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世界性问题: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核威胁与裁军、大气污染与生
态平衡、战争与和平、人口问题、政局变动等;
八是有关伦理道德和社会进步的论题:人际互助与对立、利他与利已、
异性关系、社会公正、民主与法制、对传统的褒贬、祖国的前景等;
通常,学生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对话有内容对话
和外部对话两种。从另一角度看,作为学生交往形式的对话又可能划分为四
种类型:礼节型对话;信息型对话;争辩型对话;坦诚型对话。
这四种类型作为学生的交往形式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后一种类型
的对话都较前一种类型更为深入,即在交往层次上是逐步递进的;第二,最
后一种类型的对话兼有礼节型、信息型和争辩型对话的基本特征。因此,对
话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往深度。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交往的结果是形成一定水平的人际关系,并促
进隶属群体人际关系体系的改变。此时,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便由外
在的、显现的方面彻底地转化为内在的、本质的方面了。
----------------------- 页面 5-----------------------
由于上述各结构要素的质与量上的差别,由于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它
们在特定情境中构成的系统,即学生的交往过程,就会呈现纷繁复杂的姿态。
一、朋友应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学生应当结交多种类型的朋友,
以满足各方面之所需。如:能够直陈自己的过错失误,开展批评的诤友;能
直陈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少走弯路的导师;能相助于危机、困难之时的患
难之友;能与自己一同从事感兴趣的文娱体育活动的娱乐型朋友等等。从而
为自己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青少年特别要注意多交学
习上能互助互励的同学为友。
二、中学生在交往中应当把握好择友的标准。如:具有共同的志向、
兴趣,崇高的品德,能以心相见,真诚相待,诚实、可靠、正直,具有渊博
的学问,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等等。由于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几种条件的理
想的人是很少的。因此,不宜追求十全十美,否则就难以获得朋友。对于一
些性格不同,兴趣有异,有某些不足的人,也可适当接触了解,既可使你加
深对各种各样人的了解,培养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也可弥补自己的
某些不足,寻觅到可交之友。因此,对于这些标准宜灵活掌握。
三、珍惜友谊,发展感情。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与人为善,珍惜友谊。
需明白: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有的人交友像晴蜒点水,或猴
子掰苞谷,不能深入下去,满足于泛泛之交,或者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忽
视朋友的情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搞实用主义,需要时为朋友,用不着时
成路人,一旦有点矛盾就翻脸变敌人,这些中学生们都应当加以注意。
四、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对方。与别人建立某一类型的朋友关系,必
须建立在较全面、深入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可通过直接接触,侧面打听等
多种渠道和途径,及其一贯的为人处世态度达到真正了解,以便根据对方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