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依赖他人
依赖症兆通常表明两种含义:一是个人缺乏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二是
当事人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前者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依赖心理的滋
长,而后者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缺陷,致使当事人对他人的被动依赖。
他们在生活中总是需要他人的督促,只有别人告诉什么,才知道做什么;在
----------------------- 页面 47-----------------------
生活中也表现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常常是按部就班地生活和
工作,创造性极差;无法独立完成某种工作任务,却又缺乏主动工作意识。
消极等待和依赖他人,构成了他们人格中的悲剧。这种症状也不是一朝
一夕生就而成的,他们大都有过被宠爱的童年,在生活中总有人给他们提供
现成的条件,他们不需要自己的努力即可轻易地获得预期目标。所以,依赖
心理也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滋长着,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使他
们缺乏应有的能力,也使他们丧失了主体的意识。
八、挫折与自杀
所谓自杀,是指出自本人意愿用急剧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
一般心理行为过程是:挫折→虚无感→对现实的泛化性曲解、反感→对人、
对社会的报复心理→绝望→自杀强迫意念→自杀。
按自杀的心理类型,可分为心理满足型和心理解脱型两大类。像宗教徒
的绝食坐化、美国圣殿教的集体自杀、为坚持某一主张的示感性自焚、赌气
性自杀等都属于心理满足型。这类自杀有挫折的因素,但精神的虚无感往往
是主要因素。而由于自卑、悲观、厌世、空虚、羞辱、悔恨以及畏惧、绝望
等原因的自杀都属于心理解脱型——解脱各式各样的心理负荷。这类自杀由
挫折引发的因素比较大,但有的挫折引起自杀,令人难以理解。
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个体差异的内部环境和纷繁复杂的
外部环境所决定。个体差异,主要包括气质、性格、理想、信念、经历、挫
折耐受力、机能状态等的差异。抑郁质的人易自杀;胆汁质的人易轻生;只
有相对平衡的粘液质、多血质的人自杀少;身患绝症者易自杀,而精神病患
者在发病期的自杀率尤高。大量的事实证明,冷漠和漠不关心、鄙视和视而
不见是造成自杀的人际环境。
----------------------- 页面 48-----------------------
中学生心理、行为障碍与犯罪探析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机能的发育成熟,心理活
动也趋向成熟。他们在心理、行为上可产生成年人中的任何一种心理、行为
障碍,但是,他们在心理、行为异常与成年人的异常又不完全相同,他们表
现出来的症状一般都是其年龄特征所持有的,比如自卑、孤僻、焦虑、虚荣、
抑郁、意志薄弱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
社会观念迅速改变及新旧观念的转型,使得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加重,
导致中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现象增多。这些障碍增大了他们违法、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