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和意向所纠缠,产生一些可能导致可怕后果的冲动,例如患者走到楼上
就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还有的患者有一种看见刀就要砍人的冲动。患者
明知这种欲望与冲动是违反自己意愿的,是不堪设想的,但却无法摆脱。因
而十分焦虑和痛苦。3.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可以表现为强迫检查,总要反复
地检查房门,窗户是否关好。还可以表现为强迫数,病人不由自主地去数某
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如在马路行走时对大楼的层数、商店的玻璃窗、路旁的
树木要依次点数,明知无意义,仍在数下去。
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多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及行为疗法,但有的治疗
----------------------- 页面 284-----------------------
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纠正、改变患者的不良人格特征。
下面引用一则案例。
①
例七 :
思者是一个身体非常瘦弱的女同学,她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既是家中
的老大,又是唯一的女孩子。1986年考上大学时才 16岁。
她的座位在靠讲台的第一排。也许是 “高瞻远瞩”之故吧,老师好几周
都没注意到她。有一次课间休息,下课铃还没响,她就坐不住了,铃刚一响,
就匆匆出了教室。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结果,上课铃响了,她还没来,同学
们又大笑。老师问班长怎么回事。班长说,她每天都这样,一下课就往宿舍
跑,主要任务是看宿舍门关好了没有。这位班长幽默的回答使老师很纳闷,
过了十几分钟,她终于喊了报告。进教室后老师问她干什么去了,她顿时面
红耳赤,吱吱唔唔不知说什么好。老师也没再多问。
当天晚上,老师叫她到办公室。“你每天一下课就往外跑,而且又迟到,
究竟有什么事?”
她以为老师是为迟到的事,就说: “老师,我保证再不迟到“你不要误
解我的话,我是觉得你一定有什么困难也许我可以帮助你,你能否告诉我?”
老师解释了几句。
她沉默了一会,胆怯地说:”唉!我从高中起就为这件事烦恼,直到现
在,既然你问这件事,我就告诉你,但愿你能帮助我解除烦恼。我一天到晚,
不论干什么事,就是忘不了关宿舍门.总觉得宿舍门没关好,时时想去看一
下。一下课就去看门,一看关好了,就急忙往教室跑,刚到楼梯下面,又想,
是不是真的关好了,上去再看一次,而且要亲自试试,课间十分钟就这样来
回折腾几次。我知道这很可笑,但又没办法控制自己。同学们都在笑我,我
的心里压力也很大??
听了她的解释后,老师带她到了咨询室,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这种症状
叫强迫性神经症,必须进行必理治疗。她表示愿意配合。
医生先采用了认知领悟法。让她写回忆报告,然后再与她讨论。她每次
都写得很认真,细致地描述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经历。连续一个多月,十几份
报告文上来了,医生仍然找不到豁口。通过分析,医生觉得她把那里致强迫
行为的事件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了。于是两个月以后,医生对她进行催眠放
松。大约40 分钟过去了,她开始进入半睡眠状态,医生按照她写的回忆报告
中的内容不断暗示,让她尽情渲泄藏在心底的烦恼。终于,她开始喃喃自语,
回忆起相关事件:
“爸爸??嗯??爸爸,你打我吧。我没有锁好门,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贪玩,让小偷偷走了咱们家的东西,爸爸,你打我吧??”
原来,她五岁时,父母忙于上班,顾不得管她,总是让她一个呆在屋里
看门。有一天,她跑到邻居家玩,结果让小偷把家里的东西偷了个精光。她
吓坏了,认定爸爸回来饶不了她。宽宏大量的爸爸、妈妈不但没有责怪她,
反而安慰她。这使她感到了父母的爱心,同时,对小偷的恐惧感和自己没看
好家的内疚交织在一起,成了她以后看锁不锁门的内在根源。从那以后,她
出门总忘不了锁门,锁门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
事件被排除出意识之外,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但这种强迫行为却一直保留下
① 摘自 《大众心理学》,张海钟,1996 年。
----------------------- 页面 285-----------------------
来,直至成为一种变态行为。
“你现在已经明白了这种强迫行为的心理根源,你已经渲泄了心底的烦
恼,现在你的症状就会减轻。以后你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主要是顺其自然,
听其自然。这个原则对强迫症很有效,当你去看门是否关好的时候,你不要
理睬这种念头、慢慢地这种行为就会消失。”
医生给她讲钟友彬先生的例子,你想使皮球停止跳动,你就必须停止拍
它,你越拍,它就越跳得厉害。她表示下决心克服这种症状,医生说不是克
服,而是听其自然。
经过两个月四次认知领悟治疗和她自己的自我调节,终于在第三个月
后,她的强迫症状消失了。
诊断分析
治疗者在对这例强迫行为进行治疗时,采取了以认知领悟疗法为主,并
辅助以放松疗法和森田疗法。事实表明,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提
高疗效。
----------------------- 页面 286-----------------------
二、不同年龄的心理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心理生活,
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随着心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与不同,心理治疗的原
则、目标与要领也要随之更改。特别是年龄在 10岁左右的儿童、变化很大的
青少年和退休在家的老人,要应用不伺的治疗方法。
□儿童的心理治疗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推广,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已经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儿童的早期经验、养育方式及成长经过,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日后成人性
格的形成。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早期的心理治疗与辅导,是非常必要
的,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儿童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其正在发育和不成熟上,儿童心理疾病的表达不像成人那样多愁善感,而只
是单一的高兴与不高兴。所以在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
本质,及时抓住儿童的关键问题进行治疗。
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叫多动症,是儿童的一种行为障碍,多动症患
儿的表现之一是过度活动,即超过与年龄相宜的活动水平。另一种表现是注
意力短暂,主要是注意力不能指向目标,不能集中,这是多动症核心症状。
除了上述过度活动、注意力短暂、冲动等表现之外,多动症还表现在品行问
题和学习困难这样一些表现,有 80%的多动症患儿有品行问题,父母和教师
们常反映他们打架、争吵、不顺从和好斗。学习困难也与多动症有紧密联系。
可见多动症是一种综合症。
多动症的治疗,应以教育和行为治疗为主,治疗之前,应首先调查和分
析患儿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确定其治疗目标,并记录治疗效果的变化。例
如,对经常不注意听讲的儿童,可用增加注意听讲的和减少扰乱课堂秩序的
时间作为治疗时的对比。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根据其良好行为。分别予以阳
性强化,如表扬、鼓励、插红旗等,最后根据总成绩,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如果出现不良行为,则予以处罚,如批评、疼刺激、撤销奖励等。
在应用行为强化矫正过程中,应通过咨询去改变家庭和学校中的消极因
素,给患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正常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塑造新的行
为模式。
儿童吃手指儿童吃手指的行为,包括啃指甲、吮吸手指等,是比较常见
的行为。吃手指可在儿童期各个阶段发生,若不能矫治,可形成终生固癖,
患儿在休息或心情紧张不安时,会有意无意地啃指甲或吮吸手指。患儿的指
甲时常被咬得参差不齐,手转皮肤有的地方会有淤血。
一般认为,导致儿童长期吮手指或啃指甲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患儿
在哨乳期没得到及时哺乳,缺乏母爱;二,缺少同龄玩伴;三,模仿学习。
1.厌恶疗法,在患儿经常吮吸、啃咬的手指上放上胡椒粉、涂苦咪酊或
黄连素等;也可以在手指上缠上纱布,使患儿在咬、吮时产生厌恶感,这样
就可逐渐减少或消除这些不良的行为。
2. 负性实践法。鼓励患儿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停地吮、咬手指,直至对这
种行为产生厌烦情绪,于是便逐渐抵制啃咬手指的习惯,达到矫治的目的,
这也是平常人们常说的 “以毒攻毒法”。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做法,可以结合使用,如多关心受护孩子,经常
与孩子一块出去玩儿,勤给孩子修剪指甲,使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等等,
----------------------- 页面 287-----------------------
都可预防或矫治儿童以上的不良行为。
儿童自闭症儿童自闭症也叫儿童孤独症,产生于儿童早期,如不及时矫
治,会严重影响儿童感知、言语、智力的发展。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行为怪癖,孤独离群,情感淡漠,缺乏兴趣以及适
应不良等等。临床实践证明,正强化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疗
法的一般步骤是:
1.评价患儿的行为,尽可能找出自闭行为的原因,以便能针对性地施行
正强化。如有的儿童自闭是因为父母是知识较高的技术人员,无暇照顾孩子,
亲子关系冷淡。然后选取被认为是主要问题的一项,作为矫正内容。
2. 恰当地选择强化物,通过与患儿的接触和交谈,了解儿童喜欢什么,
也可以向家长或亲友了解,从中选出一、二种作为强化物。
3.鼓励儿童与人接触、交谈,尽可能让患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