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对教育者的言行是否一致持怀疑态度,认为教师的道德说教不可
信 (“他自己能做得到吗?”)。
当前在学校中,学生接受德育的认知障碍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这和近年
来出现的种种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很多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之前就已经形成
了一些先入为主的道德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冲突也造成了一些学生
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二、情感障碍
它是指学生在情感上的消极态度定势。具体表现为学生消极的内心体验
和道德知识的冲突,情和理不相容,即使道理可以明了,感情上也要加以排
斥。如有些学生对教师、家长的批评总是很反感,虽然明知他们讲得有道理,
但就是不想听,听不进去,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都属于接受心理上的
情感障碍。
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包括:
1.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感情上缺乏沟
2.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挫折,如自尊心受到伤害,做好事反而受到嘲讽等;
3.道德要求过于严格,而实际上又不严格执行,从而造成了学生不信任
或厌倦情绪;
4.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生硬,缺乏人情味和吸引人的魅力,引起学生的
反感情绪。此外,情感障碍也和认知障碍有很大关系,认知上的消极态度往
----------------------- 页面 57-----------------------
往也在情感方面表现出来。
情感障碍在当前的学校德育中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中普遍存在
的逆反心理,就是情感障碍的一种典型表现。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情
感障碍在后进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情感上的抗拒实际上就在教师与学生
之间筑了一道屏障,极大地妨碍着德育的有效实施。
三、行为倾向障碍
它是指学生在行为倾向上的消极态度定势。具体表现为不愿在实际行为
中运用道德知识、执行道德要求。一般来说,行为倾向障碍直接导因于认知
和情感障碍。思想上不能接受,情感上加以排斥,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
行动的态度。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常常独立于
认识和情感成分,即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可能没有产生障碍,而在行为倾向中
则仍处于消极状态。具体地说,有些学生无论在认知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都
能接受德育,但总是不愿见诸行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教师或学
生错误地把德育只当作一种理论性的教育或学习,而忽视了其实践性,如有
些学校把德育工作只限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德育教学
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唯一标准。
了解 “意义障碍”的不同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从实际
出发,寻找消除障碍的方法,促进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态度的形成。这里,
我们提出几个可供采用的消除 “意义障碍”的措施。
1.重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学校德育不仅要正面灌输,而且要从了解学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