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照片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疾病的心理动力治疗 (29)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让治疗师决定采取主要是支持性的治疗方式。在这情境下,令人惊讶的是,病患最后能够广泛地探索对于自己与在家中地位的感受。
治疗计划的另一部分,是让病患与一小群同侪参与社交技巧团体。在此环境中,他可以接受温和的面质,例如他的个人卫生、交谈时答不好问题、自我沉浸,与忽略他人的需求。当他开始改善这些问题时,他整体的人际关系也大幅改善。举例来说,他开始跟其他的人说“平安”,甚至也会问候别人的健康情形。病患也进入职业评估与训练计划,在督导之下做些简单的工作。负责这些活动的治疗师依据病患的能力,很谨慎地调整工作的复杂程度,因而病患的自尊不至于受到严重的打击。最后,安排他的父母接受心理卫教取向的治疗,帮助他们接纳儿子的极限。他们被告知过度的干涉与过多的期待会有反效果,因为压力超出他所能负荷的。
以上依循精神动力原则的治疗片段,说明了在第二章所讨论的,不同的理论架构对同一位病患的治疗可能同时有用。自体心理学的原理,让治疗团队运用同理心了解病患维持自尊的需要,因而他的治疗者选择不去质疑他的身体化症状。客体关系的理论架构,帮助他的医师了解:病患意图与医师建立的关系出现什么问题。最后,自我心理学的观点有助于下列两点:一、自我缺陷模式,护理同仁将此一模式运用在如何帮助病患重建自我;二、冲突模式,用以了解幻听。这些迫害性的声音叫他“失败者”或“疯子”,起源于他内化了的来自父母的期待(以理想自我与超我的型式)和他实际上能力的限制(现实的自我功能)之间的痛苦冲突。每当病患在职业训练中尝到失败时,这些幻听总是变得更严重。
总结来说,精神分裂症病患在他们的生活中需要有人来扮演治疗角色。他们需要指引来面对复杂的精神医疗系统,他们也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更了解恐惧与幻想,才不至于妨碍他们依循整体治疗计划中的各个部分。的确,心理治疗师的主要角色就是去探讨病患遵从其他治疗的困难所在,然而在当前的实务工作中,这个角色经常是由临床个案管理师来担当,通常是因为病患对心理治疗没兴趣,或是社区资源无法提供心理治疗。个案管理师充当病患的倡导者(advocates)、精神医疗资源的向导,以及所有治疗计划的协调者。即使个案管理主要是现实取向与讲求适应能力,移情与反移情的问题仍会浮现,个案管理师必须能够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处置。精神分裂症病患最需要的是关心他的人,无论是所谓的个案管理师或心理治疗师,都要能够在一个充满困惑与威胁的世界,付出慈悲的人性关怀并提供庇护。
第八章 情感性疾患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已经体认到,情感性疾患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遗传与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要研究遗传与环境如何互动进而产生精神疾病,忧郁症可以当作一个理想的模型,目前已知的是,单极性忧郁症约有40% 可以归责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则占了另外60% 左右的成因。
肯德勒和他的同仁们为了建立忧郁症的致病模型,追踪了680 对女性的双胞胎配对,其中有些是同卵双生,有些则是异卵双生,结果发现遗传因素的影响尽管显著,却不是那样绝对。该研究中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为近期内的压力事件,其他如人际关系与气质(temperament)上的神经质(neuroticism)倾向,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中后者似乎会使许多个案失去社会支持的力量。
在后续的研究中,肯德勒等人扩大双胞胎研究的个案数,而有了进一步的发现,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个案对压力事件的易感性亦为遗传因素所控制。举例来说,一群遗传上危险因素较少的个案在没有压力事件发生的状态下,每个月发生忧郁症的机率大约是0.5%,如果暴露到压力事件之中,发生率则会升高至6.2% ;然而与遗传上的高危险群相较,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后者在缺少压力事件的情况下每月的忧郁症发生率为1.1%,压力事件存在时则升高到14.6%。
纽西兰一个收案数达1037 名孩童的追踪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的致病理论模型。研究者发现血清素转运子基因(5 HTT)上的启动子(promoter)区域,可以透过功能多样性来调控压力事件对于忧郁症的诱发能力。
在后续分析里,肯德勒等人又发现压力事件与忧郁症发作的关连性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比例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有些容易发生忧郁症的人其实算是自投罗网,自己跳进高危险的环境中,像前面提过的神经质倾向者即是一例,他们很容易就将自己与他人隔绝而孤立起来,把重要关系给搞砸了。在这个研究里,最大的压力源包括至亲的死亡、受到侵犯、严重的婚姻问题、离婚或分手等,除此之外,也有若干证据显示早年受虐、疏于照管或分离等事件,也会造成某种神经生物学上的易感性,使得个案成年之后面对压力事件时比较容易产生忧郁反应。肯德勒等人稍早的研究发现,童年或青少年时期曾经历与父母分离的妇女得到忧郁症的危险性也会升高。最后这个团队的研究也注意到,压力事件对忧郁症的影响有性别差异,男性比较容易被离婚、分居或工作上的问题所影响,女性则比较难应付周边人际关系问题所产生的压力。
如同尼莫洛夫所指出的,佛洛伊德有关早期失落(early loss)会使人变得比较脆弱、比较容易产生忧郁症的说法,已经在近期的研究中获得证实。阿基德等人做过一个病例对照(case-conrrol)研究,找来一群症状不一的成人精神病患,评佑他们在十七岁以前由于父母亡故或永久分离等因素而失去父母亲的比例,结果发现童年失去父母亲这件事显著提高了成年后得到忧郁症的机率,其中因为永久分离而失去父母的,甚至比父母亲亡故带来的影响还要大。此外,事件发生的时间早晚也和后续的影响力有关,九岁以前发生和九岁之后发生相较之下,亦有较高的致病风险。同样地,吉曼等人也发现,童年早期父母离异与终身的忧郁症发生率之增加有关连性。事实上,会引发忧郁症的不仅是童年的失落而己,身体或性方面的虐待也都曾经在研究中被证实与女性成年之后的忧郁症有关。其他相关的研究还包括:童年曾经被虐待或疏于照管的女性和未曾有此不幸经历的女性相比,成年后苦于负向人际关系与低自尊的比例高达两倍之多,而这些个案中发生忧郁症的比例更比对照组高出十倍。
这些与成年期忧郁症相关的早期创伤似乎能够在个案身上造成若干永久的体质性改变,伟思林安等人发现童年受虐的忧郁症妇女,其左侧海马回(hippocampus)的平均容积,比起未受虐的忧郁症妇女和健康个案来说,分别要小了18%及15%之多。此外有不少研究也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泌素(CRF) 能刺激脑下垂体分泌肾上腺皮质素(ACTH),这种激素在忧郁症个案之脑脊髓液中的浓度较对照组为高;此外,倘若把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泌素直接打入实验动物的脑中,这些动物便会出现若干与人类的忧郁症颇类似的行为表现。上述的研究成果提示我们,情感性疾患的“压力-体质模式”(stress-diamesis model),也就是说存在有某种由遗传因素来决定的基质(substrate),可以使得突触(synapse)间的单胺类(monoamine)传导物质减少,或是使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轴线对压力的反应性增强;在没有严重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超过遗传所决定的阈值,并不会引发忧郁,然而被虐待或疏于照管的经验可能会活化压力反应,使得肾上腺皮质促泌素细神经元的活动量增加。如同前面说过的,这些细胞对于压力有很敏感的反应,在忧郁症患者身上更是如此;某些个案身上的这类细胞甚至会变得超级敏感,即使只是很小的压力,也会引起极大的反应,海曼等人也发现到,童年的不幸事件似乎让成年的妇女个案很容易在遇到压力时产生忧郁症的反应。
在一个设计精良的研究里,黑曼等人找来49 位年龄介于十八到四十五岁之间,没有服用任何精神科或贺尔蒙类药物的健康女性,把她们分成以下四组:一、没有童年被虐待或精神科的病史;二、目前处于忧郁症中,童年有遭受性虐待或身体虐待的病史;三、目前没有忧郁症,但童年时曾经遭受过性或身体方面的虐待;四、目前处于忧郁症状中,但没有童年受虐的经验。在这项研究里,有创伤历史的个案无论在脑下垂体、肾上腺或自主神经系统方面对压力的反应都要比对照组来得大,这种效应在目前有忧郁或焦虑症状的个案身上尤其明显,比方说上面的第二组个案,其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压力的反应竟是对照组的六倍之多;最后研究者下了这样的结论;孩童时期被虐的经验可能会造成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泌素的分泌减少,产生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轴线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这些生理反应似乎和忧郁症有关。
由于精神动力模式将成年的精神病理现象归因于早年的创伤,童年时期的压力事件原本就是考虑的重点,然而在此之外,动力观点更是强调压力事件所蕴含的意义。临床工作者得要常常提醒自己,有些事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不过尔尔,却因为个案意识或无意识中蕴藏着深刻的意义,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海曼也提到:“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已经达成共识,重要的不只是负面生活事件的发生,还包括个人对事件的诠释,以及相关脉络下该事件所具有的意义。”在一个长期的追踪研究中,海曼等人发现如果压力源的内容与个案的自我定位(self-definition)相关,更容易引发忧郁症;换句话说,对于以社会关连性(social connectedness)来定位自我的个案来说,重要人际关系的丧失会比较容易诱发忧郁症。相反地,如果个案重视的是个人的支配与成就,一旦经历到工作或学业上的失败,会比较容易产生忧郁症的反应。
肯勒德等人最近一个研究是从弗吉尼亚州双胞胎档案来找个案,他们发现带有个人特殊意义的生活事件和忧郁症的关连性更加密切,在访谈中研究人员发现,从事件带来的失落与受辱(humiliation)程度可以预测忧郁症的发生,其中同时具有受辱(由于重要他者主动要求分离而引发的羞辱)与失落这两种意义的,和单只带有失落的比起来,产生忧郁症的比例较高,而直接羞辱、贬损个案的事件与忧郁症间亦有相当高的关连性。由此可知,动力取向的治疗者必须要去探讨压力事件的意义,才能更精确地掌握事件对个案所带来的独特影响。
忧郁症之精神动力学理解
精神分析或者精神动力学派对忧郁症的概念可以追溯自佛洛伊德的经典之作《哀悼与忧郁》,其中的核心概念便是早年的失落会造成一种易感性,使得成年之后较容易产生忧郁症。他也注意到忧郁症个案常见的自我诋毁,是由于转而向内的愤怒,他甚至更精确地指出,愤怒转向自己的原因来自于自我对失落客体的认同作用,他是这么说的:“因此客体的阴影笼罩在自我之上,以致自我被某个特殊的内在动源(agency)所评断,就好比自我也成了某个客体,亦即那个失落的客体。”1923 年佛洛伊德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将失落的客体内化并加以认同,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放下生命中重要他者的唯一方式,同年出版的作品《自我与本我》中,他提出这样的推论,忧郁症患者往往拥有相当严厉的超我(severe superego),这是由于他们对于自己曾向深爱的他人表现出攻击性而感到愧疚不已。
卡尔•亚伯拉罕进一步延伸佛洛伊德的想法,把现在与过去之间连接起来。他认为,罹患忧郁症的成人在童年时期自尊曾遭受强烈的打击,面对过去或当下这些伤害自己的人(因为对方不爱自己了,或因主观认定对方不爱自己了,而受到伤害),现下的失落或失望会引发患者对于这些人强烈的负面感受。
克莱恩则谈到面对痛苦失落时所产生的躁式防卫(manic defense),比方说自以为无所不能、否认、轻蔑、理想化等,这些防卫机制使得我们可以:一、拯救与修复失去的所爱;二、拒斥坏的内在客体;三、否认自己对所爱客体卑下的依赖。临床上个案可能以下面几种方式来展现这种防卫机制:否认自己对于他人的攻击性、呈现出与现实情境不搭调的溢乐感、对别人过度理想化,或者表现出苛刻、不屑他人的态度,以否认自己对于关系的需求;在这种自我膨胀的躁式防卫中包藏着一种意图凌驾于父母之上、翻转亲子关系的冀望,这样的欲求可能反过头来产生罪恶感与忧郁,克莱恩以此来解释为何忧郁经常会在成功或晋升之后发生。
克莱恩的阐述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理解到,在生物性因素之外,躁症同时也可以有心理观点的解释。自我膨胀的躁式防卫作为一种防卫机制的功能,在不悦型躁症(dysphoric mania)的患者身上看得最清楚,在这种状况下,焦虑与忧郁浮现于躁症发作之上,进而需要更强大的躁狂来否认。除此之外,轻躁也经常被拿来作为对抗忧郁情绪或哀悼反应的防卫手段,举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9999.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29]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
71
] [
72
] [
73
] [
74
] [
75
] [
76
] [
77
] [
78
] [
79
] [
80
] [
81
] [
82
] [
8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DSM-4诊断与统计手册:...
医学心理学(上)
精神疾病的心理动力治疗
害怕恐惧蛇和虫子的心理...
害怕恐高的心理咨询和心...
我总是对自己很生气因为...
心理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心...
情志病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
修炼当下的力量
非理性信念不合理想法的...
热点心理治疗
害怕恐高的心理咨询和心...
害怕恐惧蛇和虫子的心理...
精神疾病的心理动力治疗
推荐心理治疗
心理异常分类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精神...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