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异性交往问题青春期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与对异性的关注是正常的心理需求,青春期与异性建立纯真的友谊是一种精神“营养”,有益于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缺乏这种健康交往,则易于产生性心理的压抑和畸形发展。
由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与异性交往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偏离行为,由此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是较普遍的。青少年在异性交往方面的盲目性、模仿性、冲动性和超前行为,其特点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交异性朋友争风吃醋、嫉妒、争强好胜,情绪波动较大,影响与同龄人的团结;
(2)为与异性朋友约会,影响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上差错百出;
(3)因失去某异性朋友就情绪低落、消沉、抑郁,甚至为“失恋”而轻生;
(4)赶时髦、重修饰、乱花钱,模仿成人消费方式,往往与家长发生严重冲突;
(5)发生各种越轨行为。
异性交往中的偏离行为本身即是心理不成熟的产物,然而又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青少年的独立意识的作用。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②社会开放后,大量流传于社会上的有关性问题的信息过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对两性问题的过分关注、探索并有盲目尝试的心理,尤其是淫秽录相、书刊等有巨大的不良影响。
③家长、教师与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引导不力,教育不得法,甚至对青少年的恋爱起到引诱、暗示作用,有些家长还促成子女过早恋爱,认为孩子有了“对象”即可放心了。
④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和模仿对象,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并常有成人训斥、误解、干涉和一些不应发生的“教育事故”。
例如,一名男青年,在他十四岁时,曾结识一位女同学,二人关系较好,情同兄妹;一年后,二人考上高中,女同学家中觉察,即不让她与男青年来往,让女孩一心准备考大学。男青年受到极大精神刺激,不久得了失眠症,无法坚持学习,16岁时休学,以后四年不能学习和工作。至20岁时,男青年才找到心理医生咨询和治疗,经一年多的治疗和调整,男青年方能正常工作;他认识到自己青春期的幼稚行为,并为此感到羞愧。以后他交上了女朋友,才真正明白恋爱的含义。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还常遇到有些青少年确定并未恋爱,只是与异性同学、伙伴有一种纯真的友谊。但家长、教师却常常神经过敏,或将问题扩大化,还有的听信某些同学的风言风语,而造成误解。这样,很容易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不被理解和信任,造成严重心理障碍,由此而诱发抑郁症、恐怖症或其他精神疾患,这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因而对于青少年与异性交往有关的心理问题,一定要了解真相,分清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治疗。
4.婚前性行为问题青少年尝试性生活的行为也在增加,并且年龄在逐年提前。这有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因对青少年教育措施不力,性教育薄弱;出于好奇心,冒险心理,或者为坏人教唆、引诱而轻率尝试性生活。
近年来,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现象逐年增加;农村中大量青少年因家庭逼迫而早婚;城镇青少年则是多被黄色录相。书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