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人格障碍
家庭治疗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彻底治疗
治疗反馈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下) (24)
2008-06-22 21:15:43 转载请注明
华人心理咨询网
http://www.hrxl.cn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8%
4%
其他取向
9%
5%
9%
总人数
?
66
69
治疗技术的整合心理治疗的未来:一些预测
在讨论到心理治疗的未来时,诺可洛斯与弗利德汉(Norcross&Freedheim, l992)引用几位专家的预测研究,指出未来会持续兴盛的取向包括:家族系统治疗法、技术折衷、认知治疗法、理论整合、心理生物学治疗法(psychobiological therapy)、行为治疗法,以及女权主义治疗法;而未来会走下坡的取向则包括:沟通分析、精神分析治疗法、神经语言治疗法(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存在主义治疗法、个人中心治疗法、心理动力治疗法,以及人本主义治疗法。专家们预测,心理治疗实务会变得更短期、指导性、教育性、结构性、以现在为中心、处方般(prescriptive),以及问题导向。那些治疗时间相当长、结构性松散,以及以过去为焦点的治疗法,被认为会逐渐走下坡。
本书中所讨论的九大治疗体系,已经演化到走进拓宽其理论与实务基础的方向上,变得在焦点上较不受限制。於是,许多原先宣称忠於某特殊治疗学派的从业人员,正逐渐扩大其理论的视野,以及致力於开发范围更广的治疗技术,以呼应各种当事人更多样化的治疗需求。拉扎陆斯及其同僚(1992)预测,「技术折衷将最能代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思潮主流」(p-13)。他们同时指出,潮流的趋势正朝向不仅使当事人与特定的技术相配,而且与治疗者个人的风格相配。这意思是说,我们将更能够为个别的当事人开出治疗关系选单上的处方。波恰斯卡与诺可洛斯(Prochaska&Norcross, 1994)同意上述预测,并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压力逼迫跨理论间的合作、整合,以及成本效益的考量。
果德弗律与卡斯通魁(Goldfried& Castonguay, 1992)指出心理治疗领域未来有几个方向:那些较传统的取向会更趋於统一,更加重视处理较特定的问题症状,源自认知科学的观念会互相结合,以及心理治疗取向与心理生物学取向会趋向联合。他们在书中写着:「事实上,如果看到未来新生代的治疗者选择接受某特殊取向的训练,同时更坦然地吸收其他取向在理论上、临床上,以及实证上的贡献时,我们不会感到惊讶。」(p-5)。果德弗律、卡斯通魁,以及萨弗陵(Goldfried, Castonguay,&Safran, l992)预测,虽然传统的理论未来会继续存在,但是这些取向会逐渐地吸纳来自其他取向的贡献。他们对於将「整合性的心理治疗」描述为另一取向表示担忧,因为学界对於何者应加以整合并无共识。
治疗技术的整合多元文化面与精神面看法的整合
从文献的检视中,很明显的情形似乎是,在一九九○年代的末期,我们将看到收敛集中的现象会持续进行。并且,由於当事人的问题与当事人的族群会更加多样化,我预测心理治疗的整合将会着重在把文化因素纳入评鉴与处置的历程中。多元文化是个事实,因此如果希望满足不同族群当事人的需求,从业人员不能忽视此一事实。目前已有趋势朝向创立个别的谘商与心理治疗之多元文化理论(Sue, Ivey,& Pedersen)。我认为,现行的理论可以扩大至结合多元文化要素。如果现行的理论不加以调整,则面对多元文化的族群时,实用性将会受限。根据培特与邦迪(Pate&Bondi, 1992)的说法,宗教上的信仰与实务是文化背景中的一个面,是治疗者察觉到多元文化的要角之一。因此,在谘商员的教育中,必须对於如何处理多元文化、两性之间,以及精神面等因素的问题而施予特定的训练。
我个人认为,精神面因素包括:信仰神及安排我们的生活使能符合神旨。不管这些观点为何,这些信念的精神力量能协助个体从宇宙中找到意义,使生活变得有其目的。对某些人而言,精神寄托需要信仰一种宗教,这使得人生因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产生多种不同的意义。对其他人而言,虽然也重视精神寄托,但跟宗教无关。在满足精神需求方面有多种途径,不过指点特殊的途径并不是治疗者的任务。但不管如何,治疗者的职责在於必须注意到,精神寄托对许多当事人是股很大的力量。如果当事人提起这些,则如何处理就会变得特别重要。通常治疗者会询问当事人的健康情形及维护健康的态度与作法;同理,治疗者也应该了解当事人的价值观、信念,以及他们发掘生活意义的来源。在评鉴的历程中,良好的实务作法应包括询问当事人因受到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影响而有那些信念与价值观。在当事人表达出某些信念时,那就是值得探索的焦点。此时的关键是,治疗者应能调整至与当事人陈述的故事同脉动,并细腻地留意对方寻求治疗的意图是什麽。
我想,在未来的十年当中,我们会逐渐强调将精神面因素整合到谘商实务中。对於治疗者当事人的精神面因素与宗教信仰,以及如何将这些跟治疗实务结合等主题,已经引起广泛的注意与兴趣。根据依柏根(Bergin,l988)的说法,现在该是在过去其他治疗取向所提供的础石上添增精神观点的时候了,因为此一取向有助於了解治疗技术,并提供一个了解影响当事人行为之价值体系的叁考架构。米勒(Miller, l988)在论着中讨论於认知行为治疗取向中加入精神观点的价值性,并赞同这种尊重个人信念系统之合作取向(collaborative approach)。米勒认为一旦当事人了解他们的基本信念假设,则治疗者就有责任协助对方检查这些信念带来的结果。
格利姆(Grimm, 1994)的立场是,治疗者在精神面与宗教上的价值观,会直接与间接地影响心理治疗的进行。虽然他认为察觉这方面的价值观对心理卫生专业人员颇为重要,但是他也提醒这些人员应避免灌输自己的价值观给当事人。在「美国心理学会」(APA)最近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中,耶尔金斯(Elkins, 1994)呼苸学界应开拓「心灵治疗法」。他认为,心理学家不去探索精神面事务是一种迷思(myth),并指出大部份的实务人员都已更加注意精神层面的因素。根据他的说法,许多当事人都渴望心理治疗能够在精神面与生命存在面等议题上协助他们,因此心理治疗应视为一种心灵的旅行,目的在於寻求心灵伤口的痊愈。
麦特森(Mattson, 1994)在书中指出,我们的社会正逐渐强调宗教课题,并认为无须害怕当事人在谘商场合中表达出来的精神信念,而应基於当事人的利益着想加以利用。怀柏与奥柏林(Faiver& O'Brien,l993)在着作中也指出,宗教可能是精神力量的来源,也可能是内心冲突与罪恶感的来源。他们已设计出一种评鉴宗教信仰的表格,可用於诊断、处置,以及转介等用途。
姑且不论这些作者的见解,事实上,在谘商员的教育中要涵盖如何处理精神层面的要素,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中,凯利(E. W. Kelly, 1994)发现,教育方案中有探讨精神面与宗教面议题的不到25%。更令人惊讶的是,调查中的谘商员教育者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认为,宗教与精神议题对於谘商员的教育与训练「非常重要」或「重要」。很显然的,如果谘商员要符合这方面的挑战,他们不仅需要接受训练与叁与实习,同时也需要教师们的启发与指导。
如果读者对这方面的议题想进一步探讨,我建议以下来源的读物:Bergin(1988, Elkins(1994), Faiver& O'Brien(l993),Georgia(l994), Grimm(1994), Hinterkopf(1994), Ingerso1l(l994), E. W.Kelly(l994),Mattson(19947, Miller(1988), Miller& Martin(1988), Pate& Bondi(1992), and Pack(1978)
治疗技术的整合发展整合模式的挑战
论及折衷取向介入谘商实务应达何种适当程度时,梅瑟(Messer,l986, 1992)认为,执着於单一理论系统倾向与治疗理论的整合之间仍然会有持续不断的争论。一项谘商与心理治疗的调查指出,众多取向之间缺乏共通的哲学观,许多的理论也持着不同的人性观及不同的治疗概念(见表13-1,表13-2)。哲学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哲学观会决定你的知觉及注意的方向。执着於任何一种学派的核心人性观或普遍性的人生观时,须非常谨慎;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并选择与自己的人格及信念一致的谘商架构。
表13-1
基本哲学之比较
精神分析治疗法
人类行为基本上受制於心理能量与幼年时的经验。潜意识理的动机与冲突是目前行为的核心驱力。非理性的力量很强;而人会受到性冲动与攻击冲动的驱使。幼年时期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往后的人格问题均根源於幼年时期受到压制的心理冲突。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强调人性的正面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社会兴趣、追求目标,以及处理生活中各项任务的驱使。人类操纵自己的命运,而非受命运的摆布。每个人在幼年时期即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并且终生以相当稳定的方式维持此一风格。
存在主义治疗法
核心焦点放在人类条件的性质上,而这些人类条件包括:自我察觉的涵容能力,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职责、焦虑等基本要素、在无意义的世界里寻求独特的生命意义、孤独与建立起和他人的关系、有限的生命,以及死亡等等。
个人中心治疗法
对人性持正面看法,认为人们均有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的潜力。在治疗关系的背景下,当事人会体验到过去一直抗拒去察觉的感觉。当事人因此可以发挥潜能逐渐增强察觉能力、自发性、对自己的信任感,以及内心的导引力量。
完形治疗法
认为人们致力於追求思想、感觉,以及行为的完整与统一。反对决定论的说法,其论点认为人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认清早期所受的影响如何造成目前的困扰。强调个人成长的动力会由环境与支持逐渐转为自我的支持。
现实治疗法
假定人们最后能够自我决定及掌控自己的生活,反对决定论的说法,强调积极的人生观。本模式说明了人们如何去控制周遭的环境,也教导人们各种满足需求的更有效途径。
行为治疗法
行为是学习之后的结果。人们同时是外在环境的产物与创造者。关於行为,不存在着一套统一的假设足以囊括解释行为领域中所有的现象。
认知行为治疗法
人们生来具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但同时也会有思考偏差的倾向。因此人们往往成为非理性信念的牺牲者,并一直执着於这些信念。本治疗取向以认知及行为为核心,并强调思考、分析、行动,以及重做决定。本模式具教诲与指导色彩,是一种再教育的历程。
家族系统治疗法
从互动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家族,当事人连接着一个活生生的系统;系统某部分改变后,会导致其他部分的改变。对於了解个体如何表现其行为及与人互动的情形,家族提供着背景因素。治疗处置的对象最好放在家族的身上。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源自家族内的互动型态,也源自更大系统内的互动型态。
表13-2
重要观念之比较
精神分析治疗法
正常的人格发展以能否顺利地解决及整合”性心理〔的各个发展阶段为基础,而不正常的人格发展则根源於不能妥适解决上述某特定阶段的问题。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构成人格结构的三大基础。焦虑世人们压制内心基本冲突时所发生的现象,而自我防卫则是为了控制焦虑而形成的。至於潜意识的历程则与目前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本模式强调个体的成长,重视个体以合作方式生存於社会中的正面性能力;同时强调人格的统一、以对方的主观角度去了解人们,以及人生目标导引行为的重要性。人们受到社会兴趣与寻找人生目标的驱使,而谘商治疗在於提供鼓励及协助当事人改变其认知状态。
存在主义治疗法
本谘商治疗取向较缺乏间时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放在强调核心的人类条件。在正常情形下,人格的发展是以每各个体的独特性为基础,自我的意识从婴儿期就已开始发展。自我决定与朝向成长的倾向是个体的中心想法。治疗的重点放在现在及当事人想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说,本治疗法是一种未来导向,强调行动前的自我察觉,是一种经验性的治疗法。
个人中心治疗法
认为当事人有觉察问题及加以解决的潜能,也相信对方具有自我导引的能力。认为心理的健康取决於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是否调和。适应不良是因为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及实际上是怎样的人之间有差距。本治疗法着重目前的现状,以及体验各种感觉的表达。
完形治疗法
强调此时此地去体验”什麽〔及”如何〔体验,以协助当事人去接受自己的两极性。重要观念包括:个人的责任、未完成的事、逃避、体验,以及对现在状况的察觉。本法是一种经验性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9.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24]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责任编辑:
华人心理咨询网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
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最新心理咨询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老子谈心理健康
拒 绝 的 艺 术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哲理小故事
教师“健心”四要素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热点心理咨询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心理缺陷是什么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推荐心理咨询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心理门诊(上)
相关心理咨询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