以,踏出你的舒适地带去实验,去冒险,去感受你那鲜活的生命力。
古印度的静心技巧消解了我们为自己创造的界线,将我们延伸向未知
开始写一份清单,列出所有你用以确保自己安全的方法——所有你在生活中为自己创造的特征——在家中、工作上、运动或闲暇中,在你生活的种种层面里。对你保护自己的方式变得觉知——你为停止被批评,或被目犯、拒绝、伤害或失望,而役射给别人的形像、而发展出的行为习惯、而创造的角色,看看你所累积所拥有的物质和财富,与那些你建立了紧密联系的人们。 当你完成清单,坐下来逐一去想象所有这些都消失了——一一溶掉、分解。去感觉所有你为自身建立的围墙和界线、你的形象、角色、保护面具,感觉它们正在消失。 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这是一个源自印度的古老静心技巧。 当清单上每一项都没有遗漏地完成了,那么试着感觉活生生的力量再次到来。想象你正站在一片广阔的天空下,沐浴于风雨中,你是这浩瀚存在的一部分。感觉你从你的心开始,不断扩展,扩展,你变得无限,并扩展到整个宇宙。(这个“扩展边界”静心可以在www.meditantra.com的一张音乐CD中找到。) 生命是不安全的。假如你能允许自己生活在不安全感之中,那么,也只有那样,你才能真正感到活生生。事实上,你会有一种类似极限运动员的感觉,不必真得那么去做。因为活在没安全感中就是活在边缘上——未知的边缘。 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而这是我们以所有的安全护庇来抗拒的现实真相。
一种西藏静心技巧让你明白,即使没有你,生命也运行得很好
在这个技巧中,你坐下来想像自己正在消失,变得不可见,好像只剩下灵魂。 然后想像自己回到你居住的房子和工作的地方,看看没有你的生活如何继续。你变得不可见——你能看到其他人,但他们看不到你。花点时间在这里。 过了一会儿你看到,事实上,没有你的生活的确依然运行得很好。事实上,人们是如此忙碌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甚至没有挂念你。仿佛你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消失了,就像你在水面上写下你的名字一样。 当你意识到你并没有被需要时,体会某种平静的感觉降临在你身上。你没有被需要一定去做某一种人,背负某种义务和责任。有你或者没有你,生活都将继续。 当你明白了这点,你会发现与其不停忙碌于活动,不停地做事,你倒不如开始投入更多时间去探索真正的自己,去发掘所有那些隐藏于内在超越你头脑的层面。
第十章 对生命说“是”,无论它带来什么……包括伤残、疾病和死亡
假如我们让悲痛顺其自然,感恩会随之而来,允许生命的完成和终结。
意外发生,我们可能变得伤残;我们可能天生便有某种缺陷;我们可能正比预期的提前面对死亡;或痛失所爱;这些事情可能看起来并不公平或不恰当,但它们是事实,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一个人身上。 25/28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