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社会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适应情况,比如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
第六节老年人常见的矛盾心理
在心理学上,矛盾心理被叫做心理冲突,是指两种对立的想法、欲求及情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思维之中,使当事人无法适从,即不能两者择一,有不能将两者调和,从而会产生紧张、烦躁和不安,甚至是痛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不同的选择,不免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能够成功解决冲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陷入冲突不能自拔,不仅不能将问题解决,还会影响心理生理功能,导致身心不适甚至十疾病。
心理专家按照心理冲突的类型,将老年人的心理矛盾主要归为以下几种:
一, 双趋冲突。马奶奶每天都要去菜市场转十几次,但还是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蔬菜,往往总是看看甲摊的菜吧,不错,但价钱不合理;再看看乙摊的吧'虽然很便宜,但菜又不好;既好又便宜的吧,却没有。这是就出现了马奶奶买菜的心理冲突。张伯伯的女儿有两个追求者,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貌比番安,到底选择则拿一个呢?刘大妈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不久就有两家单位表示愿意聘请他,这本来是好事,可刘大妈却犯难了,两家单位:一家是私企,待遇很好,可不稳定,也没有保障;另一家是国企,虽然稳定还有保障,但工资不高。到底是去哪一家呢?人们在面对具有相同诱惑力的东西,但又不能二者兼得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双趋冲突。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便是这个道理。
二,双避冲突。何姨在超市搞特价时买了很多火腿肠,但是不久何姨舅从占了便宜的快乐中感到了苦恼,因为她发现火腿肠之所以搞特价是因为马上就过期了,狠劲得吃吧肠胃开始闹革命,不吃的话过了保质期损失更大,可要是过了保质期还吃的话,吃出病来,那就不仅是经济损失还要危机生命,这可如何是好?李叔叔最近经常腿疼,去大医院看吧,费用太高;去小门诊吧,又怕治聋子再给治成了哑巴,总之是两不其美。当人们遇到两个都很不喜欢或是都对自己不利的事物时,主观上对两者都不愿意接受或是不希望事情的发生,但客观上又不得不再两者之间选择则其一,此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所说的双臂冲突。这也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矛盾
三,趋避冲突。张教授的女儿要被公司派往英国深造两年,张教授很是为女儿高兴,但是一想女儿从未离开过家,一个人跑到异国他乡,还要待两年,不免又很难过。赵伯伯单身多年,现在退休在家,儿女不在身边,很想找个老伴,互相照顾,可又怕儿女反对,街坊邻居说闲话。这个冲突的特点是老人在面对同一目标或事物时,既想趋进又想避开,这是因为这个事物或是目标对其既有利又有弊,但当事人既想获得利又不想得得到弊。
第七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应为需要不仅是人图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也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从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来切实加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心理学家一般将需要分为三大层次:即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性等),心理需要(爱和被爱、尊重、道德、美等)和社会需要(交际、劳动、奉献、成就等)。其中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心理需要和社会学有满足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情绪状态是否良好关键是看其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一个人的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产生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情绪,反之,则会非常乐观向上,积极追求人生的理想直至成功。
第一部分 第6节:第二章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4)
心理学家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缓解疲劳和保持经理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性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却往往被忽视。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老化,会有牙齿缺失或松动,肠胃不好等情况,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和卫生,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安全需要。"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稳定。另外,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财产是否会保值增值,退休金的发放是否准时,稳定等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内心缺乏或事没有安全感,那么既是物质上在充裕也不会幸福的。
三,情感需要。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爱情只是人的感情中的一种,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
四,适应需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条更古不变得客观规律。对于个体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的变化,再者还有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开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变化,因此适应得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据不得不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环境。
五,独立需要。一般人都认为人得到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喝多的当代老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的生活。一项关于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调查显示:只要经济独立,大多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是否选择与子女同住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老人有80%愿意与子女同住;高中程度的老人选择则与子女同住的约有5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只有40%。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独立要求和独立意识越强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更幸福。在许多老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口给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要增强。
六,自我实现的需要。离开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事业,老人们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无聊和寂寞之中,但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没有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许多的老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是奉献公益事业,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跳动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享受退休后的快乐。有些老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鞥实现的体现,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第八节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
老年人有着独特的心理,当然老年人也会有的特的心理活动类型,那么;老年人都有哪些心理活动类型的,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几种,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一、挑花依旧笑春风。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满青春的活力。属于乐观积极型
二、事能知足心常惬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三、草木皆"病"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类老人属于关心健康型。
四,自古圣贤皆寂寞
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属于解脱型
五,自古孤独一老翁
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这类老人属于寻求支持型。
六、老夫卿发少年狂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坚持工作型
七、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这类老人属于冷淡型
8、春花早谢亦因我而起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这类老人属于自责型。
第一部分 第7节:第二章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5)
9、怒发冲冠为哪出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这类老人属于愤怒型。
上面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
因此老年人应该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不利的心理特征。
第九节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个转折期。这一时期,不仅机体衰老加快,疾病增多,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和挑战;而且,老年人的职业状况、家庭结构、婚姻形态、经济境遇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兴趣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都将产生影响。
一、生理因素
最先、最直接引发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是身体衰老是。虽然每个人衰老的速度不同,但衰老始终是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的,而死亡则是衰老的最终结果。生理的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是转折性的和持久性的,也是带有冲击性的。
(一)感官的老化。老年人感觉器官的退化首先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使老年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衰老感。进入老年期后,感觉器官开始老化,视力和听力逐渐减退,视野变得模糊,听觉障碍出现,"耳背眼花"成为显著特征,其它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也在发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对冷热温度和味道的反应变得迟钝。感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的接收和反应大大减弱,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表现在:一是老年人对生活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无味;二是老年人反应迟钝,感觉不敏锐,由此导致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三是社交活动减少,老人常感到孤独和寂寞。
(二)疾病的增加。各种老年疾病的缠身也是身体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的具体体现。随着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神经、运动、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全面衰退,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量在下降,疾病易发生。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