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培养"六乐"精神: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劳动中乐"。总之,要培养和寻找"愉快"的精神。前苏联著名医学博士茨曼诺夫斯基在通乐观的品质:善良、爽朗、幽默感、气量大、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老年人要保持思想开阔、情绪稳定、乐观温存、无忧无虑,这些就具备了通向长寿的条件。
但是,快乐的心情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是需要自己去培养和寻找的。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乐观情绪被誉为长寿的精神营养,因为人体中最有助于健康长寿的因子就是乐观情绪,它胜过一切灵丹妙药。据调查,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百岁寿星有865人,为全国之冠,他们长寿秘决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大量调查也已证明长寿者多豁达乐观,胸襟开阔。乐观情绪可促使人体分泌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能调节血液量,兴奋神经细胞,使胃有规律的蠕动,促进唾液和胰岛素的分泌。并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延年益寿。乐观愉快的情绪能够协调大脑皮层、神经、体液、内分泌及心血管功能,保持整个身心的稳定平和。
三、勇当"银发顽童"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不少充满活力的"老顽童",他们虽已进入老年,银须白发,却童心未泯。他们诙谐幽默,乐观自在、嘻戏玩耍和青年及幼儿打闹逗趣,广交朋友,悠哉乐哉,参予各项社会活动,保持青春活力,真是令年轻人都羡慕不已。欢乐的"老顽童"遍布国内外,他们是老年人中的皎皎者,享受着黄金般的年华。
第一部分 第10节:第二章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8)
但是,同样在我们生活中有的老年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老态龙钟,与"老顽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这类人心理上自认衰老了,影响了自己的精神状态。所以老年人对自身的问题,对老年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即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但人可以延缓自己衰老的速度,可以健康愉快地渡过晚年。老年期确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在这一站到来之际,老年人应该继续迎接新的生活挑战,而不是用等待的态度对待这最后一站。
把思想从沉默等待、孤独乏味中解放出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的兴趣,积极地去寻找快乐的幸福,勇敢地到社会中去,到朋友中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生活,使自己青春永葆。
四、放弃孤独这一专利
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是孤独的,年轻人这么认为,有的老年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孤独便成了老年生活的专利。当然如果退休的老人不参加任何工作,加上性格比较内向,把自己与外界人为地分开,孤独自然会不招而至。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后,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老人们一起住。老人空守家中,难免会感到孤独。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辞世,更感到忧郁苦闷,精神孤独。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见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设法跳出孤独圈,不再把孤独当成自己的专利。
跳出孤独圈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年人要积极的适应新的变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的生活。要多与外界接触、联系、参加适合老年人的聚会,到公园里打拳、下棋、交同龄的退休朋友,多与人交流,自我丰富日常生活,这样就会慢慢跳出孤独的圈子,不再是孤独的专利所有者。
五、自修快乐宝典
古人说"忧则伤身,乐则长寿",可见老年人应该常使自己保持愉快,经验就是要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老年人要客观地对待和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特别在社会体制改变,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老年人的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的变化,使一些老人产生心理不平衡,滋生苦恼,不安和抑郁情绪,从而影响健康。所以老年人不能将期望超过现实,而要面对现实、迎接现实、研究现实、采取主动的行动去适应新的变化。
1、知足常乐:老年人在人生长河中已走过很长的一条人生道路,故考虑问题时要豁达,不能要求太高,因为超越客观的种种目的,以及与各方面相攀比的计较心态,或者明知达不到的愿望而硬要满足,这些都将使自己失望,苦恼以及失去生活信心。
2、自得其乐:自己去寻找乐趣,追求自我快乐是一种十分有益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如艺术欣赏、听音乐、跳舞、书法、旅游、写作。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孤独感,而且可以提高情趣、活跃思想、养性颐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使自己浸入乐而忘忧之中。
六、笑,让时光倒流
笑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能力,一个人的发笑能力和医生检查的所有其他项目同样能正确显示出他的健康状况。笑已成为衡量身体健康的另一种有效的指示器。长寿学家胡夫兰说:"在所有使身体和精神激动的因素中笑是最健康的,它有利于消化、循环和新陈代谢,因而激活了所有器官的生命力。"我国有句谚语"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莎士比亚说得好"如果你在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白活了。"怎样从笑中获长寿呢?
首先,要有寻找笑的主观意愿。
其次,老年人每天要记住去寻找笑的机会。每天笑12~15分钟。如阅读有趣味的书、漫画、看喜剧演员演的电影等。
另外,在困难及紧要时刻去追求笑:当生活中发生意外不幸事件或处在病魔缠身的恶劣心情和悲痛中时,依然笑容灿烂,一旦你运用了笑,那么不管你将遭遇到何种痛苦的处境,你都能够经受得住并生存下去。
七、摆脱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对于老年人来讲容易出现依赖心理的原因是由于衰老,机体的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应激反应所造成。一旦生活上、家庭上遇到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便会感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感。本来把生活、养老、健康的希望寄托给家庭、社会和医疗,但一旦失去各方面的支持,精神便受到打击,会变得情绪消沉,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有的由于这种依赖心理的破坏而发生忧郁症等精神症精神障碍。
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健康是不利的。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老多病需要别人照顾,但却有自强、自信、自立的思想,有依靠自己力量的信心。在生活中依靠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关心,但自身却不断坚强的生活着。老年人克服健康带来的困难,克服年老带来的不便,而仍然发出光和热,这种心理往往充满乐观,所以可以长寿。
八、要有海纳百川之胸怀
由于长期的社会变迁,生活磨练,复杂的家庭关系,不好的健康状况等,可以导致老年人的一些性格变化。特别是在缺乏关心,得不到尊重、失去劳动的能力,或无事可做,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情,导致性格变异。
所以老年人本身要加强性格修养,要培养心胸宽阔的境地,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要有涵养,尽量体谅别人,不要苛求别人,尊重别人而不斤斤斤计较,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宽量大,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环境之中。
第一部分 第11节:为自己的心理把脉
第二编为自己的心理把脉——
给自己的心理开个良方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老年朋友在学习了老年心理学,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的前提下,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便可以及时地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纠正,指导自己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
第一章角色转变的心理困惑——
谈老年人退休综合症
为什么一向不计名利、不计得失,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一旦离退休在家,就变得牢骚满腹、斤斤计较,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为什么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豪杰,赋闲在家之后,身体偶有不适,便疑心自己患了什么可怕的疾病,甚至不信医生的诊断,整天无病呻吟,惶惶不可终日起来?心理学家从老年人的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的角度对上述种种表现进行了解答。
第一节解读角色转变的心理困惑——
了解老年离退休综合症
刘老个头不高,但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精神矍铄,领导着一个近千人的大厂子,一点也不比战场上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服他,不敬他。
两年前,厂领导换届,刘老的厂长职务被年轻人取而代之,但厂方考虑到刘老的年龄和工作经验,又反聘他为厂里的技术顾问,但也只是一个虚衔。可刘老当领导当惯了,总是爱管事,爱操心,看什么不顺眼就像多说几句,别人考虑到面子问题,当面不说什么,照样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刘老只能是干着急生气,回到家也总是闷闷不乐。更使刘老不能接受的是,很多人看见自己连招呼都不打,还在背后说长道短。刘老实在是不能忍受,一赌气提前一年退休了。
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事实也并非如此。就拿刘老来说吧,就这么一年多的光景,就完全变了个人,变得连他老伴都有点不可思议——目光呆滞,脸色灰暗,腰也不直了,背也驼了,过去的精神透视一点也没有了,天天呆在家里是足不出户,特别是最近,刘老的举止越来越奇怪,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动不动就大发脾气。都来干脆一个人跑到阁楼上住了。一天夜里,老伴半夜醒来发现阁楼上的灯还亮着,好像还听见老头子在和谁说话,老伴觉得很奇怪,半夜三更的谁会跑到阁楼上与他说话?于是上去一看,发现老头子把孙女的几个布娃娃一会摆弄正这样,一会又摆弄成那样,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好像在指挥工人们生产一样。就这样闹了大半夜,白天就萎靡不振了.
心理专家诊断结果:刘老得的是退休综合症。
★什么是退休综合症
从心理学上分析,刘老是事业上的强者,同时缺乏退休的心理准备,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没有妥善的计划和安排,已经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热衷的事业,精神上就会失去寄托,从而不可避免的生出许多的烦恼和不适,刘老患的是"退休综合症"。
所谓"退休综合症是指一种老年期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离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具体来说,就是指退休者告别工作岗位退回到家庭这样一个小环境后的一段时间了,因工作习惯、生活规律、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社会地位、工资福利、权力范围等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的较为强烈的不适之感而出现的身心症状。
这种身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孤独、空虚和严重失落感,体力和精力减退明显,自卑心理严重,甚至产生"日落西山,面临末日"的心理变化。情绪忧郁,焦虑紧张,心神不定,喜怒多变,情绪不稳,难以自制自控。有的人愁眉苦脸,整天怨天尤人,悲观厌世,以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更有甚者,惶惶然坐立不安,恍惚失态。对事物毫无情趣和活力,懒散乏力,不爱活动,反应慢,严重时到麻木迟钝状态。看到老朋友、老同学、亲朋好友或病或死,相继离去,大有"兔死狐悲"之感。心理上老化现象加快,自感脑力和体力不支,悲观失望。促发多种身心疾病。由于身心功能障碍和免疫代谢能力下降,不少人退休前身体状况较好,一退休后很快重病缠身,甚至短期内死于癌症或心脑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但不是每个老人在退休后都会患退休综合症,只要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