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时期出现的各种行为障碍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心身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反复表现,并随年龄增长而日趋严重。因此对于儿童行为障碍应及时发现,及时矫治;在儿童期这个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只要施以正确的矫治方法,就会有显著效果,从而有益于以后的健康成长。
二、学习障碍问题
这里所讲的学习障碍问题,主要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学校学习中常发生的心理行为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极其被动,不能专心听讲,对学习没有兴趣;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家里均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差,有的还可能留级。有的儿童在学习以外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才能,例如体育、音乐或动手能力方面比其他孩子强,惟学习上不太用心,但老师家长一督促又能学好,这就是儿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问题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矫治,则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并可能出现了更严重的学习障碍;可能延续到中学,在青春期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儿童学习障碍问题,在儿童心理咨询中占一半以上,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儿童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注意力缺乏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小学低年级儿童高度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因而,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儿童的学习兴趣,并要用新颖、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和活泼多样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从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名9岁女孩,上小学三年级。她天真活泼,而且很会讲故事,但学习成绩不好。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医生让女孩做10道算术题,那是二年级时就会做的,但她竟做了四十分钟,还错了四道题。这是较典型的注意力缺乏症。其原因是缺乏学习习惯训练,家长引导不够,而教师又对她批评过多、苛求过分,形成严重心理干忧;因而女孩学习上烦躁不安,注意力不稳定。经注意力集中训练,女孩反应能力有所提高,经半年心理治疗,学习成绩达到中上等水平。对儿童的注意力缺乏症必须尽早治疗,以保证其学习的顺利进行。
2.儿童多动症十岁以下儿童中,在学习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安静久坐;爱作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甚至被学校开除。这就是儿童多动症。这样儿童往往在二、三岁时就表现为“多动”,而家长不善于引导和训练孩子,结果使其养成了盲目乱动的坏习惯,没有安静久坐的习惯,对任何活动没有持久的兴趣。
儿科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治疗儿童多动症,有一定疗效,但要慎重用药,并配合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证明,儿童多动症主要病因在于大脑兴奋抑制的失调。除适当使用药物外,应重视对儿童多动症的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使儿童恢复大脑有节奏的活动,即可消除多动症状。
一名8岁男孩,过去上幼儿园时就不守纪律。上学以来,他上课时小动作极多:撕纸条,玩橡皮、小刀,刻画课桌,与周围同学讲话,揪女同学的辫子等等,有时无故下座位走动。经心理咨询了解到,在幼儿园时,因他在分糖时多拿了一块,曾被体罚;因他违反纪律,又被阿姨揪耳朵,用头撞墙等,造成他对老师反感。上小学后,一开始还好,比较听话;有一次因上课时说话,被老师没收了红领巾,从此怕抬头看老师,随之多动症状日益严重。家长带他来咨询后,心理医生发现这个男孩心灵手巧,会用纸摺出各种玩具,就鼓励他增强自信心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