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退休综合症的心理原因
关于什么是老年人退休综合症,老年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听听心理专家是如何分析老年人退休综合症发生发的心理原因的:
一,失落感。老年期亦被老年人称作丧失期,因为老年人认为自己在退休后,丧失了工作,丧失了权力和地位,丧失了金钱,丧失了人际关系,丧失了健康的身体等等。说话不管用了,求人办事也难了,无奈地发出老而无用的感慨,有些老年人甚至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要知道这是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现实境遇密不可分的,而且这种极度的失落感会使老人们感到年老就意味着丧失。
二,孤独感。工作退下来了,社会的角色转变了,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了,经济收入下降了,家庭的主导地位被替换了,若再加上身体衰弱多病,行动多有不便,更少参加社会交流。遇上同年龄的至亲好友陆续去世,特别是丧偶的老人,活动范围变得狭窄起来,生活的天地在缩小,再加上老来少朋寡友、孑然一身,更是凄凉至极。老年人最怕孤独,这种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遗弃感,从而开对自身价值及自己生命的存在表示怀疑,甚至是绝望。
第一部分 第12节:老年退休综合症的心理原因(1)
三、空虚感。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有追求,有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感,如果维持的时间过长,则会引起老年人失眠、心神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有时甚至会想得到自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焦虑感。心理学家解释,所谓焦虑感是指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老年期是角色转变最频繁的时期,有些老年人或因不适应新角色或因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窘迫或因担心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焦虑感起到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焦虑对老年人来说并非是积极和有益的,它往往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引发老年人退休综合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怀旧感。心理学家解释,所谓怀旧感是指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的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大多数老年人都有这种心理状态。有些老人将其作为同衰老抗衡的心理自慰方法,的确回忆一些过去美好时光,在头脑中情景再现,并使自己再次置身其中,也会使自己忘却现实的烦恼,使自己身心愉悦;有些老人喜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不容易从现实困惑中解脱出来;还有些老人过分怀旧,尤其是个别丧偶老人,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极度思念之中,难免心绪忧伤,悲观失望。这种怀旧心理无疑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与退休综合症的密切相关的因素
调查研究发现,退休综合症一般是发生在老年人退休后的上半年,更确切地说,是从其退休后的第六天开始。大多数老人在过了一年之后,就会慢慢地适应退休生活,心平气和地度过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心理专家研究发现,有没有做好退休心理准备、性格特点、职业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与老年人的退休综合症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有无思想准备。据调查有50%以上的老年人,退休时无思想准备,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安排。因为突然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又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昨天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按部就班去工作,今天一退休就变得无所事事,生活失去规律性和紧张感,便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还有老人体力下降,若家庭照顾不周和慢性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更会加重其心理障碍。相反对退休有充分思想准备或是迫不及待等待退休的老人,往往能够坦然地接受并享受退休生活。
其次,个性特点。老年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与退休综合症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平素工作繁忙、事业心强、好胜而善于争辩、严谨和固执的人易患离退休综合症,因为他们过去每天都紧张忙碌,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这种心理适应比较困难,我们上面提到的刘老就属于这种情况。相反,那些平时工作比较清闲、个性比较散漫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反应,因为他们离退休前后的生活节奏变化不大。
第三,个人兴趣爱好。那些退休前就有广泛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在工作重担卸下之后,他们可以充分享受业余爱好所带来的生活乐趣,有滋有味,不亦乐乎,自然不易出现心理异常,也就不会发生退休综合症。而那些退休前除工作之外无特殊爱好的人则很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因为这些人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托,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阴暗抑郁。比如我们案例中的刘老。
第四, 人际关系。老年人如果人际交往广泛,喜欢与人沟通,又善于结交新朋友,心境就会变得比较开阔,心情也会很好,消极情绪就不易出现。反之,如果人际交往不良,p?或者没有朋友的老年人则容易引发离退休综合症,因为这些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苦闷,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五,职业性质。离退休前如果是拥有实权的领导干部易患离退休综合症,因为这些人要经历从前呼后拥到形只单影、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的确难以适应。其次,离退休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也易患此症,他们如果想再就业往往不如那些有技术的人容易。
第六、性别因素。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退休后,活动范围由"外"转向"内",这种转换比女性明显,心理平衡因而也较难维持。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较容易引发退休综合症。
第七,文化程度。对于那些退休前在专业领域堪称一枝独秀,备受推崇的知识型老人,退休后空屋茶凉,无人以对,似乎一夜之间昔日铸就的辉煌就如长江之水一去不返,心理落差如此之大,怎能不顿生失落沮丧之感?而对于那些平时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的普通老人,退休生活要轻松得多,因为他们没有成就的负载,内衣身份架子,能够很快的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绝不会把赋闲当成一种折磨。因此知识型老人要比一般的普通老人更容易患退休综合症。
第一部分 第13节:老年退休综合症的心理原因(2)
第八,年龄大小。一般来说,年龄小的人要比年龄大的人更容易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较少引发退休综合症。因为年纪小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有着充沛的精力去应对繁琐的家事和寻找第二份职业,会很快产生新的精神寄托。而老龄退休者则因体力和精力的不支,更多的会倍感晚景凄凉,很容易引发退休综合症。
当然引发老年人退休综合症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结合实例再作阐述。
★老年人退休后有哪些心理需求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过,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一般来说,退休就意味着人的身体在慢慢地衰老,对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在减少,性欲也有所减弱,但在社会性需要或者是说心理需要方面却相对增强.主要体现有:
一, 老有所归。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人都有归属的雪要,这是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证实的。老年人退休后,由社会角色转为家庭角色,这种落差不可避免的要引起老年人的失落感,因此,他们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会很强烈,他们希望回归到一个充满理解和爱的家,使他们失落无助的新得到安慰、体恤和支持。另外,老年人落叶归根的心理也很强烈,很多年轻时在他乡奋斗的老人,退休后都想回归故里,安享晚年。
二,老有所养。时间不经意间偷走了老年人的年华,偷走了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加重了老年人人对晚景的顾虑,特别是退休后没有退休金或是没有保障的老年人,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尽孝心行赡养之责,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三,老有所学。许多老年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退休后,他们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学电脑,学英语,继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从知识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四,老有所为。恨多的老人,在退休后依旧精力旺盛,有着为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在社区里、在街道旁,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年人矫健的身姿,他们能从所选择的第二职业中,发现自身价值,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满足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为祖国的下一代能够更强壮,奉献自己的最后一分力量的愿望和心理需求。
五,老有所乐。孤独和寂寞是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具有的心境,也是老年人罪害怕面对的,因此他们就有消除孤独,追求快乐的需求,比如重新拿起自己的画笔,用心去描绘自己的已经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并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背上自己的行囊,去美丽的西湖,去神秘的丽江,去布达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六,老有所爱。追求爱情,享受性爱是老年人的需求和权利,应该得到社会和家人的谅解和支持。特别是丧偶或是独身老人,在踏入自己人生的第二春的时候,给自己的晚年找个贴心的老伴是晚年幸福的需要,使晚年健康的雪要,更是心理的需要。老年人不要为世俗的东西所羁绊,大胆地追求自己的黄昏恋,让自己的黄昏再次绽放光彩。
七,老有所敬。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家庭为子女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享受后辈和社会尊敬和关爱的需求。
★老年人离退休后的七大心理误区
虽然很多老人都能够坦然地面对退休生活,并很快地适应,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社会学家调查显示: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的老年人约有85%,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因为退休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还因为老年人退休后存在很多的心理误区,心理专家总结出以下七种:
误区一,人老了,就没用喽
换位思考: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春来自有春区时。面对自己也是一样,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你可以这样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你退下来了,不就给年轻人机会了吗?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有为的年轻一代。你还可以这样想:退休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必再为工作的事烦心,不再为肩上的重任而感到压抑的不能呼吸,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干自己一直想干但因为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对自己说,不错,我是老了,但我的心不老,我依旧能够老有所为。不必叹老,更不必讳老。
误区二,一生毫无建树,白在世上走一遭啊!
换位思考:和那些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显得碌碌无为,但是你在你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在学校时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家庭生活中亦是好儿女,好父母,也有着很好的人缘,安安分分,勤勤恳恳,虽然一辈子平平淡淡,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所以说你拥有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误区三,人走茶凉人心不可信
换位思考:以前门庭若市不是因为我的权力,而是因为我的职位性质,大家找我是因为工作上需要我的帮忙,我接待他们是我的责任,现在我退休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已经不再需要超负荷的工作了,大家也就不会来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