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案例 >>
  • 拯救心灵心理咨询案例集 (11)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sp;    “在家里,老公就是个摆设,”坐在心理咨询师面前,田女士开始抱怨,“除了心眼好和有 点才气,他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他说我只认钱。有时候我甚至感觉这样过下去挺没劲的, 按说,我也不是那种‘钱串子’,可生活的压力、周围的目光、社会的认可和价值的取向… …哪一个不拿钱说话?有时我也反思,但上述这些理由足以证明我没错。于是,我们开始冷 战,只要有机会,我就拿挣钱刺激他,本来嘛,一个大男人在家无所事事,钱又挣不了几个 ,这个家全靠我,他如果在外面挣得多点,我何必这么累?”?
         田女士继续阐述:“他说,我要的不是钱,是人前显贵。一听这话我就来气,可回头一想 ,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但让我很不舒服。”?
         咨询师问:“您的朋友多吗?看得出,您是个很精明强干的人。”?
         听到这,田女士笑了笑,“也许吧,在外面,我努力做到让任何人满意,不会给任何人添麻 烦,喜欢大包大揽。我的朋友大多与我的工作无关。”?
         “是不是可以说,您的朋友并不多?”咨询师问道。?
         “是的。”她低下头,“老公也说,我的心是封闭的,没有人走得进去。在我看来,没有必 要 把心打开,人与人之间不就那么回事吗——一手钱,一手货,谁也别坑谁,人走茶凉。” ?
         “你们经常为什么样的事吵嘴?”?
         沉默片刻,田女士呷了口茶,“一般在周末,老公喜欢待在家里,但我喜欢出去。带着孩子 去公园,或是博物馆……我觉得孩子应该尽量与外界接触,多见见世面……有一次老公实在 看不下去了,蹲下来对两头为难的儿子说:‘你就陪陪妈妈吧!’然后对我说:‘你想出去 就出去吧,别总是拿孩子当借口,他正玩得开心呢。’于是,我们又是一场‘战争’……” ?
         “您为什么周末一定要出门呢,待在家里不好吗?”咨询师问。?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说,“我就是不想待在家里,只要能出去,这一天才舒服。” ?
         “如果孩子也想在家玩呢?”?
         “我不太在意孩子怎么想,反正非出去不可,我根本不管孩子正在干什么,一定要终止他, 不想总把他关在家里,我觉得这对孩子不好!孩子肯定是听我的,有时候尽管他很不情愿, 看我穿戴整齐,满口的‘快点’、‘快点……’他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拿着玩具,怕惹我不 高兴 。为此我也常抱怨老公,说:‘别人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陪着,可每次都是我带着孩子, 我看这个家,有你没你都一样!’”?
         “您是一个善于反省的妈妈,表达时也比较客观,现在只是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周末一定要 出去,是吗?”?
         “是的,”田女士点点头,“我并不认为自己都对,我花钱大手大脚,一到外面就像出了牢 笼 ,但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家人是怎么想的,我就不清楚了,也不知道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您能帮我分析一下吗?我只是怕对孩子不好。”?
         “您的童年有没有被体罚,具体地说就是被家人关过的经历?”咨询师问。?
         ?
         幼时经历:?
         听到这里,田女士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说:“有的,妈妈生气时就把我关进小黑屋里,一 待 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候连饭都不给我吃,更不许我出去玩,不过,您是怎么知道的?”?
         “当时,您是不是特别盼望出去和小朋友们玩?”咨询师对田女士的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 ?

     

     

    ◎16?逃出黑匣子(2)

         田女士点点头,“当然想,有时候出去找她们玩,天黑了都不想回家,对了,我特怕黑, 每 次妈妈叫我回家,都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但如果玩得太晚了,可能她又得关我,所以我也没 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回去。”?
         “所以出去玩,成了您的一大愿望,现在不是也这样吗?您终于不必再听妈妈的了,您可以 随心所欲,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尽管您已经是个成人了。”?
         田女士心中暗暗惊讶,“那我为什么喜欢花钱?”?
         “花钱只是表面现象,它的实质含义是能满足您的支配欲,当年,您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时 间,现在,您想找回自由支配的感觉。”?
         “噢——”田女士点点头,“可我真正的朋友并不多呀,按说我应该到外面交许多朋友。” ?
         “被关起来的时候,您想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个愿望当年没能实现,现在,您感觉逃 出了牢笼,但前提是,因妈妈的体罚您才生出强烈的愿望,妈妈的批评在先,她对女儿的否 定,让您幼时形成自我否定情结,因此,出去玩时便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得自由,二是被别 人接受,当小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接受时,就特别希望在外面被别人接受。这就等于把 自己‘硬塞’给别人,别人自然感到有压力,不会轻松地和您成为朋友。”?
         “我明白了,医生,那么我的做法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吗?”?
         “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有影响,正如您所说,如果孩子在您的强迫下放弃自己的自由 而服从妈妈,请您想一想,这与您当年‘被妈妈叫回来’有什么区别?”?
         “原来我无形中又在学我妈?”?
         咨询师点点头,“是的,反弹的效果是一样的,将来他很可能只想待在家里,而恐惧出门, 因为‘能自由自在待在家里玩’成了他幼时没能实现的愿望,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实现自己的 愿望,一旦到他有能力的时候,正如您今天的做法。”?
         “这么说老公是对的,他们都在迁就我?”?
         “家庭本来就是相互迁就的地方,也就是彼此包容。”?
         “原来是这样,今天通过与您谈话,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回到家里,我就知道该 怎么做了。”?
         ?
         心理分析:?
         当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或环境下体现出非要如何如何时,就是强迫症的症状。?
         家长把自己的好恶、原则、观念等强加给孩子,这在现代社会里相当普遍。家长只看到了自 己的“动机”是好的这一面,却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因取悦家长,孩子一定要牺牲自 己的天性,而被迫服从家长。至此,强迫症的萌芽便被埋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这正如田女士后天所表现的状态,一到周末,便强迫自己出去,又因她已成立了家庭,所以 她便试图将家人也带入自己的强迫症里,实际就是让家人,尤其是孩子服从于自己的强迫特 质。孩子依赖母亲,为了能与母亲在一起,唯一的方法,就是也得强迫症——只有同病相怜 ,才能息息相通。其实,无论家长有心理上患有何种疾病,都会在无形中传染给下一代,如 果配偶因此而反感,就会产生两性矛盾。而家长的心理疾病,又来自于他的家长,所以现在 他把这种病症带入自己的家庭,传给孩子后,等孩子长大,又会带入他的世界……以此代代 相传,形成这个家族的轮回。
         ?
         ?
         ?

     

     


    ◎17?小大人(1)

         ?
         案主:刘先生,38岁,画家?
         ?
         事件记录(口述):?
         对父亲的去世,我没有一点点心理准备。从晕倒到火化,不过短短六天时间,再到入土为安 ,也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可当我把老人家送走,拍掉身上的尘土站起来时,顿感身心疲惫 ,莫名的烦躁油然而生。?
         近40岁的我,按说应该已经立世。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会被搞得 筋疲力尽??
         我是个很好奇的人,别人看来顺理成章的事,我非要问个究竟不可。于是,我把上述问题带 到心理医生那里,希望他为我指点迷津。?
         听完我的问题,医生微笑片刻,让我与之对坐,看着我的眼睛向我提问:“你的幼年时期有 没有被强迫长大的经历?”?
         ?
         咨询过程:?
         因多少有一点自修的基础,所以我比较能够领会医生的意思,回答时便直接切入主题:“只 听妈妈说我从两岁时爸爸就出了远门,三岁半因长得比同龄孩子高,被托儿所老师送到了中 班,在那里,我比其他孩子都要小一岁到半岁,但个头差不多。由于气力不足常常在打闹时 吃 亏;后来上了大班,也常常因气力小受小朋友的欺负。有一次,大班里的小朋友打赌,说谁 能跳进茅房里的粪池内,谁就是英雄,结果只有我一个人跳进去了,弄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老师知道后狠狠地罚了我。”?
         ?
         “小学和中学有没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医生问。?
         “有的,一年级的时候,常被同班同学打哭;因为入学的年龄也比同班大多数同学小一岁到 半 岁。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百米短跑竟输给了女生。反正,我总被同学轻而易举地超过去,特 别是体育,我总达不了标,一直到初中,虽长得个子大但还是没有力气,不会游泳,不会踢 足球 ,不会打篮球……直到今天,一提到这些我就头痛。考高中时,因为体育成绩差一点耽误了 上重点。”?
         “你是不是一直有一种感觉: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没有自信?”心理医生问道。?
         “是的,现在也是这样,遇到麻烦就感到特别累和烦,只是想睡觉。”?
         心理医生看着我,“凡事都有起因,你今天的特质缘于你父亲当年的离家出走,但你已体会 不到自己当年的感受,只记起或是听说有这件事而已。如果那个孩子会说我们能理解的话, 就会把他的感受告诉我们:他不得不很早就扮演父亲的角色,用以陪伴妈妈。当他决定这么 做时,他的内心便会生成一个信息:‘我必须尽快长大来陪伴妈妈,并支撑起家庭责任’。 于是,他真的飞长起来,比一般同龄的孩子高一大块。这就是‘小大人’!但自然法则是 : 该 怎样就怎样。因此,自然(健康)成长的‘真我’和被迫长大的‘假我’同时存在于一个身 体内,即形成了力不从心的个性。”?
         怕我听不懂,医生详细阐述道:“你三岁半就被送到中班,虽个头一样,却什么游戏都玩不 过他们,因为他们的实际年龄比你大,比你早发育了一到半年;年龄差异,越小就越明显, 大你半岁的,在气力上就占上风,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你尽量避免与他们在身体上直接接触 ,于是你带头跳进粪池,同时证明你并不比他们弱小。你将这个特质带进小学和中学,比实 力时,比如体育达标,你不是同学的对手,实际年龄小,再怎么努力也只是个小大人。” ?
         “


  •  
    心理案例已做替换省略等修饰处理,并皆为匿名或化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686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自卑的女大学生
  • 过于在意外在形象导致的...
  •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 爱幻想是什么症状
  • 都市人心理分析案例
  • 拯救心灵心理咨询案例集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想不到我怎么会落选——...
  • 我觉得自己很差劲——高...
  • 热点心理咨询
  • 推荐心理咨询
  • 相关心理咨询
  • 严厉家庭体罚教育不当的...
  • 感到处处不如别人的女大...
  • 心理案例:心理扭曲的少年
  • 心理案例:多关注儿童少...
  • 心理案例:儿子打老爸理...
  • 心理案例:青少年厌学
  • 学习坏习惯心理案例
  • 男人心理案例之遭遇不测
  • 学习坏习惯心理案例
  • 心理案例:批评一句儿童...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地理方位地图

 

滨江怡畅园11-2-1202  位置地图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