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对儿童和青春期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良好。进食障碍患者的家庭一般充满敌意、混乱、孤独,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和共情。结果发现,家庭治疗对青春期女性(年龄十八岁)体重的增加、月经调节等有更好的效果,而认知治疗对成年病人(年龄大于十八岁)的效果更好。
目前的心理干预有如下特点:CBT适于中度、重度的患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咨询师;心理教育和自助技术适于符合亚临床症状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心理教育较适合针对高危人群(中学生、大学生)做群体干预;家庭治疗对儿童和青春期患者的疗效很好,其原因是这个年龄的群体主要致病因素是害怕成熟或家庭问题。
1.6.5教育与预防
通过教授相关知识与观念,使病人对进食障碍有正确认识,养成正常的进食习惯。与治疗相比,预防的效率更高,预防问题出现可以减少付出巨大代价的可能,适用于更广大人群。前面提到,与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相比,更多人处于亚临床状态,对于她们以及更多的正常个体,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对正常个体,即对自己身体满意,进食正常者,一方面帮助她们识别和减少危险因素,例如,不提倡个体过分关注身体和节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体形与体重,对受到媒体误导的个体进行澄清和解释等;另一方面教给个体一些适应性和保护性措施,如提高他们的应对技能,当遇到困难时,不要采用诸如暴食、过度运动等消极防御方式,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特别是对于较胖的个体。
第100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59)
对于进食异常,对身体有些不满意的个体,也就是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个体,首先鼓励患者及其身边的人能较早地认识到进食方面的问题,不要把节食看做是一种正常现象,也不要把暴食简单化。或者警觉到一些体象问题,如,过分地追求瘦,存在病理性怕胖。因此需要对教师、健康专家、父母和同伴进行教育,普及相关的知识,尤其要关注处于高风险环境中的个体,如,大中学生、与进食障碍有高相关的职业人群(舞蹈演员、模特、运动员等)。其次,在意识到问题存在之后,要寻求有关专家,专家要给出建议,告诉患者及身边的人做什么,主要给他们一些支持和提供一些有助于患者恢复的信息,如要求家人监督患者的饮食,当患者情绪不好时,给以支持和关注。最后,专家要就亚临床问题形成早期干预的计划。
所有人都应当尊重、喜爱自己的身体,不论它的体形或重量。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有多瘦、有多重,而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我们需要听从身体真实的需要去进食,而不是按照外界的标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它由我们的遗传、身体的成长经历所决定,没有其他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没必要去听从别人的要求,听听你身体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该怎么吃。
【案例1】
赵一,女,十五岁,高一学生,身高一米六六,体重五十公斤。自认为理想的体重是四十五公斤。
从小,她的父母就经常因为一些大小事情起争执,互相打骂,甚至闹过两次离婚,但是因为考虑到她,没有离成。父母对她管教得很严格,走、坐、站都要保持姿势标准,不能把衣服弄脏,要求成绩进入年级前十名,放学后立即回家,只能和他们所认可的几个"好孩子"一起玩。她很听话,父母的要求几乎从来没有违背过,见到她的大人都夸她乖,学校的老师也喜欢她。只有在初二时,一次放学后,赵一被几个同学拉去学校附近的公园玩,回家晚了两个小时,那天父母训斥了她一顿,还罚她不准吃晚饭。她觉得很愧疚,倒不觉得很饿。后来,她的饭量慢慢减少,经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午餐、晚餐也吃得很少。如果父母外出,她一人在家就不吃正餐,只吃点苹果、瓜子、萝卜干等零食。赵一的体重逐渐减轻,同学都羡慕她的苗条,说她像明星张柏芝,母亲也在别人面前炫耀她的女儿又乖又漂亮。但是,她还觉得自己不够瘦,很怕会胖起来,开始不吃肉、蛋、奶这些会让她长胖的食物,只吃蔬菜、水果和一点米饭,多吃了一点还会呕吐。但精神不错,学业也没有退步。
开始,父母没有觉得她吃得太少是个问题,后来看到女儿越来越瘦,越来越轻,直到十五岁还没有来月经初潮,身体的第二性征也完全没有发育,才发现出了问题,带女儿到医院求治。但是,赵一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认为父母大惊小怪。
【案例分析】
案例中赵一的主要表现已经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①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的15%以上;②主动拒绝进食;③病理性怕胖;④十五岁月经未来,第二性征没有发育;⑤症状超过三个月;⑥没有其他导致体重减轻的器质性疾病。
赵一之所以会患病,家庭是一个关键因素。父母对她管教严格,追求完美已经内化为她自己的标准了,所以学习要好、人要漂亮,什么都不可以比别人差。社会流行以苗条为美,她就得比谁都苗条,书上、电视里说肉和蛋会让人长胖,她就都不吃这些。同学和母亲对她的夸赞更加强化了她对苗条的追求。
分析再深入一点,父母的经常争执、不稳定的婚姻状况其实给赵一埋下了恐惧的种子,她害怕父母会分开、会离开她,所以她要表现得最好,做一个人人夸赞的"好孩子",父母才不会抛弃她。事实上,父母的确因为她才没有离婚,这一点也强化了她的种种控制体重的行为。
她无法控制父母的感情,但通过禁食,她获得一种完全控制自己身体的感觉,这可以给她带来一种安全感。消瘦造成的第二性征完全不发育,使她可以保持"女孩"的样子,她潜意识里觉得这样子才是父母喜欢的,才能够把所有人对她的喜爱留住,身体向成熟的转变对她来说是陌生的、不安全的,是有风险的。
咨询思路:在评估了赵一的身体状况之后,首先要对她进行劝慰,用营养疗法帮助她改善营养不良的状态,恢复体重。然后,用认知技术改善孩子对体重的不正确认识,让她接受身体的正常发育,明白不是只有保持苗条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增强她的自信。同时,用行为技术帮助她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恢复体重以及正常发育。
重要的是使用家庭疗法,让她的父母一起参与进来,帮助改善他们家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状况,促进彼此间的理解,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状况的理解,了解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改善他们的家庭系统结构是使孩子痊愈并保持长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和努力的过程。
第101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60)
【案例2】
孙二,女,二十岁,大专学生。身高一米五八,体重三十九公斤。
小时候,孙二是个人见人爱的小胖妞,白嫩嫩的小脸很爱笑,大人都爱逗她,小朋友也爱跟她玩。可是,上了小学后,慢慢地,她不那么受欢迎了,同学都爱跟那些苗条的、漂亮的同学玩,她只有跟一些不受欢迎的女孩在一起,而这些女孩都显得有些胖。有一次,她听到老师们聊天说,"她如果瘦点就好看了"。她不知道老师在说谁,但觉得说的就是她。后来,她就特别注意一些减肥信息:电视里的减肥广告、杂志上的减肥知识、别人聊到的减肥方法等等,她都留心记着。然后,她开始减少饭量,少吃肉,不吃早餐就上学。不久,她父母发现她吃得太少,开始督促她改变饮食习惯,监督她吃早餐。表面上,她恢复了正常饮食,但之后,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下午参加训练,避过晚饭时间才回家,却跟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吃过了。上中学后,因为离家比较远,她开始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监管,她吃得更少了。早上一杯奶,然后一天吃几根黄瓜或者几颗西红柿,有同学请她吃零食,她也不吃。她明显地消瘦下去,暑假回家时,父母被她的样子惊住了,终于把她送到医院求治。经过输营养液、规律饮食等住院治疗之后,她的体重有所增加,虽然没有恢复到正常平均标准,但她还觉得自己胖,而不接受医生和父母的劝说,只是为了讨好他们才勉强接受治疗。出院后,父母因为担心她自己又不好好吃东西,把她转到了家附近的中学。在家里住的日子,她又用了老办法,下午参加学校活动来避开晚餐时间,中午吃了饭,她也会找机会引吐出来,跟父母玩起了攻防战。这样几年过去,到读大专之后,父母无法监督她,她又开始按中学住校时的食谱吃东西。第一年放假回家时,她瘦得皮包骨头,头发没有光泽,月经也停了半年,整个人显得冷漠而虚弱,父母赶紧送她去接受治疗。
【案例分析】
本例中孙二的表现也完全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①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的15%以上;②主动拒绝进食,并用引吐来清除食物;③病理性怕胖;④闭经;⑤症状超过三个月;⑥没有其他导致体重减轻的器质性疾病。
孙二厌食的原因是出自于同伴的压力,也是社会文化造成的压力。现在由于西方世界观念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流行"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电视、杂志上明星、模特极瘦的身材代表着时尚,引导着人们向她们看齐。最关注时尚信息的青少年所处的成长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时候,很容易接受流行的观念。在大家都认同瘦才是美的、才是受欢迎时,急于得到同伴认同、重视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得到适当引导,就可能盲目地追求苗条,进而用禁食等方法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最终患上厌食症。
咨询思路:第一步是让孙二住院治疗,改善她的身体状况,增进营养,提升体重,可以用输营养液等方法。下一步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她对自己身体的扭曲认知,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教导正确的进食方式,并用行为技术帮助她养成健康的进食习惯,以达到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案例3】
郑三,女,二十六岁,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五十六公斤。未婚,大学教师。
二十三岁刚进学校工作不久,谈了一个男朋友,当时很甜蜜。可是一年后,男友提出分手,她很伤心。后来发现男友是因为有了另一个女孩而与她分手,她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胖,男友才会另找他人。于是,开始节食。
不久后有一次同学聚会,那天她吃了很多东西,回家后觉得后悔,但同时又发现吃过东西后,失恋的难受感觉减轻了许多,心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之后,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旦遇到些使她难受的事情,就会难以控制地吃一大堆东西,情绪好一些的同时又觉得后悔、怕胖,就会到卫生间把吃过的东西再吐出来。跟别人一起吃饭时,食物的味道常常诱得她想大吃一顿,但又怕被人嘲笑,只能控制自己,回家再自己煮东西吃。最多的一次,她吃了两公斤面条。到现在,她大概每周会发作三次,吃了大量食物后,因为怕胖,会呕吐出来,还每晚下楼跑步减肥。虽然她的体重没有增加,但是她很怕别人知道她的这种行为,觉得一个女孩子这样很羞愧,感觉很痛苦而且自责。
【案例分析】
郑三的表现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①难以控制的发作性贪食;②自我引吐来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③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两次,持续三个月;④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
第102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61)
郑三患贪食症是因为失恋而引发的,吃大量食物可以让她感觉好些,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心里觉得轻松,而暂时忘掉失恋的痛苦。因为怕胖,她用引吐、运动的方法来消除食物的影响。呕吐之后,她觉得抵消了暴食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与控制感。习惯了这种暴食-呕吐的循环后,她可能在遇到任何一点情绪问题或者仅仅想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就开始再次暴食-呕吐。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以缓解她的情绪问题,但是她自己也觉得这样是不正常的方式,而感到痛苦。而且这也不是面对问题,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因而,她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咨询思路:首先帮助她理清自己的情绪与病态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入行为技术打破她暴食-呕吐的恶性循环,提供正常进食原则。可以要求她记录自己进食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