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自己的不完满
------------
在骄傲情绪之中,我们很难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
那年我遇到一个刚刚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跟我说起自己找工作的经历,我觉得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是很有好处的。
这个毕业于英文专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很流利,就寄了多份英文简历到很多外企应聘。不久他就收到了很多回信,但结果并不很如人意,许多公司说现在不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其中一家公司给他的回信是这样的:“我们公司不缺人。然而,就算我们缺人,我们也不愿意用你这样的人,因为你很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英文水平很高,单就从你的来信看,实际并非如此,你的文章不仅写得很差,而且还错误百出。”你可以想象这个大学毕业生在读这封信的时候是怎样的愤怒。他想,不用就罢了,何必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呢?他甚至打算写一封狠一点的回信,质问对方公司的态度。
但当他平静下来后,转念想了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也有可能自己犯了英文写作的错误还不知道。”后来他又写了一封信给那家公司,向对方表示谢意,感谢那家公司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表示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几天以后,这个年轻的毕业生意外地受到了那家公司的信函,告诉他他被聘用了。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行为非常难得,在别人说出不太顺耳的话时,他还能保持清醒,不以愤怒回应对方,而是回过头来思考自己是否犯错。
这样的事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们真应该用“真实、善意、重要”这三个筛子筛一下自己要说的话,由此来避免说废话或是妄语。所谓妄言止于智者。
有一个决意出家的人,年轻时喜好穿昂贵的衣服。他经常自己去市场上买回布料,再到裁缝店去找裁缝剪裁。平时,他穿着令人眼红的多彩服装,有时还穿西装打领带。出家人的上师对他的这些生活习性从不过问,倒是上师的信徒很看不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不过,这人站在上师跟前时,上师经常会说:“你的眼光真差。”这人就反驳说:“可我的衣服都是用上等衣料做的呀!”
终于有一天,这个人不再对穿衣着装感兴趣。他穿着很朴素的睡衣去见上师,这一次上师说:“你真是好看。”他这才明白,上师有意让自己沉迷于世俗事物,直到自己发现那些世俗事物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如果你的美丽只是由衣服包装出来的,那么你的丑陋仍然是无法遮掩的,美是从人的内心培养起来的,素朴的生活和思想的提升,能够使一个人的审美观得到提升,只有内在美才能发出不朽的光辉。
世俗世界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如果想修练自己,就不能受困于世俗力量的束缚,就一定要认知自己那些不够完满的地方。
------------
每一条生命都很可贵
------------
仁的内容无所不包,涵盖天下万物,以仁心处世,可以滋养天下一切生灵。
那天我在沙滩上散步,旁边走着一个年轻人,我们都看见前面有位老人,不断拾起一些小鱼抛回海里。这位老人那么善良,我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所作所为。他是在以爱滋养生灵,同时也滋养自己的生命啊。我旁边的年轻人可能不太明白这一点,他赶了上去,问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人说:“搁浅的小鱼如果留在岸上,太阳一出来就会死了。”年轻人听了,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可是海滩一望无际,这种小鱼也有好几百万条,你的努力能有什么影响呢?”
老人瞧了瞧手里的小鱼,然后把它抛回海里,快乐地说:“也许对大海是没有影响,可是对这一条小鱼却有影响!”
不起眼的生命得到重视——这恐怕就是善心的显现吧。
很早以前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祇喜悦。于是神祇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
钓鱼和狩猎——很多人沉迷于这样的休闲活动,这看起来没什么,但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为实际上非常残忍。
周末,人们开始放松和休息,人们会去寻找不同的娱乐,有的人到郊外去钓鱼和狩猎,这些人也许应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他们就是鱼和飞鸟,正在和自己的孩子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这时,自己的孩子却被钓走了或是打中了,他们会快乐吗?那简直是一件残忍至极的事。把杀害生命当作自己的嗜好——这会使一个人的世界变得很可悲。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当你杀害大地上的一切生灵的时候,你也在伤害你自己。
当其他人做出了有利于世界的事情时,你应该生出随喜的心,这样等于你参与了一次善行。而当其他人伤害了世界上的生灵时,你应该坚决抵制,如果你认同,你就间接地加入了他人的恶行。
60年代,由于饥饿,有一个地区死了人,于是,有人组织了很多人,围住两个山头,要捕杀山里所有的猴子,用来填饱人们的肚子。人们伐光了两座山上的树,最终,三群猴子被人们围困在一个小山包上。由于四周已经没有树木了,而且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所以猴子很难逃跑,猴子拼命找地方躲藏。人们搭起窝棚准备在此打持久战,还不时敲打一些很响的东西。只过了三天,猴子就已经撑不住了,看起来,它们想要突破人的包围圈,人们准备大战一场。已经开始收网了,林子并不大,人和猴子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战斗。人和猴子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傍晚的时候才渐渐平息下来,地上到处都是死猴,于是就按照人头份额来给大家分猴子。
当时,两个老猎手追着一只母猴一直追到光秃秃的山坡上,这只母猴把自己的小猴崽紧紧地抱在胸前,背上还背着其他的猴崽——这些猴崽是母猴从战斗中抢出来的。母猴火急火燎地逃跑,而两个老猎手则紧紧追赶,并采取分头包抄的战术,一直在兜圈子,直到母猴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爬上了空地里的一棵枯树。母猴已经无路可退了,而对猎人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他们都举起了枪。这时,母猴的一个手势让他们停住了手。母猴开始给猴崽喂奶,两只小猴都被她搂在怀里,但小猴子并不怎么吃,似乎是不饿。母猴于是把两只小猴子放到更高一些的树杈上去,自己则爬上爬下地摘了很多树叶,把自己的奶水挤到树叶上,又把所有的树叶放到小猴能拿到的地方。这时,母猴转过了身,用前爪捂着眼睛正对着两个老猎人,意思是他们可以开枪了。
在落日凄艳的余光中,老猎人终于放下了枪。这只母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谁也不能对这样的一位母亲开枪。
爱一向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感情,但“爱”也是最不容易完成的一种修养。不杀生是人们释放爱的一种方式。
经常习读经书的人,应该听说过一个小故事,那就是一个禅师为了搭救一只野鸡,宁愿让猎人割下自己的耳朵,去代替那只即将被用来做菜的野鸡。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会发生,但我们仍然应该明白,你杀死一只鸡,它是悲惨的,它死的时候一定是怀着愤怒的(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觉得鸡没有什么感情),这很正常,一个活物被剥夺了生命,它难道会快乐吗?
好的,那只被我们杀死的鸡,怀着愤怒死去了,然后我们把它烹制成食物,吃了下去。也就是说,我们吃下了一只愤怒的鸡,愤怒随着我们的吞下食物而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就这样,我们在杀生后不可避免地制造了愤怒,并吸收了愤怒。如果我单从“为善”这一方面来劝告你,希望你不要杀生,你恐怕不会放在心上,但如果我对你说,杀生就意味着你要增加自己的怒气,缩短自己的寿命,这时,你还会兴趣盎然地把那只鸡杀死,并吃下去吗?
大自然里到处都是生命。人人都见过大树,树上有什么呢?通常人们可能会觉得,树上就只有一些树叶、树枝而已,但实际上可没有这么简单呢。当你打算砍倒一棵树的时候,如果你静静地站在树的跟前,像一个自然之子一样问那棵树:“我要把你砍去做许多东西,你是否还有什么话要说?”,那么你会听到来自你内心深处的一个回答:“请不要摧毁我的住所。你如果这么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终会死亡。”你又说:“不,我必须把你砍倒。”这时那个熟悉的声音又会说:“好,你可以砍。但请你不要从树下面砍断,像一般的砍树那样。你先爬到树的最上面,逐渐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后全树砍完。”你可能会奇怪,怎么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呢,这样砍大树不是更痛苦吗?接下去,那个声音又说:“你说得不错。我是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样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砍倒,将会压坏四周围的小树,并会杀死很多小动物。很多小鸟和昆虫,会失去住所,许多小树会被压坏。但你一块一块砍,对它们的损伤可以减少。”
这时你难道不会觉得:那棵树宁肯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小动物受苦。它是多么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树,只为我的享受和骄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要砍这棵树,反要对它表示尊敬。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对了,每一条命都是命,哪怕是一棵不会说话的树,它也有自己的爱,也是懂得爱的,而你不会连一棵树都不如吧。能做善事的时候就尽量做吧,能不伤害其他生物就尽量不要伤害吧,我们的世界实在是太紧密了啊。
------------
坚持做好人
------------
能活一天,便多助人一天,人家记得你的好处,这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幸事了。
一位老人拉着很沉的手推车上坡,如果有年轻人从后面推一把,那么老人便会感到轻松多了。
小孩的玩具坏了,大人看见后,如果帮他修理好了,那么小孩便又快乐起来。
母亲生病了,如果她的子女能够带她去看医生,打针吃药,问寒问暖,那么这位母亲的病便好得快了。
陌生人迷路了,向路边的行人问路,如果行人为他指路,那么这个陌生人就能够到达目的地,并放下沉重的行囊了。
恩泽不在大小,只要可以救人一时之急就够了。因一只手、一句话、一个饼,处于困难中的人就会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轻松的多,心窝窝里便会感到温暖。
从小,大人们教育我们要互相帮助。今日你助人,明日人助你。人在社会上生活,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那时候,若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你就可以更好地挺过难关。所以,互助,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的必需的美德。
人生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都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中。一个人,是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离开群体独自生存。个人与群体,群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群体是个人的生活的导师与保障,个人是群体构成要素与动力。为了群体就是为了自己,为害群体也是为害了自己。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唇全而齿暖,唇亡而齿寒。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努力工作,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完善。而一个进步且日趋完善的社会,又能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其进步。相反,社会上有一个人堕落,这个社会也会随着有一分堕落。而社会的堕落严重一分,也会使个人多一分堕落的理由。因此,个人的行为,随时影响着社会。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随时改变着单个的人。
因为人与人是互相关联的,所以人与人便应该互相帮助。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仅仅追求个人的享受,而是要谋求个人的健全,继而谋求社会全体的幸福。假若社会健全了,个人的幸福便也就包含在其中。互相帮助,能为别人增添一分幸福,便也是为自己也为社会增添了一分幸福。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喝着同样的流水,互相帮助便是我们的本分。
大禹治水,是大禹有着普利天下的慈悲。然而这慈悲,同时也是为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