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2)
------------
世间人大多喜欢贪小便宜,买根葱都还想要一个添头。强行去争,撕破脸皮去要,当然会有达到目的的时候。但小便宜从来不是长久的,唯有多吃亏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和长久的好报。有一个卖石料的人,没有文化,生意场上也没什么关系,生意却比其他人好,几年后就富裕了,周围的人都奇怪地以为他有什么秘诀。其实他是能够多吃亏,和别人做生意,他总是让别人多赚一点,自己少赚一点。天长日久,很多买石料的人都来找他,生意自然就好。虽然他一笔生意赚不了多少钱,但日积月累,便也积少成多,成了最后的赢家。
在拥挤的时候,我们退一步,路便宽了一步,我们也能更快地通过。在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多一分爱,生活便多一分美好,少一分挣扎,我们也才能快乐起来。胸怀爱心做事,以慈悲心对人,就不会惹祸伤身。有时候,即使知道自己是在吃亏,并且吃亏后不会有补偿,也要快乐。所谓大智若愚,便是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将愤怒化为柔和,再由柔和之心生出爱意,这样,身心就能保持健康,人世间也就更加和谐。我们常说,破财免灾,也是这个意思,花费了钱财是吃亏,但钱财可以再靠劳动获得,但若舍不得那点钱,却可能把人拖到更大的灾祸中。
为人多行善举,自然会得善报。行善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有爱心,连流浪汉都可以做到。我就曾经见过一个老流浪汉给一只流浪狗喂食,这个场景很长时间都停留在我的眼前,真是很美好,善的气味充满了我四周的空间。
人可能会贫穷,但贫穷并不意味着不幸福。多少有钱人,为了钱财而妻离子散,看到贫苦人家坐在低矮屋檐下,尽享天伦之乐,莫不暗自羡慕。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别人都有相互眷爱之人,而自己却是孤家寡人。所以我们看待世间的一切众生,要像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于世间众人都生爱意,自然也就不会有吃亏的不悦,只有理所当然的恩情。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赚到的钱也不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还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我们的这种爱尽己所能地惠及他人,不就是扩大自己的快乐吗。
因为爱是牺牲,所以爱就和吃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吃了亏却不生气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真正的爱是心甘情愿的,不会搀杂着烦恼。有烦恼的爱,是自私的爱,必定会沾染上其他的怨气,使施爱的人和被爱的人都得不到清净。所以我们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不怕吃亏,不求回报,像成熟的果子般任人采摘,任鸟啄食,这样种子才能够更快地发出新芽。要求回报的爱,只会降低我们作为人的品质,它是不会长久的。能够长久存在,并能为人所铭记的,唯有清净无求的爱。它会像涓涓细流,永远留在人们的心田。
有一位张女士,在吃亏的过程中学会了爱他人。几年前,一架飞机坠毁。张女士的丈夫本来前一天要回家,但由于事情没办完,要推迟一天回来,正好坐的是这次航班。张女士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丧夫之痛。
但在遇难者名单中,张女士发现了大学同学柳女士的名字,柳女士的座位和丈夫的座位正好在一块儿。上大学时,柳女士是张女士的上铺,两人情同姐妹。张女士和丈夫恋爱的时候,柳女士也常常和他们一块逛街、看电影。柳女士早年丧母,还不到六十岁的父亲又患有心脏病,加上她自己所在的国有企业又破了产,本来话就不多的柳女士,变得更加沉默,出于同情,张女士常叫她到自己家吃饭、聊天,希望能为她减轻一些烦恼。但没想到的是,柳女士却和张女士的丈夫产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这件事被张女士发现的时候,丈夫跪在她面前痛苦流涕。出于为家庭考虑,张女士最终原谅了丈夫,她不住地劝告自己要保持冷静,并且每天都找出一点时间来,认真地调整心态,让自己消除心中的恨意。渐渐地她以为家庭危机已经化解了。但却就在这时听到了丈夫丧生的噩耗,并且发现自己的丈夫和柳女士还在维持不正当关系。
在丈夫遇难的一个月后,家里来了一个抱着小孩的小姑娘。张女士后来问明白了,小姑娘是孩子的保姆,雇用她的那对夫妇,一个月前外出办事,就没有再回来。留给她的钱早已花完,后来她翻箱倒柜找东西,在一本书里发现了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便按着上面的这个地址找到了这里。张女士看着那张身份证复印件和那个不到两岁的小孩,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时她差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怀着满腔的怒火,走到阳台上关起门来,希望能够平静下来,她也知道整个事情自己都是受害的一方、最委屈的一方,也可以说是吃了大亏的一方,但目前不是清算感情债的时候,而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张女士把工钱结清,让小保姆离开,孩子则留了下来。在悲伤与愤怒中,张女士把孩子送进了孤儿院,自己则一天一天地艰难度日,对生活完全丧失了希望。在受到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之后,她已经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够获得心灵的解救了。
三年后的一天,张女士偶然路过孤儿院。站在孤儿院门口,她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忍不住走了进去。三年前的婴儿如今已经会跑了,看着那个多少显得有点孤苦伶仃的孩子,张女士心里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似乎孩子的境遇她是有责任的。
是否要领养这个孩子?这个念头折磨着张女士。她对自己说:我完全有理由不管这个孩子,我对她不负有任何责任。但立刻她又会想:埋下仇恨的人已经死了,孩子是无辜的,她不应该承受自己的愤怒。
张女士内心矛盾至极:出于感情她根本不想领养孩子,但出于道义,又放不下那个孩子。经过激烈的内心挎问,她的心却宁静下来了,眼前的世界似乎被水洗了一遍,显得非常清晰。综观自己和身边的人,她发现大家都在感叹自己苦多福少,看来,要找出生活中的苦,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时时拥有福——却不是容易的事。
终于,张女士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领养那个孩子。这个举动就像一朵善意之花憋了很久,终于开放了。而日后的事实证明,张女士领养孩子是一次为自己寻找幸福的举动。因为那个孩子格外懂事、格外体贴人,对张女士更是依恋不已。刚开始的时候,张女士心中的结还没有完全打开,但在孩子天真真挚之爱的影响之下,她也一天天进入了孩子母亲的角色。仅仅一年过去,张女士就已经被母女之爱陶醉了,重新开始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这也使她越发珍惜现有的幸福,吃亏原来也是某种幸福的开始。
没有爱,生活便没有滋味和希望。所以,无论多么艰难,人都要战胜自己的恐惧,敞开自己的心扉,无私地去爱他人,去爱天地万物。事实上,在爱的付出中,是不会吃亏的。真正吃亏的,是那些自私的人,不珍惜爱的人,他们往往被欲望所支配,只想得到而不愿付出,也因此为魔鬼打开了进出的大门,直到完全丧失了自己纯洁的心灵。
------------
照管内心的油灯
------------
一所名牌大学的一个高材生,在国外读完博士后回国了。她周围的人都以为她会留在国外,做一个高级金领,但是她回来了;人们以为,她会到某家大公司去当一个CEO,不管怎么说海归派在国内都是很吃香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博士回国后就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买下了一栋房子,她的房子临湖,是木结构的,女博士就这样开始了悠闲的生活,在自己的屋子前后养花种菜。此时的她仅有30岁,在很多人眼里,正是发展自己的大好时光,所以,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她的做法。
女博士的一个朋友问她晚上一般做些什么,女博士回答说上网看书,或者做设计,再把设计好的东西发给别人,挣一些过日子的钱,其他的时候就写小说、种菜、享受美好的生活。
女博士的朋友说这样岂不是浪费人才吗?女博士说她不这样想,因为她就喜欢这样的生活,而且,这也是她小时候的梦想。她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住在城市里,成天忙忙碌碌,为了工作而把身体折磨出各种各样的毛病,比如说肠胃炎。而且,忙碌的生活她也不是没有过过,当她那样生活的时候,不得不为了工作而节食——这是要保持身材,也不得不用一些含铅的化妆品,这是为了公务。在城里,污浊的空气使她憋闷,不规律的生活使她不再健康,而这些都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所以,她主动放弃了,就是想要在还有活力的时候,就开始好好地过上充满禅意的生活。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真正的梦想,这又有什么浪费的呢?
能够这样想的人并不简单,这是需要领悟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抱怨生活没有意思,抱怨赚钱太累,抱怨生意难做,抱怨收入太低,抱怨还没有出过国——有钱的人在抱怨,没钱的人也在抱怨。看来,不舍去某些东西的人,终究是难得发现宝贵的东西的。
寻找快乐的秘方,就是减少欲望,因为欲望往往是人不快乐的根源。唯有无欲的人,才有终极的快乐。只要能脱下大衣、卸下束缚,你就找到了快乐。对于生命的渴求也是如此,如果违背常规,一味寻求延长寿命的方法,活着也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影响找到生命的自由空间,就要不断减少自己对生命的刻意挽留。
有一个很难得的好医生,他不仅医术高超,收费低廉,而且待人热心,所以,远近各地的人都慕名而来求医。
这天,有个人带着自己的父亲前来看病,老人半身不遂,坐在轮椅里,头发已经全白了。他的儿子大概有四十多岁,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大男人,却哭得不能自已,他说已经带自己的父亲去看过很多医生了,但都没用,而他非常想让自己的父亲再活几年,所以恳请这位医生一定要想想办法。
医生给老人做了细致的检查,开出了一张药方,然后,医生特意嘱咐这个儿子,应该到三楼的佛堂里坐坐。但这位儿子并没有听进去,他以为医生只是在安慰他们。
过了两个月,这位儿子又带着自己的老父亲来找医生了,医生做了和上次相同的事,在他们走之前,他还是叫这位儿子应该推着父亲去三楼的佛堂坐一坐,这位儿子仍然没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些不耐烦。
一直到了第三次,开出了药方后,这个儿子还是没有听医生的劝告。于是医生就拦住他,把他和他父亲带到了三楼的一个房间。房间里摆放着素雅的茶几和盆栽植物,还有书架和一些书,这里是一个清净的地方。医生对这位儿子说,叫他们上来,是想让他们看看油灯里的灯芯。医生还说,灯都是需要灯芯的,如果油灯非常好,但却没有灯芯,那么灯也是燃不起来的,而如果油已经快烧光了,还剩下短短的一段灯芯时,有的人就以为,如果再加点油,灯就可以继续烧了,但实际上,就算你倒很多油进去,灯还是燃不起来。
要想让灯燃起来,就要让灯彻底烧尽,油也烧尽,灯芯也燃完,这时,再放上新的灯芯,添上新的油,灯才会发出正常的光。这就是医生想要对老人的儿子说的话。而这位儿子也确实明白了,于是含泪推着自己的父亲离开了。
灯芯是人们的肉身,容器是人们的命运,而油则是人们所处的世界。生老病死是一种必然的规律,违背这种规律总是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不管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