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诗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第二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角色转换阶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老年人在经历这四个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难以适应和逐渐老化,便容易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的心理不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稳定下来。
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不愿意者的心理则十分矛盾,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
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而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荷兰还是先去巴黎?"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很大的不同。这时,老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
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即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状况时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渐渐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
其次,家庭和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不适。
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的影响。
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问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的夫妻的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是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心劳神,直至心疲力竭;晚年丧子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骄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会产生不悦的情绪。
第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
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所有这些衰老变化部可能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再次,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减退,严重的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有些老人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觉得成为他人的累赘,感觉到前途无望、心情焦虑、抑郁等。
关于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详细的介绍
第三节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特点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有着其特殊的心理问题,那么老年人的泽泻心理问题又有色花农们特点呢?我们的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老年期心理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导致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生理的变化,社会的动态,个性心理特征,日常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开始萎缩和减少,常容易发生与生理老化有关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大多直接或间接与其脑功能的老化有关。
第三,老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其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在感冒、感染、骨折、身体衰弱时,老年人特别容易并发痴呆症状,并伴随着忧郁状态,食欲也明显减退。
第一部分 第4节:第二章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2)
第四,环境因素对老年人心理问题影响很大。一则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环境关系很大,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问题,如老年疑病症、忧郁症等都与环境有关;二则老年人在治疗时环境的调整、精神治疗、音乐疗法以及作业疗法等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医治心灵上的创伤,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老年期疾病的不典型性和变动性。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了病情的复杂性,有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如在忧郁状态下,老年人不像青年人患忧郁症那样动作少、忧郁感明显,多数老年人能够充分讲述自己的症状,忧郁感不重。
第四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衰老感,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年人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的"老同志"、"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二,孤独寂寞。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三,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是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四,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五, 人老健忘。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六,人老话多。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警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的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老年人如何克服健忘,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再作详细的介绍。
七睡眠不调。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设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部分 第5节:第二章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3)
第五节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趋向老化。老年人的心理老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 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并不同步。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速度要慢于身体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一般是外观上的,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白,老年斑和皱纹增多等,这种变换是明显的。而心理的老化则不太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必然的。
第二, 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而懒于用脑,经常不思考问题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快,而勤于用脑,喜欢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情绪不稳定,抑郁,没有进取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意志坚定,有着积极的进取心的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依然有旺盛的创造力。
第三, 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老人虽然心理老化比身体老化的速度慢,但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的,思维不敏捷,精力不充沛。而有的老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较慢,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有着很好的记忆力,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第四, 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影响也比较大。社会不断对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会成为老年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