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帮助他们提高鉴别能力,澄清已形成的道德认识。只有首先克服了各
种认知障碍,正确的道德知识和合理的道德要求才能被学生接受。
2.改善人际关系环境,重视德育过程的情感性。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真诚友爱的氛
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心的满足等。在
教学过程中,要贯注情感因素,创造亲切自然的德育情境,动之以情,才能
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
3.注意提高教师的个性魅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性格特征上具有魅力、令
人喜欢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塑造个人形象。只有
让学生喜欢,愿意接近,才谈得上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4.重视德育的实践性。
应该纠正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行为相脱节的倾向,把德育教学与
学生各方面的操行评定结合起来,时进处处都注意从学生思想品德的各种实
际表现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 页面 58-----------------------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