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妈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却因为一时的想不开而是自己陷入了孤独无援的境地,很是令人难受,如果她能够把问题开的轻松一点,善待老伴的友情,尊重老伴的个人世界,也许问题不会发展到这一步;如果段教授能够体会到一个为自己奉献了一生的老伴的心,多为老伴的感受着想,给老伴解释清楚的话,事态也不会发展到这一地步。如果两个人都多一份理解,宽容和体谅,相信他们的晚年生活会很美好。
老年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平和而达观,理解和宽容是老年人互相关心和爱的表达。人不仅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情,也需要异性之间的友情,但爱情和友情是不能等同的。老年朋友的感情生活也是如此。
倾诉满足心灵满足心灵慰藉心中有了烦恼
当人们心中有了烦恼时,常常希望能够倾诉出来,好友的劝告与抚慰,有助于使烦恼烟消云散,此时,倾诉也许并非期望寻求什么办法,解决什么问题,而主要是为了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满足心灵慰藉的需求。所以,此时倾诉者往往不是寻求一个好参谋,而是想找一个好听众。
那么,这时同性与异性相比谁是更好的听众呢?当然是异性。
首先,两性性心理有"异性相吸"作用。为什么要男女相伴走过一生?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其中很大程度是心理发展的需要。异性朋友之间的交往当然不同于夫妻或情人之间的性交往,但由于对方是异性,当事人更比较容易缓解内心因苦恼造成的紧张和焦虑。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异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第二,两性性格有"互补"作用。心理学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互补性"原则,男女双方的个性存在相反的差异时,往往相互吸引。一般说来,男人的刚毅和女人的温柔正好可以互补,给苦恼中的异性朋友以慰藉。
第三,两性交往有"异类群体"作用。人们常常愿意在自同类群体之外的交往对象那里打开自己的心扉。比如,人们往往对外单位的人、外地人甚至陌生的人更容易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情感交往的特点所致,异类群体中的人相对来说安全系数比较高一些。两性各自分属不同的性别群体,因而也就比向同性袒露心迹更为安全些。
按说夫妻也是异性,也可以满足上述条件,可为什么人们有烦恼是仍愿意向配偶之外的异性朋友倾诉呢?
第一部分 第23节:夕阳无限好 黄昏亦妖娆(5)
首先,异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虽说人们常用"心心相印"来形容夫夫妻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文化素养、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朋友则不同,异性朋友之间的相似性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容易相互沟通。
第二,异性朋友与配偶相比有较大的新异性。求新求异是人的天性。夫妻之间长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磨灭彼此之间的新鲜感,削弱了新异性。而朋友之间,无论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间也有一种"外人"的意识,这使朋友之间能保持心灵感应的敏锐度和彼此的热情,也会对异性诉说的苦恼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三,异性朋友可以满足两性感情的弥散性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专一性,可两性感情有其弥散性的一面。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婚外情通常是社会舆论所不容的,而异性朋友之间的感情体验,在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满足了人们对两性感情弥散性的需求。
这样看来,异性朋友更是好听众的人际现象就是正常而自然的了。
不要错把友情当爱情,这样会留下遗憾,为了爱情而排斥友情,也会是自寻烦恼,平添痛苦。故事中的钱大妈,对自己的爱情缺乏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丈夫也缺乏自信,于是轻而易举的就放弃了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爱情,只能是使自己的余生在痛苦中度过,使自己的晚年没有幸福和快乐。爱情是需要不段创新的,是需要双方的努力来追求的,老年人的爱情也不例外。至于能否留住自己的爱情,在这个故事中,就是这为大妈妈能过积极地去尝试,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爱情,最重要的还是要善待自己老伴的友情。
心理学家温馨提示:老年朋友们,学会宽容地善待老伴的异性友情,才会真正的营造自己幸福的婚姻和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二节炊起两个人的烟火
杨文中老人1903年出生于北京。解放前一直在房山某家具厂当工人,退休后,一直如闲云野鹤,独来独往,过着单身生活。1974年住进房山敬老院。1994年,70岁的孤老朱秋慧也住进了房山敬老院,当时的房山敬老院的马院长老余便当起了月老,把热情大方的朱秋慧介绍给90岁的老人杨文中。70岁的朱秋慧见到90岁的杨文中腰不弯,背不驼,一表人才,心里有了几分喜欢。想到两人都是无儿无女的孤老,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当时,也有人劝她,结什么婚,两人凑合着过几年日子也就算了,认真的朱秋慧可不答应。她说,都七八十岁的人了,难道还让人指背脊不成。1994年夏天,朱秋慧与杨文中领了一本烫金的大红结婚证书。九十老翁娶了七十新娘,一时在房山区传为美谈。杨文中为了表达对妻子的喜爱,给朱秋慧买了一只金戒指。朱秋慧老人经常把戒指取下来给人看,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结了婚,更多的是责任,是互相的关怀。杨文中老人有耳聋,两耳不闻窗外事,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洗脸刷牙后,走到院子里拜太阳、拜四方。然后吃一杯牛奶泡饼干,到处走走看看,早餐再吃点稀饭或馒头。买5元钱肉,炖得烂烂的做成红烧肉,他两餐就吃得精光。晚饭后,看看电视,晚上11点睡觉之前,还要吃一杯牛奶泡饼干,如果妻子忘了给他准备,他就把桌上的剩菜吃光。他每个月要抽一条多芝城烟,穿的衣服要求颜色鲜亮干干净净,长袖衬衣的袖子,也要挽得整整齐齐。朱秋慧是个善于持家的人。丈夫杨文中一个月500多元退休工资,交敬老院320元后,剩下200多元,用来买牛奶、饼干、袜子、鞋子。妻子的照顾,使杨文中对妻子非常喜欢,只是很少表达。有一次,朱秋慧牙痛,几顿没有吃饭。杨文中知道后,慢条斯理地说:"我要是能走,就到山上去挖药给你治病。"杨文中对妻子还充满醋意呢?九十岁才娶妻,在他眼里,妻子永远是年轻漂亮的。敬老院里别的老人来家里和朱秋慧聊天,来的次数多了,杨文中会醋意大发,拿眼睛去瞪别的老头,或是用拐杖在地上敲得笃笃响。对这一切,朱秋慧更多的是宽容和忍让。杨文中有时还耍小孩子脾气,百无聊赖中,用手做打电话的姿态,和他记忆中的朋友们打电话。今年春天,足足100岁的杨文中背着妻子上街,在下敬老院那段长长的陡坡时摔成骨折,至今还不能走路。可就是脚伤了,扶着凳子一步一步地挪,杨文中都要"溜"出敬老院。妻子朱秋慧发现了,就会大声喊:"院长,快来呀!杨文中又要出去了!"夫妻两个,虽然你敬我爱,有时还会闹点别扭。杨文中在解放前吃了苦,非常珍惜粮食,决不允许倒剩饭剩菜,可朱秋慧的观点不一样,食堂里天天都会送喷香的饭菜,年纪都这么大了,何必餐餐吃剩饭剩菜呢?朱秋慧自己也是八十多岁的人,又有心脏病、风湿病,还要照顾丈夫的吃喝拉撒。有时,杨文中行动不便,把床单裤子弄脏了,她要不顾脏臭去洗得干干净净,有时,刚刚把弄脏的东西洗晾好,回到房间,发现丈夫又把床单裤子弄脏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管风霜雨雪天,双手浸在冷水中洗洗漱漱,真的是不容易。朱秋慧老人总是指着杨文中说:"都是你磨的,这十年,我就是你的拐杖"。
百岁老人杨文中和他八十岁妻子朱秋慧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平淡而又真诚。他们互相关爱,互相搀扶,眼睛里满是信任与默契,拄着爱前行,走向生命的黄昏,这该是一幅人间最美的图画吧!
第一部分 第24节:夕阳无限好 黄昏亦妖娆(6)
毛大爷今年68岁,家住安阳市文峰区,和邻居苑大妈均系丧偶,二位老人相恋后准备登记结婚。然而毛大爷的两个儿子为了阻止老人再婚,竟然强行将老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和房屋租赁证扣下。两位老人情急之下向文峰区相关部门的法律咨询室反映了这一问题,并在其积极帮助下,老人在派出所开了户籍证明后,办了结婚手续。之后,孙大爷和老伴在家中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毛大爷的儿子闻讯赶到老人家中,对老人进行辱骂,并把喜糖洒了一地,争执中还将屋内墙壁上挂的结婚照拿下来摔碎。无奈之下,老人只有再次求助文峰区"九九情"。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婚姻,文峰区派出所和其儿子单位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努力和说服教育,毛大爷的儿子终于承认了错误,并归还了老人的证件,二老顺利完婚。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老年人再婚是新的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驱除老年人的孤独,还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独身老年人再婚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方能实现再婚的功效,否则,再婚只能使自寻烦恼。那么老年人再婚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心理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 要有应付子女反对阻挠的心理准备。
做儿女的一般情况下,都不懂得老年心理学,也没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不能理解丧偶独身老年人的心境。当老人有再婚的意向或者是提出要再婚时,年轻子女总是在已故老人的遗像前哭哭啼啼,表达对已故老人的怀念,实际上是想从情感上折磨老人,以使老人放弃再婚的念头;或者是对老人说如果您不再婚,我们会更加孝顺您,我们会经常来看您,让您的晚年生活更幸福等;或者是干脆来硬的,强行阻止老人再婚,如上述毛大爷的儿子。
二,要有改变自己生活模式的心理准备。不管死离异还是丧偶,老年人在再婚前都与自己的配偶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模式;还有的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年轻时没有解决个人问题,一直过着孤云野鹤般的光棍生活,生活无拘无束,或者是没有规律。再婚或是寻找到生活伴侣后,两个开自补同家庭背景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走到一起,并开始炊起两个人的烟火,开始新的生活,如果没有与新的伴侣建立新的生活模式的心理准备,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双方就不可能和谐,婚后生活也不可能幸福,再婚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的老年人在再婚或是寻找晚年伴侣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与新的伴侣开始新的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理解,互相照顾,建立新的生活模式,晚年生活就会很和谐幸福。例如上述案例二中的两位老人。
三,是要做好夫妻一方难忘旧情的心理准备。老年人再婚组成新的家庭后,很多人都会感觉新的妻子或是丈夫不如自己的前夫或是前妻。避免产生对旧情的怀念和留恋,特别是和原来的老伴感情特别深的老年人,更会如此,并且还会对新的伴侣有所流露,再婚老人有这种心理状况也是正常,因为毕竟自己失去的是一个和自己生活了多年,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实在自己的生命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人,而且怀旧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但是老年再婚夫妇双方都应该避免出现这种心理,应该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新旧也许真的不能相比较,但要面对现实,多在新人事用感情,因为这才是要和你一起走完后半生的人,是帮你完美你的人生的人。对于那些从未有过婚姻的老年人也是如此,他们一个人过惯了,生活自由散漫惯了,突然生活中多了一个人而且还与自己朝夕相处,甚至是形影相随,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到很是不适应,有时还会特别想念自己一个人的日子。其实,这样的老人因该明白,一个人的日子是快活,但那不叫生活,生活应该是两个人的烟火,应该把注意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