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避是人生的减法
一个嫁给法国男人的中国女人在一个帖子里这样写道:很多女人到法国,是为了寻找浪漫,是为了逃避在国内受到的伤害。但是更多的女人,在法国没有找到自己期望的爱情,却知道自己曾经失去的有多么美好。
我问自己,如果所期望的没有得到,是否会在现实中妥协。这是一个我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我选择毕业后离开这个城市,离开这个国家(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要“逃”,逃离这个充满了束缚的地方,逃离这个让我有些窒息的地方。我知道,可能我只不过从一个牢笼到另一个牢笼。从一个小的密闭空间到一个更大的密闭空间。而很多东西,作为一个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生物,永远也摆脱不了。或许在不断地逃避和不断地寻找中,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才能怀着希望让自己稍许安心。我曾无数次停下脚步,想让自己的心就此安定下来。可是过不了多久,我又开始焦躁起来。我很喜欢开车或坐车,坐火车,坐飞机。那种在路上,想要快点到达的心让我感到舒适。我知道,其实这一路走下来,无非还是想到达一个终点站,一个可以结束一切,让自己可以安定下来的地方。或许我寻找的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地方,也可能是一种生活状态,我还不知道,我还在寻找。如果说逃避是让我开始跑的原因,那种对未知的期望可能就是动力。“爱情转移”里的歌词——接近换来期望,期望换来失望……不知道自己还要失望多少次。或许我的一生最终也要沦落到“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的地步。还是怀揣着梦想,寻找着,然后逃离,继续寻找……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也或许直到有一天我已经没有力气了。
◆ 最好的逃避方法是面对
谁都不希望遭受打击,更不愿意陷入困境,但它们又常常不期而至:失恋、离婚、竞争失利、工作失误及天灾人祸等,生活中无处不有、无人不遇,以至使人精疲力竭,走投无路。因而,人们几乎普遍认为挫折、困境总是坏事,总在逃避着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
中国有句谚语叫“多难兴邦”。挫折、困境确实可以使人精力耗竭、精神崩溃,乃至一蹶不振,但它也可以助人成熟,把人推向成功。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首脑人物李•艾柯卡,当初在福特汽车公司当职员时,曾因工作不被信任而遭辞退。也就是这次辞退,大大激发了他的自尊心,从此奋起,终于事业有成。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多次失业,一次被解聘后,他无事可干,便一头钻进了南京图书馆,利用一年多时间翻阅完数万卷的历代文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他日后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他的朋友称他“这段生活与其说是失业,还不如说是得业”。
很多青年学生高考失利后,不少人心灰意冷,消极压抑,甚至积郁成疾,精神异常;但也有不少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自学成才。
刘玉霞是安徽省涡阳县人。1983年高考落榜后,她回到家乡务农。她发现这里的农民仍沿袭传统的耕种模式,走着低效农业的老路。她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年后,凭着她的文化知识和钻研精神,她被镇里招聘为科技主任。一年又一年,她坚持不懈地向农民播种科学思想,传授新知识、新技术。辛勤的劳动终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她培养和扶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示范户,科学思想和技术终于在家乡古老的土地上扎下了根。1995年9月,在北京怀柔举办的19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上,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们介绍了今日中国农家女的成长、困惑和追求。
其实,最好的逃避方法是面对现实,认识自己遭受挫折的原因,使自尊心、自信心、主观能动性和情感的自我控制都得到增强,从而战胜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挫折和困境本身并不都是坏事,它给人生带来害处,还是带来福音,关键看能不能正确地对待它,勇敢地驾驭它。
首先,要面对现实。“事已至此,愁也没用”,是许多人面对现实的态度,它可以使人冷静思考,做些必要的事情,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要学会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全面地分析形势,另辟蹊径,寻找可走的出路,努力使事情有所转机。
再次,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最后再做出适当的选择。同时,要适当地疏导一下挫折所致的不良情绪,如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等。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向亲友倾诉,不仅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还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愿你从鲍狄埃的这句话中,悟出你的力量和勇气去勇敢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吧。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成长就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越是逃避越是逃不开失败的命运,敢于迎头而上的才能够品尝成功的甘甜。
抑制冲动珍爱生命
培根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能收放自如地控制情绪的人。在这里,情绪不再是简单的感情表达,而成为更为重要的生存智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任由感情的洪水泛滥,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则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 冲动是毁灭的导火索
“我总是不耐烦,喜欢做一些能让我觉得特别刺激的运动;我忍受不了倦怠,因此总在不停地追寻新鲜刺激的感觉;
我总是静不下心来,常常很快地做出判断和决定,没什么计划性,也不会去考虑我的决定将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的后果;
我希望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能做出成绩,我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而且我的行为时常带有好斗性。”
如果你的性格同以上自白能够对得上号的话,那么可以说,你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而且你一生的成功或失败差不多都将受这种性格影响。
冲动是指在理性不完整的状况下的心理状态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恶性行为,打架斗殴、杀人越货都是在冲动情绪的驱使下发生的犯罪行为。要用坚定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只能是自取灭亡。
一头驴子和一头野牛十分要好。它们经常在一起散步、吃草。
一天,它们发现了一个果园,里面有嫩绿的青草和成熟的果子,十分诱人。于是,它们便偷偷地溜进了果园,在里面畅快地吃着青草和果子。而园丁一点儿也没有发觉。驴子吃饱以后,很想高歌一番,野牛对驴子说:“亲爱的朋友,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就忍耐一下,等我们出了果园以后,你再唱歌吧。”
驴子说:“我现在真的想唱歌,作为我的朋友,你应当支持才是!”
“可是,如果你一旦唱歌的话,园丁就会发现我们,那时就跑不掉了!”
驴子觉得野牛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心情,它说:“天下再也没有什么比音乐和歌曲更优美、更动人的了。可惜你对音乐一窍不通,你怎么能理解我呢?当初我就不该找你做朋友!”
驴子最终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开始高歌起来,它一开口,园丁马上发现了它们,便把驴子和野牛都抓住了。
驴子的冲动既害了自己,又连累了朋友。驴子吃饱后想唱歌来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分时间和场合,不能为了一时的冲动而不顾一切。如果因为一时兴起而放纵了自己,那么就会酿成苦果。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有很多。一旦小人得志,就忘乎所以,看不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看不到自己面临的潜在威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任性而为,结果引火烧身,给自己,给别人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冲动,要审时度势,一定不能放纵自己。尽管冲动是一种很难抑制的情绪,但不管怎样,一定要牢牢地控制住。否则,一时的疏忽,就可能贻患无穷。
冲动是魔鬼
几年前的央视春节晚会上有个小品《男子汉大丈夫》,看似“胆小”的丈夫为了避免邻里大战,多次对妻子强调“冲动是魔鬼”,最终化解了“内忧”和“外患”。丈夫的冲动魔鬼论从此让世人难忘,“冲动是炸弹里的火药,冲动是一副手铐、一副脚镣,冲动是一副吃不完的后悔药。”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退”和“忍”处理起来并不那么简单。有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酿成惨案。这是媒体近来报道的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案件。
王某因邻居杨某等人在楼下聊天影响了他休息,与杨某发生争吵,气急败坏的王某随即拿来家中斧头将杨某头部和背部砍伤,结果自己也落了个进班房的下场。
黄某和牛某家的羊群经常混在一起放,两人屡次因分辨自家的羊而发生口角,有时甚至大打出手。一天,怒不可遏的牛某捡起一块砖头猛砸黄某,不料竟将黄某砸死。
大学生秦某及同学因为谁先买快餐的事,与李某等三人发生争执。在打斗过程中,秦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两人连捅数刀,其中李某因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邻里纠纷、打架斗殴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有的甚至是因为一句气话,只因当事人抑制不住冲动,大打“出手”,导致了悲剧。由于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加之某些人的性格缺陷,对触犯自己的细小情况难以容忍,有时就会导致攻击性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当前建设和谐的社会中,更要认识到“冲动”是魔鬼,人人需要修炼广阔的胸怀。当你与人发生纠纷,且即将激化时,请默念“冲动是魔鬼”,忍一步,退一步,就会避免冲动带来的恶果。
◆ 管理好自己的冲动
以上说的都是因为感情控制不当,一时冲动所带来的祸患。下面来看一下西班牙精神科学家萨尔瓦多•蒙塔万方的观点。
他说:“人们通常认为冲动是负面的东西,却忘记了冲动也是人们正常行为举止的一部分。当冲动的行为带来了好的结果时,人们便不再称之为冲动,取而代之的是赞扬的说法比如‘反应迅速’‘当机立断’等。”
实际上,冲动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蕴藏在人类基因的一种资源。有了最原始、最深层的本能和冲动的刺激,人类才有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诸如饥饿、冷热、性以及对情感、权力和认同感的渴望等。可以说,没有一定的冲动做后盾,我们的祖先就不可能在残酷的自然环境里寻求发展。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人类这种本能的偶尔闪现也在所难免。
心理学家指出,能给人带来益处的冲动具有实用价值,它不同于那种只会造成损害的病态冲动。专家指出,在特定的环境下,如果要求得不到立刻满足,有些人的冲动就会转为病态,如做事不假思索、感到厌烦、草率鲁莽、不计后果、急于求成,或行为具有挑衅性等。
因冲动而导致暴力行为的事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家庭暴力、虐待儿童以及一时兴起导致的打架斗殴和凶杀、吸毒甚至自杀事件等,都是人们对冲动缺乏有效控制的表现。此外,冲动还会引发生理紊乱,如表现为食欲过盛、酒精和药物依赖等。
专家还指出,易出现病态冲动的人对容易上瘾的事务缺乏抵抗力和自制力,如有部分青少年,过度沉溺于酒精、上网和毒品,完全不考虑其严重后果。而在酒精与毒品中越陷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