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大脑中至少有三个区域与人的冲动有关联,分别是伏核(NACC)、小脑扁桃体下部侧面区域和额叶皮质的外层区域。但至今研究人员还没搞清这些区域是如何控制人的思维和行动的。因此,现在还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冲动的发生。只有加强学习,修身养性,遇事三思而后行,时刻提醒自己“戒怒”等,才是减少与避免出现病态冲动的有效手段。
测测你是容易冲动的人吗
古人说祸从口出,我们也常常会在盛怒或是不经意之中,说出一些伤害朋友的话。但你知道自己是怎样冲动的人吗?借由下面的测验,可以发觉你一些容易冲动的盲点,然后再去设法改善。
测验开始:请从第一题开始回答,选出你较喜欢的选项,再依指示前往下一题继续回答。
1.你是否喜欢游泳呢?
A.不喜欢,其实我有一点怕水 →2题(下同)
B.喜欢,游泳是唯一让全身都能活动的运动 →3
2.如果你必须找人问路,你会选择?
A.同性或是老一辈的人来问路 →4
B.不太确定,或是找长相好的异性来问路 →5
3.如果你正要出门,碰巧遇到大风雨,你会?
A.还是出门,难得老天爷掉眼泪 →4
B.算了,干脆等雨停了再出去好了 →7
4.夏天天气实在太热了,这时一瓶清凉的饮料出现在你面前,你会?
A.当然是一口气把它喝完、喝干 →8
B.还是慢慢喝,总有喝完的一天 →6
5.如果一不小心,让你看到一场血淋淋的车祸,你可能?
A.会有点不舒服,可还是会继续看 →6
B.会感觉恶心,转头就走,不会看下去 →7
6.如果经济能力许可,你会选择怎样的穿着?
A.会买好一点的衣服,但不会刻意追求名牌 →9
B.应该会买名牌,那毕竟质感好且有保障 →10
7.你是否有常常忘记钥匙放在哪儿或忘了拿的习惯?
A.有,感觉次数还不少→9
B.几乎很少,平时都会特别留意 →11
8.你曾经为了偶像出现恋情而难过不已吗?
A.心真的很痛,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就被“抢”走了 →9
B.还好,一开始就知道彼此不可能,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10
9.你自己本身是否有美术天分呢?
A.没有,不是美术白痴就不错了 → A型
B.有,虽然没受过训练,但总觉得有那样一份美感 →10
10.你看电视时,是否很容易跟着入戏?
A.是啊,明知道是假的却还是哭得稀里哗啦的 → C型
B.还好,感动我的戏剧其实并不多 →11
11.独自一个人住在外面,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A.反正没人知道,什么样的衣服都无所谓 → B型
B.不会太随便,还是会维持一下形象 → D型
分析解读
A型: 很小心的人
你是一个很小心的人,事事谨慎的你在做决定的时候会仔细评估,结果就是因为想太多了,连该做的事都没去做,这样的你,冲动指数不高,受人影响的指数却不低,所以极有可能会在旁人怂恿下做出意想不到的事。
B型: 外冷内热的人
你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在你与不认识的人相识之初,会让人感到一种严肃感,一旦认为对方可以信任的时候,你甚至会将家中私事告诉对方,小心,这种“熟悉就会让你变得冲动”的血液可能会让你上当受骗。
C型: 活泼开朗的阳光型人物
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型人物,拥有着乐于助人的个性,由于你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一些不该说的话脱口而出,久而久之,朋友们会认为你很冲动,其实你很无辜,只不过还是守口如瓶比较好!
D型: 很善于思考的人
你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你的言行举止都是经过思考的,即使有人想要陷害你也很难。这样的你,冲动指数非常低,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只不过,防御心强的你看起来有很多朋友,却比较缺少可以谈心的对象。
十一、弃绝厌倦热情生活
厌倦是工作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它将我们对生命的热情掠夺一空,使我们不再对工作感到有兴趣,不再对生活充满热情,不再对失败感到伤心,不再对完成任务感到喜悦,是一种近似麻木的状态。人们只有有了热情,才会变得不再厌倦,并且心胸宽广起来,甚至忘记病痛,消除心灵上的皱纹,重新找回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和动力。
◆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大诗人乌尔曼曾说过:“年年岁岁只在你的额上留下皱纹,但如果你在生活中缺少热情,你的心灵就将布满皱纹了。”
在西方流传着一个小女孩和厌倦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感到厌倦过,在下雨天也没有,星期天也没有。有一天,她决定去认识一下厌倦。
她先去向报刊亭里那个总是在打呵欠的卖报女人打听。
“它刚才还在这里呢,”女人说,“你只要等一会儿,它很快会回来的。”
小女孩等着。她看着女人工作。当她点钱的时候,她的手指翻着现金柜,好像在玩一件乐器,厌倦没有来。
“也许我该去路上等它,”小女孩说。她谢过了卖报女人,离开了。
“如果我真的碰到了厌倦,”她一边走一边想,“我要怎么才能认出它来呢?”
小女孩向一位穿着橘黄色工作服正在爬梯子的先生提了这个问题。
“我能告诉你厌倦长得像什么,”先生回答说,“首先,它很长。”
“怎么长?”
“像所有尽头的尽头那么长。”
“然后呢?”小女孩问。
男人已经又爬了几节梯子。
“然后,它是浅灰色的,差不多是浅灰色的。”
“差不多是浅灰色的。”小女孩重复了一遍。
那天差不多是浅灰色的东西有很多:一只猫,一条路,一条裤子,一面墙,但是这些都不够长。
小女孩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然后她从一座铁路桥下走过。到头来,没有什么是足够长的。她穿过了一片田野,又到了另一片田野,沿着一条满是杨树的小河岸边走,她一口气走下去,走到了一切的尽头,所有尽头的尽头。
厌倦远远地看见小女孩走过来。
“哎,苏菲?”她走近的时候,它问道。
苏菲停下了。
“你怎么知道我叫苏菲?”
“这一下就能看出来。”
苏菲盯着厌倦。
“要说你呀,可不能一下就看出来。首先你很长,然后你又差不多是浅灰色,但是除此之外,你更……”
“更什么?”
小女孩张开了嘴,但什么也没说。她打了个呵欠。
人们常说小孩子是不会厌倦的,他们永远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着巨大的热情。对此,大人们都很不理解,何必呢,见什么都感兴趣,累不累呀?但有时他们甚至又有些羡慕,我要是他们该多好!
故事中的小女孩寻找厌倦的历程,就是她的成长历程,小的时候,永远充满了活力,经过漫长的寻找后,她终于找到了厌倦,也许这时她渐渐地长大了,开始面对人间纷扰了吧。
◆ 厌倦:年华在刹那间老去
爱默生曾写道:“人要是没有热情是干不成大事业的。”
1995年大学毕业之后,王先生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电脑软件开发领域中来。然而,最近1年来,这个工作对他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以至于每天工作时他总感到厌倦,见到同事就觉得厌烦。曾经强烈渴望事业有成的他,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只想放弃自己苦心经营8年的事业。
事实上,王先生仅仅是广大白领群体的一个缩影。一项调查表明,一个人工作1年以后会开始对所做的工作产生厌倦感,而工作8年时间以后,这种厌倦感就会大幅度上升。在情绪上主要表现为冷淡、愤怒、厌倦、消极、逃避,甚至喜怒无常;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为常无故缺席、拖延、迟到等。这些人常常因消极怠工而失去工作,或因极度抑郁而患病。这就是职场厌倦症。
最新调查显示,在工作了1~3年的被调查者中,厌倦工作的约占15%;工作了4~6年之后,有22%的被调查者开始出现厌倦现象;工作了7~9年之后,有38%的被调查者出现明显地对工作不满的情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甚至想跳槽了;但工龄在10年以上的,工作情绪开始趋于稳定。
心理学上把职场厌倦称为“精神疲倦”。引起人们厌倦感的原因主要是单调性、重复性、乏味性的工作环境以及理想得不到实现、愿望得不到满足或人际关系不和谐等所致。所以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工作厌倦症。
那么怎样来化解工作厌倦症呢?
(1)如果对目前的工作实在力不从心,那么就申请停职进修。不要担心自己走了,职位就让给别人了,要知道,一个空心的萝卜是占不住坑的,只有先充实自己,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要是实在厌倦的话,干脆辞职,换个岗位,重新走出一条路来。因为即使进修过之后,用不了多少时间你又要面临新一轮知识匮乏的折磨,还不如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一个自己永远会主动去汲取知识的行业,那就不会有落伍之忧了。
(2)如果对目前的工作已经游刃有余,觉得自己的能力未能充分利用,不妨略花点时间与同事或工作岗位上的熟人相处,了解他人是如何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以及其他种类的工作是否比你目前的工作更适合你。
或者就采取一种最极端的解决方法,跳槽,彻底换环境将使你的工作生涯焕然一新,即使你从事的工种还是和原来一样,新的单位会刺激你的表现欲望,这样你的厌倦之感自然销声匿迹。不过跳槽前最好对未来有所计划,免得日后重蹈覆辙。
(3)你的生活曾经就是以工作为重心,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升职压力步步逼来,成绩斐然却得不到首肯。愤怒、幻灭、猜疑充斥了你的大脑。你冷漠,激进,像只刺猬一样不能与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同时,你曾经热情飞扬的那股工作激情早已消失殆尽。
这时,不妨依次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否完全符合公司及老板的期望?”“我对自己的期望是否过高了些?”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你自我反省的能力,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对自己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