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再次,是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最后一点,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
1.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2.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3.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
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二是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4.保持心理宁静
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保持心情平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适当变换环境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6.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第二章
弥补性格的心理缺陷
一、超越自卑爆发力量
自卑,是对内心潜能的自我压抑,是种对自我人格的人为否定,更是对自信和自尊的损害。在生活中,我们只有自信、自爱,加倍珍惜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 自卑是失败的助推器
大部分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的人,都是因为自信心不足,他们就像一只畏缩的企鹅,不敢面对风雨,这就是所谓的自卑心理。
杨女士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当年在学校学习时乃至后来参加工作后,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可以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她生性内向,怕与陌生人交往,开口就脸红。有时,不得已随单位或是丈夫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时,常让她感到非常不自在。
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年初,单位搞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其中有一关是“施政演说”。她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无奈只好放弃。但是她的能力和资历绝不比人差,然而就是这个由“胆怯、害羞”组成的自卑影响了她的前程!其实也可以说是她的心态拉了她的后腿。
同时,思想的不开放、看法的单一性也是造成她自卑的主要原因。
自卑,就是经常否定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有着严重自卑心理的人,其实有时并非是他在某方面有缺陷,而是根本就不能悦纳自己,自轻自贱,自怨自艾,常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从而也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由此心灵就会被永不消散的愁云笼罩,进而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
自卑的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平时怕别人嘲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只想逃避现实,与世隔绝,常常独来独往,顾影自怜,甚至惭愧、内疚。
自卑的人,优柔寡断,缺乏信心,没有进取意识,抓不住身边的机会,只会事后后悔,毫无成功的乐趣可言。
自卑的人,身心俱疲,心灰意懒,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更没有生活情趣可言。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缺少某种能力,而认为别人却具有。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轻度的自卑,但这也很正常,对自身还构不成危害。严重的是,如果处处认为自己差,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就构成自卑心理了。自卑的人,毋庸置疑都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以及对自身的歧视和残忍。
自卑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别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学着他们的方式说话、做事,甚至将自己置于别人的人格之下。崇拜明星也还正常,但如果把每个人都当明星崇拜,就是极度的自卑。他们批判自己的灵魂,无限扩大别人的优点。事实上,别人的心里也多少都会残留一些过去的失败所留下的疤痕。
让自卑爆发力量
小溪,从不自卑自己的浅显,它时刻坚信:只要前进,终会汇入江海。小草,即使不能吐露一缕芳香,也要把一片新绿献给大地。
王强在上大学时被公认是全班最懦弱、最自卑的,有人甚至预言他将一事无成。
毕业10年后的聚会上,许多人改变了。当年叱咤风云的骄子,变得畏首畏尾、一言不发。原来才华横溢的佼佼者,看起来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他,还像以前一样不起眼、不出众。
当每个人上台讲述自己的现状时,几乎没有人感到满意,他们的话里充满了抱怨和牢骚。
轮到他上台了,大家还以当年那种嘲笑的目光看着他,等着看他的笑话。他平静地说:
“我目前拥有十几家公司,资产上亿元,这在当年是不敢想的,因为远远地超过了我的理想。但是,我还有遗憾,就是我离那些真正的成功者还很遥远。
“在这里,我要感谢当年的自卑和懦弱,因为它们使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感觉每个人都比我强,所以我努力学习,采众之长,补己之短,但是我发现无论我怎样用功,还是赶不上别人,所以一直自卑。
“因为自卑,我把长远的理想深深地埋在心底,我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努力把身边的事做好;因为自卑,当我在学习别人的优点时,我也在慢慢地进步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取得一点进步,就战胜了一个自卑,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自卑。
“我成功的过程,就是我一直发现着自卑、超越着自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获取着前进的动力,从不言败,从不放弃,所以,我能走到今天。”
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卑,并且能正视自卑,比回避自卑要好得多,因为这意味着他已经在克服自卑了。其实,克服自卑并不难,关键是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始终与自信相伴,才能找到克服自卑的原动力。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当认识到自己某方面有缺陷、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一点一滴地去进步,日积月累,才能逐渐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这个过程中,自信心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己相信自己,并对前途充满信心,才是超越自卑、走向成功有效的辅助手段。
面对失败,不能否定自己,更不能失去信心,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别人就未必做得比我好。重要的是,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重新再来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一个人总是笼罩在自卑的阴影下,那就如同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沉重不堪。自卑就像沉在心底的巨石,让自己的心灵负重前行,也阻隔着与外界的沟通。但是,如果一旦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并且相信自己能行,搬掉心底的巨石,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和困境,那么再多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相信我能我行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相貌很丑陋,常常被他的政敌嘲笑。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便讥讽:“你长得太丑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林肯微笑着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因为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不管自卑当初是怎么形成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克服自卑,战胜自卑,超越自卑,去激发自己的潜能。
首先要学会微笑。就像一首诗中所说的:“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被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不管面对何种困境,何种磨难,都要微笑,对自己,对别人,对你遇见的任何人。你的微笑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信心,也能使别人得到感染,对你也会生出好感来,这种好感足以激励树立自信,迎接挑战。
其次是敢为人先。实验证明,仅仅是坐在前面,走在前面,就能为自己树立信心。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本身就需要极大的胆量和勇气,时间久了,如果这种行为能变成一种习惯,自卑就会潜移默化地转变成自信。再者,经常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增加在领导和老师视线中出现的频率,从而得到强化自己的目的。记住,关于成功的一切都很显眼。
最后是正视别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读出他心中所想、所感,读出他的性格,他的情感。正视别人,不扭捏,不躲闪,大大方方,光明正大,这就是自信的、积极的心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喜欢和看重自己的,就愿意与你交往。在交往中,当你的魅力尽情展现时,你的生活不就充满阳光了吗?
富有者不一定高尚,贫穷者不一定卑微。上帝是最公平的,他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上了机会,所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的面前也放着超越自卑的机会,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呢?
测测你是否有自卑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若有兴趣知道自己是否心存自卑感,就请认真完成1—14题。凭第一感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答案。
1.你是否想过5年、10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情?
A.经常想 B.没想过 C.偶尔想
2.早晨起床后,你照镜子时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A.再漂亮(帅)点就好了
B.想精心打扮一下
C.别无他想,毫不在意
3.看到你最近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不理想 B.拍得很好 C.还算可以
4.如果有来生,在性别上你会作何选择?
A.做女的(男的)已经够受的了,还是做男人(女人)好
B.仍然做个女人(男人)
C.什么都行,男女都一样
5.你的身高与周围的人相比如何?
A.比较低 B.差不多 C.很高
6.你受周围同事的欢迎和爱戴吗?
A.不受欢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