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胸怀就很博大,在他80岁高龄时,联邦德国总理科尔问他的“长寿秘诀”,邓小平说:“天塌下来我也不怕,有大个的顶着。” 乐观的人即使面临变糟的事情,也能迅速做出反应,找出应对办法,确定新的路线图。乐观的人不会对生活、事业表现出失落、绝望的情绪,正如EQ中所说:“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者则能激发希望。”
2.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强、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般不多疑,较看得开别人的批评与指责。增强自信心,就意味着要培养个人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如果缺乏这方面技能,那么从实践中学习;如果不善交往,则应多参加群体活动;如果确有生理缺陷,也可用一技之长来弥补。这一切努力都有助于你融合于社会、集体中,而不至于走向极端。只要你感到自己有某一方面的优势,你就不会失去自信,也能避免陷入多疑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3.改变思维方式,克服偏见思想
“缺乏变通,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敏感、猜疑,往往出自偏见。因此,当你出现某种疑虑时,不妨先观察一下,看看猜疑是否与事实相符。也许你会在观察中消除疑虑和误会,走出心理过敏的误区。
4.乐观是身心健康的法宝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寿命的自然极限应为130~170岁之间。但绝大多数人至今都未活到这个岁数。长期以来,科学家也在进行着大量研究,并且开始承认,人的疾病与寿命除了“生物模式”之外,还存在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东地区一位150多岁的长寿者,把自己的长寿秘诀概括为一句话:“快乐地生活。”
敏感其实比麻木好,对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敏感是有好处的,它能帮你及时地发现问题,灵活地处理问题,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至于像著名的“青蛙实验”中的青蛙一样,由于丧失了对水温的敏感而送掉了性命。
但一定记住,要注意敏感的程度,一旦超过了界限,影响了你正常的工作和交际,则要及时调适。不要让过度敏感成为你快乐的绊脚石。
测测你是否有过度敏感心理
过度敏感心理,就是感情脆弱,承受能力差,微小的刺激(一句平常的话,一个平常的手势,一个平常的眼神)就能引起严重不安,紧张得要命,好像要发生什么大事。
过度敏感之人非常痛苦,终日生活在“防御”状态下,这种心理要及时克服。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有目的地检查一下过度敏感心理程度,以便心中有数。
仔细回忆一下,近一段时间以来,你常常有下列情况发生吗?
1.别人谈话时,感到是在议论自己吗? (是)(否)
2.别人说话语气生硬时,感到别人对自己有看法吗? (是)(否)
3.办公室或者他人丢了东西,觉得大家怀疑自己吗? (是)(否)
4.领导在批评大家时,认为就是指的自己吗? (是)(否)
5.爱人最近对自己爱理不理的,认为爱人变心了吗? (是)(否)
6.别人的眼神不对,认为对自己有看法吗? (是)(否)
7.别人不主动给自己打电话,认为是有意疏远自己吗? (是)(否)
8.身体偶尔不适,便认为很严重吗? (是)(否)
上述8个问题,建议你在自然的状态下,凭直觉填写出来。根据填写的结果,可以自测过度敏感心理程度。
在上述问答中,如果出现3个以上“是”的话,说明你的心理比较敏感;如果出现5个以上“是”的话,那么你的心理就是敏感心理了,应该及时调节,逐步走出阴影。过度敏感心理的产生,也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六、平息浮躁静心做事
浮躁在字典里解释为:“急躁,不沉稳。”这个词语,现在越发流行。王菲专辑命名为《浮躁》,贾平凹也写过《浮躁》这种名字的小说等,由此可见,浮躁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静下心来,摆脱速成心理的引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稳步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 警惕职场“浮躁症”
职场中,激烈的竞争形势,强烈的成功欲望,导致了职场中人很多的心理问题。忧虑、欢喜、暴躁、惶惑、失落、颓丧、茫然、无聊……交替走进你敏感的心。许多时候,你在这种心境中变得茫然无措。也许,这就是浮躁吧。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子吧,”徒弟说,“别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说:“随时。”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子,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疾起,草子飘舞。“草子被吹散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撒完草子,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师傅翻着经书说:“没关系,随遇。”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子被冲走了。”师傅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说:“随缘。”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故事至此,也许你一定能看得出,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而师傅却是一颗成熟而理性的平常心。
师傅的理性与平常心,很值得那些患得患失、在狂喜与颓丧之间摇摆的职场中人思索。从预备撒草种到长出绿苗,徒弟的情绪大起大落,而师傅却心境平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缘于两类人的阅历与素质。
职场中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无论身处何种位置,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所面临的压力都是一样的。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昼夜加班、碰到阻力、获得嘉奖、遭遇委屈,甚至是打击连连,这些都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它牵涉到所有职场中人,并不单单指向某一个人。职场中人的不同反应体现的是个体素质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学着,甚至是必须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或者洋洋得意。
当我们能心境平和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而不是伴随着情绪上的大起大落,那么,我们就在一步步摆脱青涩,远离浮躁,走向成熟与平和。
◆ “闪婚族”的浮躁心理
“闪婚”是什么?是闪电般的婚姻“快餐”!对于“闪婚族”而言,5秒钟足以爱上一个人,3分钟能谈一场恋爱,一个礼拜便能踏上“红地毯”……这种都市情感“快餐”已在长沙悄然出现。调查发现,长沙“闪婚族”人数还在逐年增加。
不可否认,如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过去开放了许多,因而,在中西文化的相互磨合和碰撞中,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前卫概念和时尚元素走马灯般出现——“闪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悄然出现的“新生事物”之一。
这是一种超越社会常规的现象。那么,“闪婚”到底是出于何种心理?“闪婚”一族又如何来“闪”呢?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感情冲动型。经过几天甚至更短时间的接触,男女双方“感觉不错”,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完成了一系列情感与法律上的程序,携手走进了婚姻的神圣殿堂。表面上看,这似乎验证了那句名言“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而实际上是感情冲动盲目,对待婚姻不严肃、不慎重的表现。
(2)心灵空虚型。或者因为感情受到创伤,或者由于婚姻的失败,常常会“一拍即合”,快速加入到“闪婚”的队伍中来。为了满足暂时的感情需求,把婚姻当成了可以招之即来的“止疼药”,不能不令人遗憾。
(3)利益速配型。有专家认为,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们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随之增加,为了谋求更加稳定富足的生活,为了改变现状,为了车、房和绿卡……这些都是造成婚姻速配的心理动因。
当然,“闪婚”的类型还有很多。从人的社会属性和生理属性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情与性的完美结合,是维持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手段,是保证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人文基础。需要人们以慎重的态度来对待,用全身心的投入和自觉接受社会与法律双重约束的实际行动来维系。而“闪婚”,结婚容易相处难,缺乏感情基础、靠所谓“一见钟情”或利益结合而促成的婚姻,不但难以维持长久,还是对婚姻字眼的亵渎。
个性化的时代引领人们“跟着感觉走”的意识,可当婚姻也成为可以感觉、可以游戏、可以利益交换的工具之时——闪婚就“闪”出了赤裸裸的社会浮躁。
◆ 浮躁 可持续发展的大敌
“科学研究的价值形态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近期的,有长期的;有显现的,也有内在的、隐含的。如果过分强调直接的、现实的、近期的、显现的价值,而忽略了间接的、长远的、隐含着的价值形态,就会走向急功近利。从整个科技界到社会,都存在着这样的急躁情绪。”科技战略研究专家王玉民先生,在谈到“浮躁”的表现时,谈到了这一点。
在一线搞研究的王明星先生,讲了一个近似笑话的科考实例:在一个关于沙尘暴起源问题的考察中,一个考察队在结束考察后,其负责人就向媒体表示,沙尘暴的源区与原始沙漠无关,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甚至还说沙漠已被刮光了。而实际上,他看到的很可能只是戈壁滩。
原中科院化学所所长胡亚东研究员,则用他在科学院图书馆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浮躁:中科院图书馆大概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好的。过去那里经常坐满了看书做学问的人,其中不乏像竺可桢、卢嘉锡这样的大科学家;可是现在,人少了,去的人也多是有目的的——去找资料的,不是去搞学术的,找着了想要的东西一复印就走了。味道完全不对了。
现在的社会各界普遍浮躁。
科技界,像“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一样“火热”,科研人员极难做到坚守岗位,保持沉稳的心态,潜心钻研。
教育界,各地疯狂扩招,盲目追求高升学率,素质教育却迟迟推行不起来,严重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医药卫生界,近20多年来就出现了若干重大的误区。小成果多如牛毛,大成果寥若晨星。结核病、血吸虫病等又卷土重来。
文化演艺界,尤其是女演员,为了快速成名,即使“献身”也在所不惜。
各级领导,总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在自己的领导下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而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
……
这种浮躁状态已经明显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 非宁静无以致远
怎样才能平息浮躁呢?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