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
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
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食欲不振、
失眠、胸闷、头昏等。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抑郁心理,既受他们个性、意志
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具体讲:
1.中学生达不到既定目标所产生的失败感是他们陷入抑郁的重要原
因。理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但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期望过
高,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加之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上还
不成熟,正确的人生观还没形成,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因失败而感到苦
闷和徬徨,产生自我无能感,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2.不客观的自我归因。对自己行为的归因是中学生平衡心理的重要方
法。按照归因理论,人们一般会对自己行为结果从两个维度进行归因,即稳
定性和内外因。许多中学生,尤其是差生,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挫折归因为稳
定的内因,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因此,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
3.自尊心的丧失。所谓自尊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相信自己
能力和自己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价值。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
想,能与同伴很好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独立性较强。而自尊心丧失的
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内忧愁伤感,害怕参加活动,害怕遭到别人拒绝,他们
感到没有人爱他们,孤独,无助,压抑。
4.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还很不完善,
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片面的。在学习上一方面盲目自信,另一方
面遇到挫折却又盲目自卑。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中学生因感到无法控
制自己而产生焦虑和恐惧,产生自我封闭的抑郁心理。
5.人际交往贫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目
前,一些中学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迫用在学
习上,而无暇顾及朋友间的情感沟通。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往往使他们感
到生活单调乏味,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情绪。
6.不合理的 “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了过重的精神压力。当前,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在一些中学还相当普遍。学校为了追
求升学率,常常取消各种课外活动,迫使学生 “苦读升学书”。另外,频繁
的考试使学生的 “学习活动”实际上变成了“应试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
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的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
7.父母行为方式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表率。他们的一言
一行,都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孩子。然而有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不
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走极端。一方面,在生活上他们是孩
子的 “保姆”,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他们又成
为孩子的 “监督官”,不时“关心”孩子的成绩。这种专制的家庭教育方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