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教育,它表现在:
1.教育思想“僵化”。我们有的教育工作者不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不研究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学的修养贫乏。他们不能做到了解受教育者,掌握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育人。
2.教育形式“封闭”。我们有的教育工作者坐而论道地进行说教,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千篇一律的报告,不着边际的谈话,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5.教育方法的“注入式”。我们有的教育工作者习惯于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从“管”字出发,置学生于教师的控制之下,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道理。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就范。有的定下许多禁令,要求学生完全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这是一种看管型的注入式思想教育,其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只会按教师的眼色行事,离开了指示灯就不会走路;而另一部分主张自立、自理、自治的学生则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情绪抵触,甚至对立,产生逆反心理。
4.教育内容“单一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水平、思想深度,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种思想教育内容的层次要求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低层次有待于向高层次发展,高层次中又含有低层次的内容,应该是有层次、分阶段,有机结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由低向高攀登,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然而我们有时搞的教育内容是单一的,用统一的模式把人框起来,从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采用一般化的教育方法,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收效甚微,十分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应当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而这种按一个模式塑造人的思想教育的做法,则恰恰是违背马克思教育思想的。这不能不说是产生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三、学生逆反心理的类型和抑制方法
那么,学生逆反心理有哪些类型呢?
1.自负型逆反心理。一般来说,这类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昵爱的家庭环境中,处处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小的性格,特别是进入中学后,更显得固执己见,听不得劝告或批评。对于这一类学生,直接指出缺点,让其改正,是很难起到教育作用的,而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首先,要善于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比如,他们因不听别人的忠告而受到了惩罚,就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以细心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有意识地给他们讲一些有关骄横自负而贻误终身的事例,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省。第三,主动和家长联系,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一同做好转变学生思想的工作。
2.困惑型逆反心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中学生正处在由过去的“依赖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眼里见的、实际做的与教师以前所教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在思想上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社会感到困惑,有的甚至认为教师欺骗和戏弄了自己,在心里产生一种困惑型逆反心理。要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方面,要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全面地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使他们慢慢地从理想王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另一方面,要防止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他们看到社会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理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