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证明,认知水平的高低与感受“紧张刺激物”的强度有关。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应付“紧张刺激物”也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心理压力时,可自觉地选择积极的适应机制或通过变换环境、心理咨询等合理方式来摆脱困境。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心理学实验证明,凡是对自己认识与评价和本人实际情况越符合,他表现的自我防卫能力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品质的客观表现,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确定正确的“志向水平”。
2.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要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愿望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假如心理负荷过重,可以利用身体活动,如散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来使自己的神经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也可用词语或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生的强度或用注意转移来引导情绪或情感发生转向,以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3.丰富、端正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端正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他们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心理负荷的产生往往与缺乏一定的情绪体验有密切关系。例如,感情负荷就是由于中学生没有类似情绪体验,适应不了而产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端正、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四
自卑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在正常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就形成和发展自我肯定意识,表现为积极的自我评价。如果自尊的需要屡受挫折,人们就会因羞耻感与屈辱感的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
一、自我否定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自我否定意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一系列日益显著的影响。
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减退更加明显。
随着自我否定的发展,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自欺欺人、表里不一的虚伪性格,甚至走向悲观厌世,自我毁灭的危险道路。
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甚至酿成自杀、自伤、凶杀、出走等恶性事故。
中小学里的“差生”以及暂时处于中间状态的“差生后备军”,往往被家长和教师贬为“没有出息”、“不堪造就”,普遍受到冷遇和歧视,自卑感十分严重。
二、中小学生形成自我否定意识的主要原因
生理方面——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明显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若受嘲弄、冷遇,更觉无地自容。
智能方面——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操作等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努力,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
家庭方面——社会地位低下的、经济境况困窘的或残缺畸形的家庭,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急剧发展。
教育方面——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虽然都有一定作用,但导致中小学生形成自我否定意识的关键原因则在教育方面。
家长出于对子女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