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E:你事事都要取得主导权,即使被他人抢先,也不放弃表示自己的主见。你是干事业的人,但要学会与别人协调起来,这样能为你赢得更多的人气。
五、铲除懒惰业精于勤
懒惰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能做多大的事,弹性极大。做事的多少、大小,某种程度上与懒惰战斗的成果大小有关。持续的悲观厌世、只说不干、对任何工作都挑三拣四、生活态度消极,这些都是先天的懒惰特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这些懒惰情绪听之任之,迟做总比不做好,消除懒惰永远都不会晚。
◆ 别被懒惰感染了
荀况在《劝学》中写道:“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其含义都是说,志趣存,尔后眼亮心明,机会上门,希望丛生。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得意洋洋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儿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儿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也没能给自己造个窝。最后,它没能混过寒冷的冬天,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那些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不做长远打算、不愿辛勤劳动去创造生活的人,跟寒号鸟也没多大区别。
《真理报》报道,懒惰可以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如果一个群体中有一个人“感染”上了懒惰,那么他很快就会让其他人产生慵懒、想放松一下的想法。
懒惰可以抑制激情和思想,有时候它让人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或一事无成。最可怕的是,懒惰是所有恶习的根源。一方面,懒惰是魔鬼,需要终结它的存在;另一方面,当懒惰很明显或持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你不要急于求成,希望尽快消灭它,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容易使你陷入绝望。重要的是找出懒惰产生的原因。
忘我工作和身心疲劳都会产生懒惰情绪。这样产生的懒惰,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避免使你筋疲力尽。这时,好好休息是非常必要的。休息好后全部的懒惰症状都会消失,而你又会精神饱满。
懒惰也可能是你生病的征兆。有很多病可以使一个人什么事也不能做或什么事也不想做。一个人内分泌失调或患有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过度紧张和贫血都会产生懒惰情绪。这样产生的懒惰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只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就可以了。
◆ 懒惰使人生锈
英国著名作家伯顿在他的名著《忧郁和剖析》一书中说:“懒惰是一种毒药,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还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奉行“工作越清闲越好,活动量越少越好”、懒于用脑、饱于口福;有的人甚至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沙发上和床上度过的。岂不知如此“享福”往往会因福得祸。
会“享福”者多贪食,天天不离佳肴美味,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而体力消耗几乎降到了最低限度,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营养过剩,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显得体态臃肿,出现双下巴、大肚皮,动辄气喘吁吁、虚汗淋漓。
人的大脑功能是用进废退的。事业上勤奋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比普通人的水平要高 10%~20%。它们能促进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肽组成的新的蛋白质分子。这种蛋白质被人们称为“记忆分子”,对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展颇有助益。而逸多劳少、不善动脑的人,由于大脑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脑啡肽及脑内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水平降低。若长期如此,则使大脑功能呈渐进性退化,思维及智能逐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降低。这种人往往显得气量狭小,反应迟钝,懒散健忘。
人体免疫功能动则盛,惰则衰,贪图安逸久之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加之体重超重,易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患。很多慢性病,诸如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胆石症、心律失常等,也好发于好逸劳少的人。四体不勤,懒惰懈怠,其精力和体力无疑会走下坡路,抗病能力会相应下降,很多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过逸者会经常沉湎于不良情绪的负体验之中,这是因为他们甘居平庸,迷恋轻闲,得过且过,事业上无所作为,自然会引起周围人们的不满以及反感,这就容易引起矛盾,造成心理负担。
大量事实证明,中年人的健康亦有赖于心理上的平衡,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过逸少动可使中年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易致未老先衰。究其机理,乃是劣性心理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不良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殃及体内一系列代谢过程,贻害身心健康,进而导致早衰。有资料表明,平时心境较差,且不爱运动的中年人,其心脑可早衰10~15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比一般人高出l~3.5 倍。
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说过:“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贪图安逸与时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亦危害健康,唯有勤奋才是保健之良方。
◆ 懒惰是末日的先兆
在一场老红军的报告会上,一位老红军意味深长地说道:“防腐蚀,就要防止懒、馋、贪、占、变。”多少年过去了,综观世态,老红军的话不仅没有过时,却与当今的现实格外贴切。
当我们从夏夜的街市上驰车而过,会看到成群成群的散凉者,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围观棋局,在打扑克,尽管我们依然相信,此时肯定也有人正吹着破电扇,在他们闷热的陋室里研算课题。当我们在候车室和车厢里看到大多数人,宁愿叼着烟卷朝窗外发愣,也不会找一本好书翻翻,但我们还是相信,在最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仍有人在背诵英文单词。在机关办公室里,职员们在喝茶聊天,但我们依旧能透过窗户,看见几个终日忙碌的人。但是,无须细想我们便知道,勤劳者与懒惰者的比例,已极度失调。
此时,“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已经成了一个以偏概全的结论。1984年,一群前苏联专家来华,传播“巡环展览派绘画艺术”。对这些客人,我们当然也喜欢用“勤劳智慧”的习惯套语,去进行称誉。但他们摇头笑了,并毫不掩饰地指出:“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是它却很懒惰。”那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民族,中国和前苏联有着十分相近的一面,但我真希望,在坦率方面我们也能彼此相似。
然而,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做不到那样坦率。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敲响一只警钟,告诉十八岁的人;如果祖国能听见,当然也想告诉她:“懒惰,是末日的先兆。”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克服懒惰的最好方法就是工作。如果你觉得学会享受工作很难,下面有几个小建议可以一试。
1.制订可行的计划
在深思熟虑后制订一个时间表,注明一天中需要做的每项工作,是一个摆脱懒惰的好方法。计划可以写在纸上。一开始,它可能只像是一种写写画画的游戏,但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即使在很短的休息时间里也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结果,每天工作就会成为生活必需品。
2.换一种方式看事情
其实在你不喜欢的工作中都会找到做它的动机。如果你感到琐碎的家务枯燥无味,那不妨把它当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清洗窗户、用吸尘器清扫地板、擦洗家具等都是非常好的身体锻炼。懒得去体操馆?那就想一想去体操馆的好处:你会拥有一副健美的身材,人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你。当然了,你现在学会思考,一点都不晚。
3.学会借助别人的压力
如果厨房里的所有活儿都令人生厌,你不妨告诉你认识的每一个人:厨房是你最喜欢的地方。这样,为了避免让别人认为你喜欢说谎,你就不得不说到做到。此外,人们知道你喜欢下厨后,可能会开始送给你一些用在厨房里的礼物,从而让你在厨房里的活儿变得轻松,有趣。
懒惰或许是人生第一敌人。这个敌人一生都跟在你的身边,时时拿着锋利的长矛,准备刺杀。在你的手里,必须时时紧握勤奋和努力的厚盾,提防和阻挡这个要抢夺你珍贵的、短暂的不会再有的人生时光的敌人。
是让懒惰发出得意的狞笑,还是让我们的生命绽出美丽的花朵,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选择!
六、打开自闭大彻大悟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日常生活需要外,基本上就是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人交往,自闭者一般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但是,一个人根本不可能与世隔绝,因为人是社会动物。
◆ 自闭桃源称太古
杨昌济老先生有一名联:“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一个人,正如一把剑一样,总不能永远在剑鞘里。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扬眉剑出鞘”,勇敢地闪耀自己的光芒。
一个富翁和一个书生打赌,让这个书生单独在一间小屋里读书,每天有人从仅有的一个小小的窗户递饭进来,如果他能坚持10年的话,那么富翁将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于是这位书生开始了一个人在小屋里的读书生涯。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书本和四面墙壁,没有任何的休闲与娱乐,唯一能做的只是伸伸懒腰,沉思默想一会儿。
他听不到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见不到原来的亲朋好友,也没有敌人,就连小昆虫和小动物也未见过,终日陪伴他的除了他自己还是他自己。
就这样不到一年,这位书生承受不住了,这种死一般的安静和沉寂简直就是非人过的日子。任何的刑罚都没有如此的沉寂让人感到残酷,如此的郁闷让人感到压抑,使一个人在心理与精神上难以承受。
于是,他自动放弃了。
这位书生在苦读和静思中大彻大悟:十年后,即使大富大贵又能怎样?无论是谁都无法独自面对人生,所谓的完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只不过是逃避现实的精神枷锁而已,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生活。
自闭是心灵的毒药,它封杀了自己融入群体的所有机会。自闭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也会让周围的亲友痛苦不堪。总之,自闭会葬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