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和顾教授退休初期的一些不适反应,用心理学家的解释就是,在退休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好计划和安排,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后,他们才慢慢地接受了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里自己的晚年生活。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退休后的第一年里,退休者一般都要经历蜜月阶段、清醒阶段、波动阶段和平稳阶段这样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得心理调节过程。因此,心理学上有"过好一年,一生平安"的说法,意思是说,退休对老年人的影响关键在退休后的第一年,这是退休综合症的好发期。一般认为适应退休生活需要一年的时间。
阶段一:生活甜蜜蜜。"退休了,终于可以有时间去美丽的香格里拉一游啦!""终于可以好好喘口气了,孙子都快一周了,还没见过,真该去看看孙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啊!""老战友都有十多年不见了啊,真该聚聚啦"……好好喘口气,享受一下人生,出去旅游,拜亲访友探望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做一些因以前工作忙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心情愉悦,情绪良好是大多数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共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做"蜜月阶段"。
阶段二:路转溪头忽现。蜜月阶段一过,老年人们会很快发现,退休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悠闲自得,访友、探亲、旅游仅仅是退休后生活的一小部分,每天起床、吃饭、睡觉的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生活让老年人的生活在短暂的热情之后,很快陷入"巢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现实。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做"清醒阶段"
阶段三:争渡藕花深处:退休者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感到空虚无聊,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孤独无助,每人理解,每人同期,生活一片灰暗,毫无意义和希望可言,颇觉晚景凄凉,使大多数老年人在看清了退休生活的真相后的共感。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做"波动阶段"。
阶段四:阳光总在风雨后。就像花开就必然有凋谢一样,退休也是人生的必然,因为世界是使不存在永动机的,自己这台机子也该好好地保养保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的安慰以及与老友们的交流和自己的调整,退休者逐渐习惯了退休生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做,波动的情绪也在慢慢地走向平静。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做"平稳阶段"。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这四个阶段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经历。一般的退休者都会循序渐进的经历这四个阶段。有的人退休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容易直接进入第三个阶段,退休前后的心理状况出现很大的反差。当然,也有很多的人在推许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很好的计划和安排,因此,他们退休后,就可以越过前三个阶段,直接进入第四个阶段,能过很顺利的进入退休后的角色。其实,出现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退休者难以跨越第三个阶段,有的甚至长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长此以往,就很有可能发展为"退休综合症",甚至引发老年人的抑郁心理,导致抑郁症。例如上述案例中的李大叔。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春节前两个月,六十岁的马叔叔高高兴兴地从税务局局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想着应该好好享受一下清闲的晚年生活,正好春节要到了,在外地的儿子,孙子也要回家过年了,赶紧帮着老伴准备年货,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没有几天,马叔叔就变得郁郁寡欢了。并不时地哀叹"真是世态炎凉啊!"
原来,马叔叔的邻居老刘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门前天天都是车水马龙,小轿车是来了一辆又一辆,而自己家门前却冷冷清清,与往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使得马叔叔的内心很受刺激,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原来最亲信的部下小张也没有来看他,而且连一个电话也没有。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被世界遗弃。心理怎么也想不通,越是想不通,越是觉得郁闷和压抑。更使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渐渐地从来不吸烟的马叔叔开始吸烟了;本来不喝酒的他也开始嗜酒了,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醉后还胡言乱语,说什么世态炎凉,人间再无真情可言,没有人可以信懒,人都长了势利眼等等。
上下级关系是正常的职务关系,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上下级关系在你的职务结束的那一刻也就自然结束。"人走茶凉"是规律,"门厅冷落"是必然。对此,老年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万万不可自寻烦恼。有些老年人总是不能从过去的风光中走出来,对以前的职务总是津津乐道,留恋以前的地位和权利,还有威望,内心依然希望老部下退休之后能够像以前一样的尊重他,处处为他马首是瞻,过年过节来看望他。一旦不能如愿以偿,就感觉很不是滋味,看什么都不顺眼,并且觉得自己已经毫无用处了,甚至骂老部下不讲情义,势利眼。
第一部分 第17节:让生命在快乐中流动(1)
退休老年人的这种异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心态失衡"。出现这种状况,不用紧张,更不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作为老年人,应该以愉快的心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健康享受着生命的每一天,淡泊名利,把地位,权利,面子都看得淡一些,就像一位哲人所说:"面子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太在意面子,快乐也就没有了,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老年人应该从名利中走出来,怀着希望,踏着生命的乐章带着憧憬去重新寻找自己新的定位,找回属于自己的第二个春天,那么快乐也就会不期而至。
★让生命在快乐中流动
在社区组织的小晚会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台上动情地朗诵诗歌,引来台下阵阵掌声和喝彩。他就是被街坊邻居亲切称为"平民艺术家"的吴恒通老人。
这个经常活跃在小区中的72岁的"老顽童",平日里为人亲切豪爽,总是神采奕奕的,不是哼着小曲、逗个乐子,就是拉几个"资深"老人钻研象棋、太极拳;讲起哪个电视节目,更来了精神,还能即兴来段"模仿秀"。逢年过节每次社区活动,总能看见吴老带领邻居们编小品、排话剧、串节目,为丰富小区文化生活忙前跑后。大家都说:"从没见过一个七旬老人能像他似的,成天乐呵呵的;也没见过一会儿工夫就能编出个小品的"名导儿",学啥像啥。吴老可是我们这儿的'艺术家'!"进吴老的家,随处可见已泛黄却被精心保管的文学名著、语录选集,文革时期的手抄本、厚厚的手写剧本和黑白剧照……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是只要有客人来,他就张罗着把宝贝们拿出来"炫耀"一番。原来,吴老不但是位热爱书籍、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更是位拥有30多年艺龄的"平民艺术家"。
1950年,17岁的吴恒通早早担起生活的重担,考入一家修车厂当了徒工,两年后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与党的文艺宣传工作结下缘。从基层文艺宣传到全厂、全区的文艺活动,从认真学习摸索表演艺术到亲自改编、创作和导演,吴恒通以他聪颖、乐观的个性和精湛的舞台表演,深深感染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他曾塑造过高大成、郑敬之、李忠民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他不断向专业演员的水平靠近。当被推选开始活跃在全市组织的文艺活动中时,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同台表演的其他演员都是专业的,只有我是业余出身!"
吴恒通将36年的青春献给了工厂,献给了文艺宣传工作,更献给了艺术。尽管经历过动荡的岁月,却仍保持乐观、年轻的心态,为别人带来欢乐。这份对艺术和生活的执著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女儿——省歌舞团青年歌手吴枚。而今吴老虽早已告别了华丽耀眼的舞台,却继续活跃在人生的舞台上,只要哪个小区有什么文艺活动,他都乐此不疲地跑去"客串"。喜欢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他还放不下"笔杆子",《哈尔滨日报》和《新晚报》都曾刊登过他的很多文章。最近,吴老正琢磨着在社区搞个老年艺术团,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到表演艺术中来,丰富晚年的文化生活。
吴恒通老人的故事使我们很受感染,生命中不适缺少快乐,只是缺少寻找快乐的行动,老年人退休后,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里难免会因不适而产生孤独寂寞之感,但是要想让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再孤独和寂寞,只要您学会寻找快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个人退休后都会得退休综合症,这不是一种必然现象。"退休综合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你能够坦然面对退休这一客观现实,积极地去安排和计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人到老年许多的生理机制开始衰退,体力和脑力都明显的不如以前,许多老年疾病也正在或是开始产生,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退休制的建立也是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的一种关心和爱护。当然,退休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做。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精力状况,给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去迎接新的生活的挑战,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正如英国的音乐家巴特勒所说:"老的提琴也能奏出好的乐曲"。
心理专家给您出招:退休综合症的防治
退休是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退休障碍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适应障碍,它表现为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认知和情感的不适应等等,这些适应障碍究其实质,就在于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从职业角色过渡为家庭角色,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从交往范围广、活动频率高的动态型角色转变为交往圈子狭窄、活动趋于减少的相对静态型角色,对于部分曾是领导干部的老年人来说,还从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新旧角色间出现的矛盾和冲突,那么,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就由此产生。
因此,要预防和治疗离退休综合症,老年人就应该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的成功转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调整心态,顺应规律。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退休也是人生的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一部分 第18节:让生命在快乐中流动(2)
二、发挥余热,奉献社会。退休老人如果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慕名利;另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完善并提升自己的人生。
66岁的赵教授退休前是搞平面设计的,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为技术顾问。面对熟悉的工作,他收放自如,再加上每天和年轻人在一起,赵教授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每天说说笑笑,心情十分愉悦,看上去向50多岁的,根本不像快七十岁的人。而与赵教授同时退休的余教授则是另一番情景,当时单位也要返聘他,但他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老了退休了何必还要再辛苦呢?于是他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开始了自己"安逸"的退休生活,每天早起,吃饭,看电视,午饭,午休,看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